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在北京大學舉行,楊振寧、莫言兩位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相聚北大,與年輕人聊『科學與文學』『天才』『中國夢』等話題。在談到天才話題時,莫言稱研究物理學的楊振寧才稱得上天才,而文學的評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來生,我要去學物理,研究天文學。』
記者 田超 □現場對話 關鍵詞 諾獎 領獎感受跟英國人不同 當天央視【開講啦!】欄目把錄製現場搬到了北大,撒貝寧和學者范曾擔任主持人。台上兩位諾貝爾獎『大腕』對話,顯然少不了『諾獎』的話題。 楊振寧回憶當初去瑞典斯德哥爾摩領獎時,站在領獎台上的感受跟英國人有很大不同。他問莫言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莫言說:『我不單跟英國人的感受不一樣,我想跟任何人都是不一樣的,幾十年來中國人都熱愛討論諾獎話題。』 莫言透露,他領獎的時候已經從當時的情境中抽離出來成為一個觀察者。范曾問莫言當時在觀察什麼,莫言笑着說:『看國王,看王后,還看國王身後的兩個女兒。』這番回答,立刻引來現場觀眾的笑聲。 關鍵詞 科學與文學 科學是猜想,文學是幻想 問及科學與文學的不同,楊振寧認為,科學是猜想,而文學是幻想,『很多的科學發現都是由一個猜想引起的,而文學創作則需要根據對客觀事物的幻想』。 莫言認為,科學和文學也是有一定聯繫的,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講了【聊齋志異】中的【雷曹】故事。莫言同時也借這個故事說,自己獲諾貝爾文學獎後,也有人說自己是『文曲星』下凡,他希望大家要破除『封建迷信』。莫言同時認為,中國有很多科幻小說是不錯的,比如【三體】等。 關鍵詞 天才 物理學的評定更加容易 在談到天才話題時,莫言稱研究物理學的楊振寧才稱得上天才,因為物理學的評定很容易,『如果你覺得我不對,直接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而文學的評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所以我覺得獲諾貝爾文學獎很虛心,如果我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我會很牛氣。如有來生,我要去學物理,研究天文學。』 楊振寧坦言,每個人天生確實有不一樣的地方,姚明是很明顯的例子。他本人相信是有天才存在的,他舉例,一個印度科學家100多年前就寫出很多公式,但不能闡述原理,而這些公式有很多被證明是正確的。 來源:京華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