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第七天》是我最烂的小说,这很客气。7年前《兄弟》出版时,就有人说是中国所有小说里最烂的。”面对外界铺天盖地的质疑,余华关了手机。记者通过微信联系到他,他首度回应对《第七天》的批评意见。
记者:小说出版后有很多负面的评论,批评者认为用了太多的新闻,像是微博上的转发和改编,对此你怎么看,写作时为什么使用这么多新闻? 余华:我们的生活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发生在自己和亲友身上的事,发生在居住地方的事,在新闻里听到看到的事等等,它们包围了我们,不需要去收集,除非视而不见。我写下的是我们的生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写了很多当时哥伦比亚报纸上的事件和话题,他说他走到街上,就有读者对他说:你写得太真实了。当然《第七天》不能和《百年孤独》比,人家写的是一百年的孤独,我只是写七天的孤独,人家的一百年只用了二十多万字,而我的七天花费了十三万字。我深感惭愧。 记者:读者的批评你会关注吗?或者因为《兄弟》,你已习惯了这种两极分化的评论? 余华:我会关注批评,但不是现在。等《第七天》冷下来,我会认真看读者的批评,那时候,冷静的批评也会多起来。《兄弟》七年里经过了两个出版社,换了几个版本,现在去书店买《兄弟》的读者对当时的争议不了解,也可能没兴趣,但我现在却开始关注他们的意见了。其实《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出版时也有很大的争议,只是那时的争议局限在文学界,那时媒体不关心文学,更不会关心我,也没有网络。《兄弟》出版时媒体关注文学,也关注我了,而且有网络了,所以争议被放大。这次《第七天》出版,有微博了,争议更加放大。 我十分感激读者对我关注,无论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我都心存感激。被关注和被批评是成正比的,如果有一天没人关注我了(包括骂声),那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 来源:燕赵都市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