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第七天】是我最爛的小說,這很客氣。7年前【兄弟】出版時,就有人說是中國所有小說里最爛的。』面對外界鋪天蓋地的質疑,余華關了手機。記者通過微信聯繫到他,他首度回應對【第七天】的批評意見。
記者:小說出版後有很多負面的評論,批評者認爲用了太多的新聞,像是微博上的轉發和改編,對此你怎麼看,寫作時爲什麼使用這麼多新聞? 余華:我們的生活是由很多因素構成的,發生在自己和親友身上的事,發生在居住地方的事,在新聞里聽到看到的事等等,它們包圍了我們,不需要去收集,除非視而不見。我寫下的是我們的生活。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裡寫了很多當時哥倫比亞報紙上的事件和話題,他說他走到街上,就有讀者對他說:你寫得太真實了。當然【第七天】不能和【百年孤獨】比,人家寫的是一百年的孤獨,我只是寫七天的孤獨,人家的一百年只用了二十多萬字,而我的七天花費了十三萬字。我深感慚愧。 記者:讀者的批評你會關注嗎?或者因爲【兄弟】,你已習慣了這種兩極分化的評論? 余華:我會關注批評,但不是現在。等【第七天】冷下來,我會認真看讀者的批評,那時候,冷靜的批評也會多起來。【兄弟】七年裡經過了兩個出版社,換了幾個版本,現在去書店買【兄弟】的讀者對當時的爭議不了解,也可能沒興趣,但我現在卻開始關注他們的意見了。其實【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出版時也有很大的爭議,只是那時的爭議局限在文學界,那時媒體不關心文學,更不會關心我,也沒有網絡。【兄弟】出版時媒體關注文學,也關注我了,而且有網絡了,所以爭議被放大。這次【第七天】出版,有微博了,爭議更加放大。 我十分感激讀者對我關注,無論是讚揚的還是批評的,我都心存感激。被關注和被批評是成正比的,如果有一天沒人關注我了(包括罵聲),那就意味著我被遺忘了。 來源:燕趙都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