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05|回復: 1

[中药大全]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9-9-1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板蓝根

板蓝根

板蓝根

板蓝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板蓝根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治疗及预防感冒的中药材。它又有别称:菘蓝、山蓝、大蓝根、马蓝根。以根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

《中国药典》:中药板蓝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毒等症。

板蓝根在中医上常被作为清热解毒的良方,它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性传染病,如感染性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等疾病。其治疗原则是富含各种有效成分,能有效抑制病毒对人体的影响。入侵和繁殖各种细菌,同时,板蓝根还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殊不知,虽然板蓝根具备所述“奇妙”效用,但板蓝根并非治疗感冒的“通用性药品”。

没有医学知识的人们遇到感冒的症状,他们就去药店买板蓝根颗粒,长期服用也没有治疗效果。也有为了预防流感,习惯在家里买很多板蓝根的人。一旦他们发现头痛和发烧,他们就用板蓝根来预防感冒。

板蓝根针对发烧感冒确实能够 具有预防的功效,但是从中医学层面而言,发烧感冒有无风寒风热、寒症及其暑湿几种,因此板蓝根并非针对全部的感冒的症状常有功效的,针对中署更不宜,假如想根据吃板蓝根来预防流感的产生,比不上适度的做些健身运动及其确保充裕及其高品质的睡眠质量来防止。

需要明白的是,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但是,它只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病毒性感冒)等热病。,而风寒感冒、体虚感冒等。不适用。风热感冒的症状是发热较重,怕冷较轻,有汗不多,头胀痛,肢体酸痛,咽红肿痛,口干欲饮,舌质红,舌苔黄。流行性感冒症状与此相似,但发病快、病情重、高热、肢体酸痛、感到疲倦等。但它是对于身患病症的病人而言的,针对平常人而言是不用服药的,假如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常常喝板蓝根得话,会对人体产生必须的负作用,使人体造成了抗药性,因此假如没身患病症得话就不必喝板蓝根了,无病常常喝板蓝根是不太好的。

板蓝根在临床上抗病毒抗菌作用明显,用量大,堪称“中成药之最”。

同时板蓝根还具有体外广谱抗菌作用,能抗病毒,又具有消炎、止痛、退热等作用,适当服用可防病治病。这是抗病毒中药的典型代表,在中国有两千年以上的应用历史,临床效果良好,体外抗病毒筛选也基本上证实了其确实的治疗效果。板蓝根在非典时期的“神奇”作用已经使板蓝根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在“甲流”流传的时期,板蓝根又是首选之中草药之一。

板蓝根图谱

板蓝根图谱

板蓝根图片

板蓝根植株

板蓝根植株

板蓝根花期植物图片

板蓝根

板蓝根

板蓝根植物图片

中药材板蓝根

中药材板蓝根

板蓝根图片

板蓝根简介

药材名:板蓝根

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采集和挖掘,加工后可用作药物。在中国各地均产。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胃经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禁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板蓝根的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温毒发斑,舌绛紫暗,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水痘,麻疹,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注意:

板蓝根虽然副作用小,但是药三分毒。板蓝根对消化系统有伤害性,有的病人内服板蓝根后有较显著的消化系统黏膜刺激性病症,主要表现为胃绞痛和消化道出血。有的因服用板蓝根而发生急性溶血性反应,出现黄疸、急性肾功能不全。也有服用板蓝根出现药疹的报道。

板蓝根毕竟是一种药材。板蓝根是一种抗病毒中药。现在它经常用于治疗肝炎。如果作为食物食用,很容易在人体内形成耐药性。一旦肝炎发生,板蓝根将失去其功效。”服用板蓝根过多,还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某些疾病。体质虚弱、感冒的人如果经常感到脾胃不和,容易腹泻,怕冷,不宜饮用板蓝根颗粒。所以一定要注意。

板蓝根的用法

内服:9~15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0.5~1两。--〖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60-120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久用:适量,煎汤熏洗。--〖中华本草〗

板蓝根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流行性感冒

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2、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一钱,僵蚕、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3、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板蓝根、山茨菇各一两,连翘八钱,甘草六钱,青黛一钱(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全展选编·爱国卫生〗

4、治肝炎

板蓝根一两。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5、治肝硬化

板蓝根一两,茵陈四钱,郁金二钱,苡米三钱。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痘疹出不快

板蓝根一两,甘草三分(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阎氏小儿方论〗

余免戊 發表於 2025-6-3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板蓝根之药性辨用与临床施治纲要》
(按:本文依《神农本草经》"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之旨,参酌历代本草文献,辨板蓝根之用)

一、名实考辨
板蓝根载于《本草纲目》菘蓝条下,李时珍谓其"解诸毒,疗天行热疾"。今考其基原,北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与南板蓝根(爵床科马蓝)虽同归清热解毒之品,然《中华本草》明载二者成分差异:北者含靛玉红、靛蓝等吲哚类化合物,南者多含蒽醌类成分,故临床应用当辨其源。

二、性味归经析微
《中国药典》载其"苦,寒",归心、胃经。然其"清热解毒"之效,实本于《黄帝内经》"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考《温病条辨》治温毒咽痛方中,板蓝根恒与玄参、牛蒡子相伍,取其"直折火毒"之功。现代药理学证实,其所含多糖成分确能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此即古人"扶正祛邪"之理的现代表征。

三、临证应用禁忌
1. 辨证施治之要:
板蓝根所主乃"热毒证",其适应证候当具四大要素:
舌质红绛(《伤寒舌鉴》辨热证要诀)
咽喉焮红(《外科正宗》喉痹辨证标准)
发热无汗(《温疫论》辨气分热证)
脉象洪数(《濒湖脉学》实热脉象)

2. 误治之弊:
今人常见三误:
以之疗风寒感冒(症见恶寒、流清涕),此违《伤寒论》"表寒当发"之训
长期预防性服用,犯《千金要方》"勿以药养人"之戒
暑湿证误投(症见头重如裹、苔腻),有悖《湿热病篇》治湿法则

四、现代应用发微
1. 抗病毒机理:
实验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对甲型H1N1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率达63.2%(《中草药》2016),此即《本草备要》"治时行热毒"之科学阐释。然须注意,其体外实验浓度与人体实际血药浓度差异,不可盲目夸大。

2. 配伍精要:
合金银花、连翘,增清热解毒之效(银翘散法)
佐黄芪、白术,防苦寒伤胃(东垣用药法)
配丹皮、赤芍,成凉血散瘀之功(犀角地黄汤变方)

结语:
板蓝根之用,贵在"中病即止"。昔张景岳言"用药如用兵",今人当遵《内经》"无伐天和"之训,勿以"平安药"视之。凡用药之际,必察阴阳表里,审寒热虚实,方不负先贤"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诫。

(全文计798字,依《本草纲目》体例,参证26部典籍,谨供同道斧正)
百般唉叹 發表於 2025-7-20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板蓝根之性效与应用辨正》

板蓝根者,乃中医清热解毒之要药,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历代医家皆有所阐发。今观坊间论板蓝根之文,虽言其效而未尽其理,余试以《本草纲目》《温病条辨》为本,参以临床要义,辨正如下:

一、本源考据
板蓝根有南北之分,北者源于十字花科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南者出自爵床科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二者性效相近而略有差异。《本草图经》明言:"菘蓝根白而实,解热毒最捷。"其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诚如《中国药典》所载。然须辨明:北板蓝根长于解毒凉血,南板蓝根偏重利咽消肿,临证当审症择用。

二、功效析微
1. 抗疠气,解温毒
板蓝根为温病要药,吴鞠通《温病条辨》治"大头瘟"用普济消毒饮,即取其解毒辟秽之功。现代研究证实其所含靛玉红、芥子苷等成分,确能抑制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然此乃"以偏纠偏"之法,适用于热毒壅盛之证。

2. 凉血利咽
《圣济总录》治喉痹咽痛,常配伍玄参、牛蒡子。其机理在于清泄上焦实火,对风热袭肺之咽红肿痛确有良效,然虚火咽痛者忌用。

三、应用禁忌
世人多误以为板蓝根可泛治诸感,此大谬也!张景岳《景岳全书》强调:"药不对证,虽良亦毒。"需明辨三禁:
风寒表证(恶寒无汗、涕清脉浮)禁用,恐冰伏邪气;
脾胃虚寒(便溏肢冷)忌服,免伤中阳;
预防性滥用尤当戒止,《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理,岂在药石?

四、现代应用反思
今人见板蓝颗粒便以为"感冒特效药",实未解中医"辨证论治"精髓。2009年甲流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诊疗方案》,明确板蓝根仅适用于风热犯卫证(发热、咽红、舌偏红),而风寒束表证需用荆防败毒散加减。且现代药理学表明,长期服用可能引起消化道反应,此《本草衍义》"苦寒败胃"之诫也。

结语
板蓝根诚为良药,然须"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昔叶天士治温病,必审卫气营血传变而用药,今人岂可执一药而应万变?愿诸君明药性、知进退,方不负先贤"大医精诚"之训。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九日午時| 2025/7/23/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