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愛聽老人們講故事,干起活來也不感到枯燥無味了。』劉書立無比眷戀童年那段『聽故事』的美好時光。 然而,民間故事和傳說都是口口相傳,保存在少數老年人的頭腦中。隨着他們年事漸高,記憶開始模糊,還有的倏然離世,故事也跟着失傳,『如果不通過文字記錄下來,以後的孩子們就很有可能聽不到了。』劉書立說。 劉書立最喜歡【傻小子逮兔子】,這是流傳在河北景縣的一個民間故事:一個傻小子追一隻兔子,兔子撞在白毛巾上,裹着毛巾便衝到了街上。恰巧有家人辦喪事路過,服喪者頭上都裹着白毛巾。傻小子又蹦又跳,邊跑邊喊:『兔子戴着白毛巾跑了。』結果被辦喪事的人打了一頓。他哭着回家告訴母親,母親便教育他遇到這種情形該如何做。可傻小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出門遇到別人娶媳婦,竟又哭又喊。被母親又一次『調教』後,恰巧碰到別人房子着火,人家忙着救火,他又是恭喜又是拍手叫好;再後來,他又在別人家生火做飯時用水去滅火……『這些故事環環相扣,極富戲劇性,令人啞然失笑,而且很有教育意義。』劉書立說,『這些民間故事是一種民間文化遺產,如果消失多可惜呀!』 上世紀80年代,曾在部隊從事過文字工作的他,開始回憶編寫散落在坊間的口頭民間故事。因為有文字和繪畫基礎,他編寫起來更加得心應手。1997年,他外出做生意,走南闖北,又聽到了各地詼諧有趣的民間傳說,『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民間故事和傳說就是一座文化富礦,只是很多還沒被深入挖掘。』 為了編寫這些民間故事,劉書立付出了很多辛苦。談話間,他拿出了早些年的手稿,『當時寫這些東西,紙都是從村裏借來的。』由於工作忙,他只能擠出晚上的時間加班整理、編撰,而這一『寫』就是20多年。截至目前,他已整理、編撰出60餘個民間故事和傳說,總字數超過了10萬,80%是即將絕跡的本地故事和傳說。業內人士說,這些民間故事和傳說內容豐富,寓意深刻,很有教育意義,是景縣民風、民俗的縮影。 來源: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