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讓文物凸顯教化價值――實業家劉曉談創辦『中國教育博物館』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5-23 00:00| 發布者: 沙舟| 查看: 1636| 評論: 0|原作者: 邢兆遠|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挖掘蘊藏在文物中的教育資源 出生於江蘇徐州市的劉曉,在曲阜創辦了『狀元文化博物館』,這位館長從 1992 年起開始收藏與教育相關的門窗、牌匾、器具、書籍、字畫等類文物,足跡 ...

挖掘蘊藏在文物中的教育資源

[事件回放]出生於江蘇徐州市的劉曉,在曲阜創辦了『狀元文化博物館』,這位館長從1992年起開始收藏與教育相關的門窗、牌匾、器具、書籍、字畫等類文物,足跡遍及五湖四海,至今已收藏、保護文物5000余件。在收藏中,他尤爲關注文物中所蘊涵的教育價值,近日他精心編著的【蘊藏在文物中的教育】一書出版,引起人們的關注。

記者:從教育的視角發掘、保護文物,您認爲您的作法價值何在?

劉曉: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承載著教育價值的文物,珍視、呵護、探究、傳承這些來之不易的優秀遺產,能夠更好地理解現在教育,規劃未來教育,對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體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史的研究成果纍纍,但這些成果大都屬於思想、制度層面的研究,對教育文物的研究卻還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很少是從教育文化的角度去追尋教育發展的脈絡。我的願望是,讓文物說話,起到教育當代人的效果,同時理清一些教育史研究中難以把握的內容,與教育思想、制度層面的研究相互印證,彌補教育史研究中的一些薄弱環節。

寓教於樂便於接受

[場景再現]走進位於曲阜市的『狀元教育博物館』,孩子們興趣盎然地欣賞著古代的門窗、牌匾、器具、書籍、字畫等,講解員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著每一個文物中蘊含的動人故事。

記者:創辦這樣的『博物館』,構思新穎,其中蘊含著您怎樣的教育理念?

劉曉:『文化』作爲動詞使用時,指的是『以文教化』,表示著對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培養;作爲名詞使用時,指的是人類文明積澱下來的思想和知識。因此,無論是作爲動詞還是作爲名詞使用的『文化』,都是指文教。如果淡化人們對『文化』的核心內容即文教的認識,就會削弱『文化』的教化功能。創辦這個『博物館』的目的就是,讓文物凸顯教化價值。

記者:讓文物說話,這是一個嶄新的教育形式,您是如何構思的?

劉曉:以寓教於樂的形式,讓人們在了解歷史的同時也接受教育。上個世紀90年代,我開始搜集與教育相關的各類流傳民間的珍貴文物。2006年,在曲阜的孔府后街建起了『狀元文化博物館』,裡面承載著眾多與教育有關的故事。在解說詞中,突出通俗性、趣味性,讓人們好記易懂。同時,再現古代的生活場景,凸顯『生活化教育』,追求『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以當代理念創辦教育博物館

[情景掃描]近日,劉曉捧著【蘊藏在文物中的教育】一書,上京城,走海外,進曲阜,風塵僕僕,四處遊說,傳播他的教育理念,並著手籌辦『中國教育博物館』。

記者:聽說您正在籌辦『中國教育博物館』,您想選在哪裡建?您構思的『中國教育博物館』是怎樣的?

劉曉:曲阜是『萬世師表』孔子的故鄉,『中國教育博物館』建在曲阜是最佳選擇,尤其在『狀元文化博物館』的基礎上擴建最合適。

這個博物館主要包括:古代的學校教育發展――『校庠千年』、古代的生活教育――『潤物無聲』、古代教育融合――『西學東漸』及燦爛輝煌的共和國教育――『步入當代』等,還有一個儒家文化講堂。『古代的學校教育發展――校庠千年』展廳,用大量遺存,系統展示說明私學、官學的沿革變遷和發展。『古代的生活教育――潤物無聲』展廳,利用大量古代生活遺存,系統展示古代的生活。古代教育融合――西學東漸『展廳,利用大量歷史佐證,系統展示近代教育發生的巨大變化。『燦爛輝煌的共和國教育――步入當代』展廳,展示新中國建立以後我國教育的發展情況。儒家文化講堂,讓參觀完了博物館的遊客,帶著孩子到文化講堂聆聽學者講述教育觀念及做人準則等。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