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曾經一手打造出【寶島一村】【暗戀桃花源】【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等教科書式戲劇作品的賴聲川來說,【如夢之夢】也是一部特殊的作品,不僅因爲它超長的演出時間,還因爲劇中的愛情、生死、輪迴,以及對劇場的全新要求、對時空的再度發掘。近8小時、舞台設計及改造工程龐大、觀眾席座位變少……這些都讓【如夢之夢】成爲一部很難賺到錢的戲,以至於大家不得不用『瘋了』『傾家蕩產』等詞彙來形容它。 2000年【如夢之夢】首演時,賴聲川說,他親眼看到整個台灣劇場都在走向產業化和娛樂化,這是社會的演變,而他抗拒的方式就是【如夢之夢】,它不是爲娛樂,來看的人也不是爲了娛樂,而是爲了某種追求,某種成長。時隔多年再次復排【如夢之夢】,賴聲川說,他也想探討另一個話題:藝術到底值多少錢。 復演 爲什麼看【如夢之夢】要等8年? 記者:時長這麼長,空間是360度的,在排練上有什麼難度嗎? 賴聲川:8個小時的戲,當然就要花4倍的時間來排。比較起來,【十三角關係】太單純了,就四個演員,從這邊走到那邊就好了。【如夢之夢】的舞台有東南西北,還要再繞一圈到西南,最後還要從東北上來,很複雜。但我真的感受到很多劇場夠意思,藝術被尊重了。比如新加坡看了【如夢之夢】就要做,我說你們做不了,你們的法律太嚴了,觀眾坐到舞台上要注意到很多東西,萬一掉下來怎麼辦?結果他們的劇院最後想出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說我在票上印上很小的字,當你買這張票時,就默認你是演出的一部分,而且會給觀眾買保險。 記者:這部戲的結構也十分特別,比如兩個五號病人可能會同時出現在舞台上,演員圍繞著觀眾,你是怎麼想到這種形式的? 賴聲川:有些作者容易被人物、情節感動,而我經常被一個姿勢甚至一種顏色感動。但最讓我激動的是結構。在北京只要看到好看的建築,結構精密的,我會看半天。在法國、義大利也是這樣,看建築元素在空間造成的韻律感,先把結構弄出來,我的很多戲都是這樣。 記者:大家提到這部戲時,往往說的詞都是『瘋了』『傾家蕩產』『義無反顧』,聽起來有點悲壯。 賴聲川:這個戲我也希望能帶出另一種討論:藝術到底值多少錢?製作費是多少,這個錢阻擋它的演出爲什麼?關於企業和國家對民間好的藝術的贊助方式?爲什麼看【如夢之夢】要等8年?票價真的很高,但也沒有辦法,製作人也不是要發財,打平就好了。 最開始製作人跟我說想做這個戲的時候,我就說,要做有幾個要求,我不是在整你,就是排練的時候景要搭起來,排練室要夠大,不可能在進保利那7天中讓演員才見到景,那演員要瘋了。 來源:新京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