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群及歷代碑刻等有着較高的價值
今年5月被列入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登封市西南約10公里嵩山少室山南麓清涼峰下的清涼寺,寺內現存大量金、清時期的建築、碑刻、壁畫、彩繪。寺內現存金貞v四年【登封縣重修清涼禪院記】碑云:『……父老相傳以為基於秦晉,隆於隋唐、迄於宋末,蓋千有餘年矣……』由此可以得知,清涼寺歷史悠久。見習記者 劉會賓 文/圖 昨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清涼寺,從登封市至大金店鎮行至崔坪村再往北,遠遠就可以望見高聳雲端的清涼峰,清涼寺就坐落在清涼峰下。清涼寺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硬山式灰筒瓦頂、磚石木結構,檐柱間施闌額,其上施一斗兩升交螞蚱頭斗拱,前、後檐的明間和稍間均施兩攢,共12攢,柱頭不施斗拱,屋內用方磚平鋪。 過山門,就是清涼寺的核心建築大雄寶殿。有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造,平面布局大體呈方形,內柱配置採用減柱造;內柱使用叉柱造,覆盆柱頭和柱礎;檐下施四鋪作單下昂里轉計心造斗拱一周,共24攢,梁架特點為徹上明造『六架椽屋,後乳蠖鄖八拇笥萌柱』,梁架特點採用斗拱聯結。 記者看到,寺內還存有【登封縣重修清涼禪院記】、【清涼相禪師塔銘並引】、【重修清涼寺六祖廟碑記】等金、清時期的碑碣5品。其中高2.20米,寬0.82米,厚0.27米的【登封縣重修清涼禪院記】碑云:『……父老相傳以為基於秦晉,隆於隋唐、迄於宋末、蓋千有餘年矣,其間興廢不一……』時間為金貞v四年(1216年),但清涼寺究竟建於何時,後人無從考知,至今這還是個謎。 登封市文物局相關人員介紹,清涼寺寺院現存面積約3600平方米,除了金貞v四年(1216年)重建的大雄寶殿、清代建築山門、東掖門、東順山房等殿宇19間。現在所看到的西掖門、西順山房、東西廂房、圍牆等,是從2004年開始,登封市文物局在原址上按照清代制式重建的。 清涼寺的古代建築群及歷代碑刻等有着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寺內大殿是河南現存早期木構建築的典範;寺院整個建築集力學、美學、建築學於一體,是中原地區古代建築手法的代表作,對研究中原地區建築技術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現存金、清時期的建築、碑刻、壁畫,是研究中原佛教文化、繪畫書法、建築藝術的重要實物例證。 1965年12月20日,原登封縣人民委員會公布清涼寺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3月1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清涼寺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清涼寺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8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了清涼寺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今年5月份,清涼寺被國務院列入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鄭州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