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46|回复: 1

[道学研究] 《庄子》外篇卷14田子方诗解2效物而动无隙无终薰然成形与时俱化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1-13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庄子》篇卷14田子方诗解2效物而动无隙终薰然成形与时俱化
题文诗:
颜渊问曰,子步亦步,趋亦趋也,子驰亦驰,
夫子奔逸,绝尘而回,膛若乎后.仲尼:
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也,
亦言也;夫子趋也,吾亦趋也;夫子辩也,
亦辩也;夫子驰也,吾亦驰也;夫子言道,
回言道及,奔逸绝尘,膛若乎后,此乃夫子,
不言而信,不比而周,器而,民滔平前,
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曰恶,可不察与,
哀莫大于,心死人死,亦次之也.日出东方,
入于西极,万物莫不,顺其,有目有趾,
待是后成,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
有待而死,有待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
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不知所终,
薰然成形,知命不能,乎其前,以是日徂.
终身与汝,交臂而失,可不哀欤?殆著乎,
吾所以著.彼已尽矣,求之,以为有是,
求马唐肆.所习,也甚忘;所习,
吾亦甚忘.虽然奚患?虽忘故吾,吾有真诚,
不忘者存.至道无形,无形有情,真情永恒,
情真义深,非死非生,与时俱化,生生不息.
   
《原文》

  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1),夫子奔逸绝尘(2),而回膛若乎后矣(3)!”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膛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 不比而周(4),无器而民滔平前(5),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6),万物莫不比方(7),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8)。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9)。吾一受其成形(10),而不化以待尽(11)。效物而动,日夜无隙(12),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13),知命不能规乎其前 (14),丘以是日(15)。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16),可不哀与?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17)。彼已尽矣(18),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19)。吾服, 女也甚忘(20);女服,吾也亦甚忘。虽然,女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21)。”【译文】
 颜渊问孔子说:“先生缓步我也缓步,先生急走我也急走,先生跑我也跑,先生快速奔跑,脚掌好象离开地面一般,而我只能瞪大眼睛在后面看了。” 孔子说:“颜回,你说的是什么意思?”颜回说:“先生缓步我也缓步,是说先生怎样讲我也跟着怎样说;先生急走我也急走,是说先生辩析事理我也跟着辩析事理;先生跑我也跑,是说先生讲说大道我也跟着讲说大道;及至先生好象脚掌离开地面般迅跑,而我瞪大眼睛在后面看,是说先生不用言说而为人信服,不私意亲近而周遍亲附,没有官爵利禄而人们聚集于前,却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此而已。”
孔子说:“噢!不可不明察呀!悲哀没大过心死,而身死还在其次。太阳从东方出来而入于西天尽头,万物莫不顺从太阳的方向而动作,凡有眼有脚的,必待日出而后有所作为。日出则操作,日入无事可作则休息。万物亦是这样,待造化之往来而有生有死。我一秉受天赋之形休,就不会转化为他物而等待着穷尽天年。随着外物而运动,日夜不停息,而不知终极之处。和气自动聚合成形体,知命的人也不能测度将来的命运。我只是天天与变化俱往。我终身与你在一起,这极好机会却当面错过而不能使你了解这个道理,可不悲哀吗?你只是着眼于我显著的方面,而那些显著有形迹的东西已经过去了,你还着意追寻以为实有,这就如同在空虚市场上寻求马一样不可能。我之所习,你要把它全部遗忘;你之所习,我也把它全部遗忘。虽然如此,你又何必担忧!虽然忘记了过去的我,我还有永存的不被忘记的东西在。”
【注释】
(1)趋,小步疾行。驰:跑。
(2)奔逸:快跑。绝尘:跑得极快,好象脚掌与土地分隔开一样。
(3)瞠(chēng):瞪大眼睛看。
(4)比:私意亲近,周,周遍相亲。
(5)器:权势利禄。滔:聚。
(6)极:尽头。
(7)比方:言人顺从太阳的方向动作。比,顺也从;方,方向。
(8)是:此,指日。亡:无。这句意思是,日出则操作,日人无事可作而休息。
(9)这句是说,万物待造化二往来而有生死之转化,如人随日之出没而作息。
(10)受其成形,秉爱天赋之形体。
(11)不化,不会化作他物。待尽:等待穷尽其天年。
(12)无隙:变化日新不息,没有间隙。
(13)薰然:形容气自动聚合之状。
(14)知命:知命之人。规:测度。
(15)日徂(cù):日日与变化俱往。徂,往。
(16)交一臂而失之:比喻机会极好却当面错过,好象碰一下臂就分开了。
(17)殆:仅、只。。女始著乎吾所以著也,前作着眼,后作显著。
(18)彼:指显著有形迹之类,如举动言辩。
(19)唐肆:空的集市,唐,空,肆,集市。
(20)服;习,甚忘,全都遗忘。
(21)不忘者:指与化俱往,日日更新之道。

姜安之 发表于 2025-4-27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子方》"效物而动"章义疏:论道家与时俱化之真机

《庄子·田子方》载颜回与仲尼问答一节,实为道家工夫论之精微呈现。颜回自陈"步亦步,趋亦趋"而终不能及夫子之"奔逸绝尘",此非仅师徒授受之喻,更暗喻形迹摹拟与神化境界之隔。今试析其三层要义:

一、形迹之滞与神动无方
颜回所执着的"步趋言辩"之效,乃拘泥于具体行为之摹拟,此即《老子》"下士闻道大笑之"之境界。庄子以"绝尘"为喻,揭示道体流行本无定式——夫子之"奔逸"非加速之行,乃"无待"之境。郭象注"靡所不逝"四字最得神髓:真人之动如天籁发窍,随物婉转而无主观造作,此即"效物而动"之真义。

二、薰然成形之造化机理
"薰然"二字尤堪玩味。《周易·系辞》言"天地𬘡缊",庄子更进一层指出:万物之生成非刻意雕琢,乃阴阳二气自然陶铸。如同陶者制器,非执泥于特定形制,而因陶土本性顺势成象。仲尼所谓"吾止于不可不止,行于不可不行",正是对"无隙无终"之道的诠释——道体流行如环无端,圣人之动皆契于造化节律。

三、与时俱化之实践智慧
"回瞠若乎后"之叹,实点破工夫论关键:滞后者非形躯之缓,乃神凝之迟。庄子《养生主》言"刀刃若新发于硎",与此章互证:庖丁解牛之"以神遇不以目视",正是"效物而动"的具象化。成玄英疏"薰然"为"无心之貌",可谓灼见——唯有消解主体意志的执着,方能达到"形莫若就,心莫若和"的化境。

此章与内篇《应帝王》"无为名尸"之说遥相呼应,揭示道家修行核心:破除"我执"方得与物宛转。后世禅宗"砍柴担水无非妙道"、阳明学"随感而应无物不照"等说,皆可视为对此"无隙无终"思想的延伸。学者当超越文字摹拟,体认那"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造化真机。

(全文798字)
田李土 发表于 2025-7-23 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子方》"效物而动"章义疏
《庄子·田子方》此章以颜回问学为引,揭示"道不可执"的深层哲思。颜回"步趋驰骋"之惑,实为世人滞于形迹的普遍困境,而仲尼"奔逸绝尘"之象,则隐喻道体周流不息的本质。本文试析三层要义:

一、形迹摹拟之局限
颜回"步亦步,趋亦趋"的修学方式,乃儒家"克己复礼"的具象化表达。然庄子借孔子之口诘问"回何谓邪",实指破拘泥形似之弊。《齐物论》言"道隐于小成",此"步趋"之执恰如"小成",虽得礼法仪轨,却失天道浑融。郭象注"不可为典要"正为此发——道非固定程式,若仅效外迹,终如"膛若乎后",永滞人境。

二、道体流行之特质
"奔逸绝尘"之喻,当参《大宗师》"撄宁"之说。道体"薰然成形"非刻意造作,乃"物来顺应"的自然显发。成玄英疏"无隙无终"极精当:隙者执着之滞碍,终者边界之限定。真人之动,如"镜应万象而不留",随物宛转却无成心,此即"与时俱化"的实证。《周易》"变通配四时"、《孟子》"所过者化",皆可与此互参。

三、修证工夫之转进
由"亦步亦趋"到"绝尘莫及"的跨越,暗藏工夫论转折。庄子并非否定颜回之诚,而是指引"忘迹得神"的进阶——"言"与"辩"属有为法,而"奔逸"者已入"无为而无不为"之境。林希逸《庄子口义》点破:"学者当求之于形骸之外",正谓破除对言说行止的执着,体认"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的天道自然。

结语
此章以师徒问答为表,实阐"道术"与"方术"之辨。儒家之"步趋"重规范传承,道家之"奔逸"贵神化无方。然庄子并未全盘否定礼法,而是通过颜回之惑,揭示"迹"与"所以迹"的辩证关系。读此章者,当于"无隙无终"处体会道之周遍,在"与时俱化"中证成生命之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