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兩會』上政協委員的提案情況,全國政協將『加強基層中醫藥能力建設』列為今年重點辦理的提案。為推進該工作,近日全國政協組成以全國政協副主席李兆焯為首的調研組,赴湖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深入調研。 本報記者一路隨行,感受了各地黨委、政府對中醫藥的高度重視,以及基層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強烈需求,見證了近年來基層中醫藥發展的成績,也注意到制約基層中醫藥能力的困難和問題。有感而發,遂成此系列走筆。 湖南湘潭韶山市韶山鄉韶光村衛生室,擅長中醫的毛犢和妻子(中藥師)堅守在我國醫療衛生網絡最底的一道防線上。在這裡,他們發揮中醫藥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特色優勢,全村近兩千人的基本衛生服務大都能得到解決,運用中草藥單驗方以及針、灸、拔罐、刮痧、放血、推拿、按摩等中醫適宜技術治療的病人占六成多。 無數個毛犢和這樣的基層衛生機構,正以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色和優勢,在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稱基層中醫藥『舉足輕重』,緣於時代背景下的現實需要。 這是『窮國辦大衛生』的需要。當前,伴隨着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速,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壓、腫瘤等慢性病出現『井噴』式變化,再加上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都挑戰着有限的社會資源,也給衛生籌資的可持續性以巨大壓力。 而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點,以及對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防治上的優勢,在基層醫療服務中大有用武之地,可有力地推進深化醫改,以最低的成本保障城鄉居民健康,確保城鄉居民的衛生公平。 這是滿足民眾中醫藥服務需求的需要。中醫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由於世代沿襲,在全國各地表現出強烈的地域性特徵。諸多療效獨到的治法,不僅有效防治了地方常見病和多發病,還深深植入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養生保健中,群眾基礎深厚。 當前,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傳統文化的復興,民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日益強勁,發展基層中醫藥正是『民生』所需。 這是推進中醫藥健康持續發展的需要。近年來,中醫藥工作以『三觀互動』、『六位一體』的科學發展思路全面推進,呈現喜人局面。但新形勢下,農村和社區中醫藥工作正成為影響整體中醫藥事業發展『水桶容量』的那塊『短板』。保障中醫藥健康持續發展,必須補足『短板』,讓基層中醫藥與中醫醫院建設等其他工作齊頭並進。 越是基層越關乎大局,越是基層越關乎民生,越是基層越成為事業的支撐,基層中醫藥能力建設意義重大,必須加強。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