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95|回覆: 1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3建本詩解10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定分止爭襄子忍辱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5-24 15: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3建本詩解10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定分止爭襄子忍辱
題文詩:
文公,咎季其廟,傅於西牆,:
孰處而西?曰老臣也.於是:西益而宅.
曰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牆,壞而不築.
何不?咎季對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公出告仆,頓首於軫,曰呂刑雲: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君之明,群臣之福,乃令國曰:
毋淫宮室,以妨人宅,板築以時,無奪農功.
楚恭王多,寵子世子,之位不定.屈建:
楚必多亂,一兔走街,萬人追之;一人得之,
人不復走;分未定,則一兔走,使萬人擾;
分已定則,貪夫知止.今多寵子,嫡位無主,
亂自是生.夫世子者,國之基也,百姓之望;
國既無基,使失望,絕其本矣.本絕撓亂,
猶兔走也.恭王聞之,立康王為,太子後猶,
有令尹圍,公子棄疾,之亂也者.定分止爭.
晉襄公薨,君少,趙宣子相,謂大夫曰:
立少君也,多難,立雍;長出在秦,
秦大足援.賈季曰不,若公子樂,樂寵於國,
先君愛之,而仕之翟,翟是為援.穆嬴,
太子呼曰:先君奚罪,其嗣奚罪,舍嫡不立,
外求君子.出朝抱以,見宣子曰:惡難也故,
欲立長君,長君立而,少君壯也,難乃至矣.
宣子患之,遂立太子.趙簡子以,襄子為後,
董安於曰:無恤不才,為後?簡子曰是,
其人能為,社稷忍辱.異日智伯,與襄子飲,
襄子首,大夫請殺,之襄子曰:先君立我,
能為,社稷忍辱,豈曰刺人!處十月,
​智伯,襄子晉陽,襄子疏隊,而擊之乃,
大敗智伯,漆其首級,以為酒器.襄子忍辱.
【原文】  文公見咎季,其廟傅於西牆,公曰:『孰處而西?』對曰:『君之老臣也。』公曰:『西益而宅。』對曰:『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牆壞而不築。』公曰:『何不築?』對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公出而告之仆,仆頓首於軫曰:『呂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君之明,群臣之福也,乃令於國曰:毋淫宮室,以妨人宅,板築以時,無奪農 功。』【原文】楚恭王多寵子,而世子之位不定①。屈建曰:『楚必多亂。夫一兔走②於街,萬人追之;一人得之,萬人不復走。分未定,則一兔走,使③萬人擾;分已定,則雖貪夫知止④。今楚多寵子而嫡位無主,亂自是生⑤矣。夫世子者,國之基也,而百姓之望也;國既無基,又使百姓失望,絕⑥其本矣。本絕則撓亂⑦,猶兔走也。』恭王聞之,立康王為太子,其後猶有令尹圍,公子棄⑧疾之亂也。
【注釋】

①定:確定。 ②走:奔跑。③使:讓 ④止:停止(做……事) ⑤生:生出;出現⑥絕:使...動搖⑦亂:動亂⑧令尹圍,公子棄疾:康王的弟弟圍曾任令尹,棄疾也是康王的弟弟
屈建春秋時楚國人,字子木。官莫敖,楚康王十二年(前548),任令尹。是年,率師伐舒鳩,吳來救,敗吳師,遂滅舒鳩。十四年,因與宋向戌、晉趙武友善,與趙武響應向戌倡議的諸侯弭兵,參加於宋舉行的弭兵會盟,提出『晉楚之從,交相見』。即要求魯、宋、衛、鄭、陳、蔡、許、曹等國要分別向晉、楚兩國朝見納貢。晉被迫同意。次年病死。

【參考譯文】

楚恭王有很多他喜歡的兒子,這樣一來誰當王位接班人(世子)就一直沒有確定。屈建說:『這樣下去,楚國肯定會有很多動亂。一隻兔子在街上跑(一定翻譯成跑),一大群人去追它;一個人抓到了,其他沒抓到兔子的人肯定不肯離開。如果,大家還沒確定好準備怎麼分配這隻兔子,兔子就跑了,那群人就又亂起來;如果,大家確定好準備怎麼分配這隻兔子,那些比較貪婪的人又不會消停。現在楚國有那麼多楚恭王喜歡的兒子,接班人又沒有選定是誰,動亂就要發生了。世子是國家的基礎,是老百姓的期望;國家沒有基礎,又讓老百姓失望,斷送了國家的根本呀。國家根本斷送了,動亂就來了,就像兔子在街上跑一樣。』楚王聽到了屈建說的話,馬上立康王做接班人(太子),但是太晚了,後來就有令尹圍城討伐、公子棄疾叛亂的事件發生了。
【原文】  晉襄公薨,嗣君少,趙宣子相,謂大夫曰:『立少君,懼多難,請立雍;雍長,出在秦,秦大,足以為援。』賈季曰:『不若公子樂,樂有寵於國,先君愛而仕之翟,翟是以為援。』穆嬴抱太子以呼於庭曰:『先君奚罪,其嗣亦奚罪,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子。』出朝抱以見宣子曰:『惡難也,故欲立長君,長君立而少君壯,難乃至矣。』宣子患之,遂立太子也。
【原文】
襄子忍辱 趙簡子以襄子為後①。董於閼曰:『無恤賤②,今以為③後,何也?』簡子曰:『是為人也,能為社稷④忍羞。』異日⑤,知伯⑥與襄子飲,而批襄子之首⑦,大夫⑧請殺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為社稷忍羞,豈曰能刺人⑨哉?』處⑩十月,知伯圍襄子於晉陽。襄子疏隊而擊之,大敗知伯,破其首以為飲器。(【淮南子】)
【注釋】
①趙簡子:春秋末年晉國的六卿之一。襄子:簡子的庶子,庶子是指古時妾所生的兒子。後:繼承者。②無恤:就是襄子。賤:卑賤,這裏係指襄子與簡子的長子比,地位低下。③以為:即『以之為』,把他立為。④社稷:古時諸侯所祭的土神和穀神,這裏指國家。⑤異日:有一天。⑥知伯:晉國的大貴族。⑦批襄子之首:打了襄子一耳光。⑧大夫:左右侍臣。⑨刺人:殺人。⑩處:經過。

曹柯伏 發表於 2025-5-23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建本】"一日不稼"章義理髮微

【說苑】卷三"建本"篇所載咎季答晉文公問,雖僅四十餘言,然深蘊先秦治國之道。其文曰:"西益而宅"之議,實為君道與臣道關係的精妙隱喻。咎季以"老臣之力其牆壞而不築"為喻,揭示"定分止爭"的為政要義——牆垣之築,非惟土木之功,實乃職分所系。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八字,實本【尚書·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之旨。農事與政事相通,一日怠惰則百日無獲,此中包含着三層深意:其一,為政當重本務,稼穡乃生民之本;其二,防微杜漸,小失不補則釀大患;其三,君臣各有職分,越俎代庖則亂其序。劉向將此段編入"建本"篇,正是彰顯"本立而道生"的儒家政教觀。

考【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趙襄子忍辱事,可與此章互參。襄子面對豫讓行刺,非但不誅,反"解衣而與之",此正是"定分止爭"的實踐——君守君道,臣盡臣節,各安其分則爭端自息。咎季所謂"牆壞不築",實指制度崩壞時當循分而治,非可妄加干預。

此章文辭簡奧而義理深遠,體現了三個治國維度:
1. 時序觀:農事節氣不可違,政令亦當應時而動
2. 職分論:【荀子·王制】"明分使群"思想的具體化
3. 因果律:小過不糾則積重難返,與【易·坤】"履霜堅冰至"相呼應

要之,劉向通過這段對話,構建了"本末相濟,分位相安"的政治哲學。其價值不僅在於揭示先秦治國智慧,更對今人理解制度倫理具有啟示意義——任何組織的良性運作,皆需建立在明確權責邊界與及時糾偏機制之上。
oppyz 發表於 2025-6-24 22:35 | 顯示全部樓層
劉向【說苑·建本】第十則『一日不稼百日不食』義疏

【說苑·建本】此章載晉文公與咎季對話,雖寥寥數語,然深蘊治國安邦之要義。其文以『牆壞不築』為喻,揭示『定分止爭』『忍辱負重』之理,與【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孟子】『恆產恆心』之說相呼應,誠為經世之箴言。

一、牆垣之壞與為政之本
咎季廟牆傾頹而不修,文公詰其故,對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此非怠惰之辭,實乃以農事喻政道。稼穡者,生民之本;牆垣者,秩序之徵。農時不可誤,猶法令不可弛。商鞅謂『立法明分』,【韓非子】言『治強生於法』,皆強調製度為治國根基。咎季不築牆,正欲文公深思:若朝廷忙於瑣務而荒廢根本(如勸課農桑、明定職分),則如誤農時,終致饑饉。

二、定分止爭與襄子忍辱之智
文中『西益其宅』之議,暗含『定分』之旨。【呂氏春秋】云:『分定則下不相隱』,咎季以老臣居西位示謙退,實為確立尊卑名分,避免權爭。此與趙襄子忍辱事異曲同工:襄子受辱不較,終成三家分晉之業,正因明『小不忍則亂大謀』之理。劉向綴此二事於同卷,蓋欲彰明『守分忍詬』乃成事之基。

三、法家底色與儒家教化之融通
咎季之言,表面似道家『無為』,內裏卻為法家『重本抑末』思想。然劉向以之入【建本】,又賦予儒家教化色彩。【論語】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說苑】此章則進一步申言:唯有固本(稼穡)、正名(定分),方能止爭興邦。此亦西漢『霸王道雜之』政治哲學之體現。

結語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非僅農諺,實為警世通言。小至個人立身,大至治國理政,皆當先務根本、明職分。今人讀此,尤須惕勵:勿因短利而廢遠圖,勿逞私慾而壞綱紀。慎之哉!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依傳統註疏體例,先釋文義,次析理據,終明旨歸,力求貫通儒法思想,契合【說苑】以史為鑑之特質。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六日亥時|(天貺節) 2025/7/30/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