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在北京大学举行,杨振宁、莫言两位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相聚北大,与年轻人聊“科学与文学”“天才”“中国梦”等话题。在谈到天才话题时,莫言称研究物理学的杨振宁才称得上天才,而文学的评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来生,我要去学物理,研究天文学。”
记者 田超 □现场对话 关键词 诺奖 领奖感受跟英国人不同 当天央视《开讲啦!》栏目把录制现场搬到了北大,撒贝宁和学者范曾担任主持人。台上两位诺贝尔奖“大腕”对话,显然少不了“诺奖”的话题。 杨振宁回忆当初去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站在领奖台上的感受跟英国人有很大不同。他问莫言是否也有同样的感觉,莫言说:“我不单跟英国人的感受不一样,我想跟任何人都是不一样的,几十年来中国人都热爱讨论诺奖话题。” 莫言透露,他领奖的时候已经从当时的情境中抽离出来成为一个观察者。范曾问莫言当时在观察什么,莫言笑着说:“看国王,看王后,还看国王身后的两个女儿。”这番回答,立刻引来现场观众的笑声。 关键词 科学与文学 科学是猜想,文学是幻想 问及科学与文学的不同,杨振宁认为,科学是猜想,而文学是幻想,“很多的科学发现都是由一个猜想引起的,而文学创作则需要根据对客观事物的幻想”。 莫言认为,科学和文学也是有一定联系的,他花了很长的时间讲了《聊斋志异》中的《雷曹》故事。莫言同时也借这个故事说,自己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也有人说自己是“文曲星”下凡,他希望大家要破除“封建迷信”。莫言同时认为,中国有很多科幻小说是不错的,比如《三体》等。 关键词 天才 物理学的评定更加容易 在谈到天才话题时,莫言称研究物理学的杨振宁才称得上天才,因为物理学的评定很容易,“如果你觉得我不对,直接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而文学的评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所以我觉得获诺贝尔文学奖很虚心,如果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会很牛气。如有来生,我要去学物理,研究天文学。” 杨振宁坦言,每个人天生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姚明是很明显的例子。他本人相信是有天才存在的,他举例,一个印度科学家100多年前就写出很多公式,但不能阐述原理,而这些公式有很多被证明是正确的。 来源:京华时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