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让百姓感受更好的中医服务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2012-2-11 11:17| 發佈者: 济世| 查看: 2047| 評論: 0

摘要:   形成发展良性循环
声明 / 聲明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形成发展良性循环

  公立医院补偿突出中医特色

  北京市丰盛医院位于市中心金融区附近,在林立的写字楼包围下,医院的六层小楼很不起眼。医院二楼换药处,四位护士一边叫号、一边给新老病号敷膏药,门口病人们排着长队。值班护士说,一年四季都这样忙,有时早晨一上班门口就排满了病人。

  72岁的李奶奶被风湿性关节炎困扰多年,听同村人说丰盛医院骨科不错,住在城北郊小汤山的她不顾路远,一大早赶了几十里路来治疗。“我每周来医院两回,快一个月了。每次大夫都给我按摩、敷膏药,再开些丸药回家吃,别说,还真有效果!这价格也承受得起。”提起治疗感受,李奶奶就竖大拇指。

  像李奶奶这样的治疗,每次花费大概70块钱。医院医务科科长刘玲介绍,这种看起来很“土气”的膏药在丰盛医院已用了50年,除传统用药外,医生会视患者病情轻重,辅以手法治疗。但最有特色的,还数医院治疗骨伤的硬纸夹板外固定技术。

  从诊疗室的价目表中能看到,一个部位手法治疗收费为20元,用小夹板正骨收费为40~80元,平均每位骨伤患者的治疗费用在200元至300元以内。与石膏固定相比,夹板固定能使患肢功能恢复时间平均缩短4周。

  近年来,北京市改革公立中医医院补偿机制,实行中医特色服务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规财处处长王克成介绍,在医院绩效考核中设立相关指标,鼓励医院突出、发挥中医药特色,并与财政补偿挂钩。考核合格后,中医医疗机构人员基本工资、国家规定范围内津贴由财政全额拨付。

  丰盛医院正是因为保持了中医特色专科的优势,在北京市中医绩效考核中始终保持了很高的得分,相应领到的经费恰好解决了后顾之忧,形成了良性循环。院长陈福林给出这样一组数据:去年,丰盛医院仅骨科门、急诊量就达到40万余人次,与两年前的27万余人次相比上涨近一倍。拿2010年来说,医院总诊疗量的50.6万人次中,90.5%为门诊诊疗,这其中,用非药物治疗的就占到58.1%。门诊处方总量的60%以上,均为中草药和中成药。

  补偿机制促进医院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也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不仅受百姓欢迎,也调动了医疗工作者的积极性。“补偿措施解决了后顾之忧,让医院可以更好地坚持中医特色优势,也让医生觉得更有奔头了,更愿意为患者提供中医特色诊疗服务。”陈福林说。

  城乡医疗资源均等化

  一院两区服务百姓

  家住北京通州区的陈女士是个“中医迷”,患颈椎病的她常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推拿。由于路远,来回几乎要耗去一天时间。去年8月某一天,她发现离家几百米的通州区中医医院挂起了“北京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的牌子,高兴地说:“这下可太好了,大医院也开到我们家门口了!”

  去年8月,通州区中医医院与东直门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两院实行一个名称、一个法人、一套行政班子、总院长负责制的同一家医疗机构的实质性整合。

  东直门医院具有悠久的品牌和优越的医疗资源,而通州区具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从去年9月起,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针灸科、推拿科、呼吸科、儿科、皮科等一大批专家、教授50余人在东区出诊、查房。使得全院两区仅9月份一个月的门诊人次达42.5万人,急诊人次达3600人。与2010年同比,门诊量上升1.1万人次,提高了36.7%;急诊量上升927人次,提高了34.7%。同时,西区专家对病房危重疑难患者定期查房,东区依托西区雄厚的医疗技术力量解决了技术薄弱的问题。真正做到了让通州区百姓可以享受到全国一流的诊疗服务,方便通州区百姓就医,也带动了东区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两院合作,给通州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增强了政府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决心。北京市政府已经批准医院进行二期基础建设工程,计划投资6亿元将医院扩建约7~8万平方米,增加病床620张,将使东区总病床数达到1000张,预计在2014年底竣工。

  百姓在社区也能看名中医

  培养基层人才名老中医多点执业

  李凤鸣是北京市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骨干大夫,除了每月定期在本社区跟随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鲁承业坐诊,每周还要随鲁老出诊两次。坐在老师对面抄方、写病历,跟老师一起诊脉。他去年九月从师,时间虽短,收获颇丰:“随鲁老师去出诊,由他手把手教学,这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学习机会。老师来社区出诊后,也为我们基层百姓提供了便利,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今年9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推出第四批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师带徒”。不同于前三批“师带徒”,第四批师带徒将培养重点从二、三级医院转到了社区基层。自1990年以来,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已经培养了285名中医药师承人才,但通过拜师的方式为基层培养人才还是首次。

  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等单位的100多名老中医专家,将通过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坐堂出诊的方式,手把手带徒,为社区培养一批未来的基层名中医。学生随师学习,要求每周不低于3个半天,同时,名老中医每月到学生所在社区医疗机构出诊半天。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处长厉将斌介绍,通过师承平台为基层培养未来“社区名中医”,在北京乃至全国尚属首次。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还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认真做好老中医社区出诊时病历的登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档案记录将形成一批适合社区的老中医适宜技术、特色诊疗方案和养生保健方案,使老中医的技术与社区慢性病等相结合,通过科研进一步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水平。

  除了做好“师带徒”,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还开展“回归扎根工程”,使基层中医药医疗机构人才总量增长。厉将斌介绍,基层医疗机构不仅在人员数量上增加,高学历人员比例也在不断增大,同时,在社区在职的中医师中,还开展了历时三年的岗位培训,尤其加强其在中医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截至去年,结束了全市轮训,参与培训人员考核合格率达到90%。此外,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还计划在三年时间,对所有社区“西学中”医师提供中成药合理使用等方面的指导,既避免贻误患者病情,又避免了过度开药造成的浪费。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