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華韻國學網 返回首頁

達性暢情的專欄 https://www.chinulture.com/blog-56369.html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劉向【說苑】卷10敬慎詩解10數典忘祖忘身而亡口是禍根君子慎言 ...

已有 270 次閱讀2022-7-6 16:17 |個人分類:劉向說苑

劉向說苑卷10敬慎詩解10數典忘祖忘身而亡口是禍根君子慎言

題文詩:

哀公問曰:忘之甚者,徙而忘妻,聞有諸乎?

孔子對曰:此非忘甚,忘之甚者,忘其身也.

哀公:可得聞歟?孔子對曰:夏桀.

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不修禹道,毀壞辟法,

裂絕世祀,荒淫於樂,沈酗於酒,左師觸龍,

諂諛不止,窺導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

誅桀,而有其國.佞臣身死,,

同壇而居,此忘身者.哀公愀然,變色曰善!

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

三緘其口,銘其背曰:古慎言人,戒之戒之!

多言也,多口多敗;多事,多事多患.

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

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何殘,其禍將然;

勿謂莫聞,伺人;熒熒不滅,炎炎奈何;

涓涓不壅,將成江河;綿綿不絕,將成網羅;

青青不伐,將尋斧柯;誠不慎之,禍之根也;

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不得其死,

好勝,必遇其敵;盜怨主人,民害其貴.

真情君子,知天下之,不可,後之下之,

使人慕之;執雌持下,莫能與爭.人皆趨彼,

我獨守此;眾人惑惑,我獨不從;內藏我智,

與論;我雖尊高,人莫害我.江河之,

長百穀者,以其卑下;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戒之!孔子,謂弟子曰:此言,

雖鄙,事情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行身如此,之能,口遇禍哉!


  文】
  魯哀公問孔子曰:『予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乎?』孔子對曰:『此非忘之甚者也,忘之甚者忘其身。』哀公曰:『可得聞與?』對曰:『昔夏桀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不修禹之道,毀壞辟法,裂絕世祀,荒淫於樂,沈酗於酒,其臣有左師觸龍者,諂諛不止,湯誅桀,左師觸龍者,身死,四支不同壇而居,此忘其身者也。』哀公愀然變色曰:『善!』

注釋出自【孔子家語】卷13賢君

原文:哀公問孔子曰:寡人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孔子對曰:『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公曰:『可得而聞乎?』孔子曰:『昔者夏桀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聖祖之道,壞其典法,廢其世祀,荒於淫樂,耽湎於酒;佞臣諂諛,窺導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天下誅桀而有其國,此謂忘其身之甚矣。』

【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說:我聽說有很健忘的人,在搬遷的時候,竟連自己的妻子也忘了,真有這樣的事嗎?

        孔子回答道:這還不算是很健忘的呢,還有更健忘的人,連他自身也忘了。

        哀公(聽了很奇怪,會健忘到忘了自身?於是好奇地向夫子請)問:先生您能說給我聽聽麼?

        孔子說:從前,夏朝亡國的桀,他享有天子的尊貴,擁有四海的財富,卻丟棄了他的聖祖夏禹的道德,破壞了禹的典章制度,廢棄夏朝世代的祭祀,過度地荒淫享樂,個人沉迷於酒色之中,阿諛的奸臣,便暗中窺察他心中的欲望,逢迎他的嗜好,使他更為墮落,忠直的臣子,為逃避無端的刑戮迫害,卻封住了自己的口不敢勸諫,民不聊生,於是天下的人起而殺了他,夏朝也因此滅亡,這不是連他本身都忘失了嗎?

【注釋】

----[xǐ]遷移:祀[sì]---,祭無巳也。析言則祭無巳曰祀。從巳而釋為無巳。此如治曰亂,祀,祭無已也。——【說文】  祀,國之大事也。湎----miǎn]:沉迷:窺---[kuī]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折--- [zhē]翻轉,倒騰:折--- [zhé]斷,弄斷:返轉,迴轉:損失:挫辱:抵作,對換,以此代彼:折--- [shé]斷,虧損:


文】
  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口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何殘,其禍將然;勿謂莫聞,天妖伺人;熒熒不滅,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將成江河;綿綿不絕,將成網羅;青青不伐,將尋斧柯;誠不能慎之,禍之根也;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怨主人,民害其貴。君子知天下之不可蓋也,故後之下之,使人慕之;執雌持下,莫能與之爭者。人皆趨彼,我獨守此;眾人惑惑,我獨不從;內藏我知,不與人論技;我雖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長百穀者,以其卑下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戒之哉!戒之哉!』孔子顧謂弟子曰:『記之,此言雖鄙,而中事情。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遇禍哉!』
注釋出自:【孔子家語】卷11觀周:

原文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1]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所行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不聞,神將伺[2]人。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3],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4],將尋斧柯[5]。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6]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7]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或之[8],我獨不徙。內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9],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
孔子既讀斯文也,顧謂弟子曰:"小人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詩】[10]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過患哉?"

【譯文】觀周:

孔子在周國觀覽,進入周太祖后稷的廟內。廟堂右邊台階前有銅鑄的人像,嘴被封了三層,還在像的背後刻着銘文:"這是古代說話謹慎的人。警戒啊!不要多言,多言多敗;不要多事,多事多患。安樂時一定要警戒,不要做後悔的事。不要以為話多不會有什麼傷害,禍患是長遠的;不要以為話多沒什麼害處,禍患將是很大的;不要認為別人聽不到,神在監視着你。初起的火苗不撲滅,變成熊熊大火怎麼辦?涓涓細流不堵塞,終將匯集為江河;長長的線不弄斷,將有可能結成網;細小的枝條不剪掉,將來就要用斧砍。如能謹慎,是福的根源。口能造成什麼傷害?是禍的大門。強橫的人不得好死,爭強好勝的人必定會遇到對手。盜賊憎恨物主,民眾怨恨長官。君子知道天下的事不可事事爭上,所以寧願居下;知道不可居於眾人之先,所以寧願在後。溫和謙恭謹慎修德,會使人仰慕;守住柔弱保持卑下,沒人能夠超越。人人都奔向那裏,我獨自守在這裏;人人都在變動,我獨自不移。智慧藏在心裏,不向別人炫耀技藝;我雖然尊貴高尚,人們也不會害我。有誰能做到這樣呢?江海雖然處於下游,卻能容納百川,因為它地勢低下。上天不會親近人,卻能使人處在它的下面。要以此為戒啊!"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