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刘书立:抢救绝版民间故事的人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3-6-24 16:58| 發佈者: 开元之治| 查看: 1781|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报

摘要: “小时候最爱听老人们讲故事,干起活来也不感到枯燥无味了。”刘书立无比眷恋童年那段“听故事”的美好时光。 然而,民间故事和传说都是口口相传,保存在少数老年人的头脑中。随着他们年事渐高,记忆开始模糊,还 ...

“小时候最爱听老人们讲故事,干起活来也不感到枯燥无味了。”刘书立无比眷恋童年那段“听故事”的美好时光。

然而,民间故事和传说都是口口相传,保存在少数老年人的头脑中。随着他们年事渐高,记忆开始模糊,还有的倏然离世,故事也跟着失传,“如果不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以后的孩子们就很有可能听不到了。”刘书立说。

刘书立最喜欢《傻小子逮兔子》,这是流传在河北景县的一个民间故事:一个傻小子追一只兔子,兔子撞在白毛巾上,裹着毛巾便冲到了街上。恰巧有家人办丧事路过,服丧者头上都裹着白毛巾。傻小子又蹦又跳,边跑边喊:“兔子戴着白毛巾跑了。”结果被办丧事的人打了一顿。他哭着回家告诉母亲,母亲便教育他遇到这种情形该如何做。可傻小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出门遇到别人娶媳妇,竟又哭又喊。被母亲又一次“调教”后,恰巧碰到别人房子着火,人家忙着救火,他又是恭喜又是拍手叫好;再后来,他又在别人家生火做饭时用水去灭火……“这些故事环环相扣,极富戏剧性,令人哑然失笑,而且很有教育意义。”刘书立说,“这些民间故事是一种民间文化遗产,如果消失多可惜呀!”

上世纪80年代,曾在部队从事过文字工作的他,开始回忆编写散落在坊间的口头民间故事。因为有文字和绘画基础,他编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1997年,他外出做生意,走南闯北,又听到了各地诙谐有趣的民间传说,“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间故事和传说就是一座文化富矿,只是很多还没被深入挖掘。”

为了编写这些民间故事,刘书立付出了很多辛苦。谈话间,他拿出了早些年的手稿,“当时写这些东西,纸都是从村里借来的。”由于工作忙,他只能挤出晚上的时间加班整理、编撰,而这一“写”就是20多年。截至目前,他已整理、编撰出60余个民间故事和传说,总字数超过了10万,80%是即将绝迹的本地故事和传说。业内人士说,这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很有教育意义,是景县民风、民俗的缩影。


来源:光明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