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曾经一手打造出《宝岛一村》《暗恋桃花源》《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等教科书式戏剧作品的赖声川来说,《如梦之梦》也是一部特殊的作品,不仅因为它超长的演出时间,还因为剧中的爱情、生死、轮回,以及对剧场的全新要求、对时空的再度发掘。近8小时、舞台设计及改造工程庞大、观众席座位变少……这些都让《如梦之梦》成为一部很难赚到钱的戏,以至于大家不得不用“疯了”“倾家荡产”等词汇来形容它。 2000年《如梦之梦》首演时,赖声川说,他亲眼看到整个台湾剧场都在走向产业化和娱乐化,这是社会的演变,而他抗拒的方式就是《如梦之梦》,它不是为娱乐,来看的人也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某种追求,某种成长。时隔多年再次复排《如梦之梦》,赖声川说,他也想探讨另一个话题:艺术到底值多少钱。 复演 为什么看《如梦之梦》要等8年? 记者:时长这么长,空间是360度的,在排练上有什么难度吗? 赖声川:8个小时的戏,当然就要花4倍的时间来排。比较起来,《十三角关系》太单纯了,就四个演员,从这边走到那边就好了。《如梦之梦》的舞台有东南西北,还要再绕一圈到西南,最后还要从东北上来,很复杂。但我真的感受到很多剧场够意思,艺术被尊重了。比如新加坡看了《如梦之梦》就要做,我说你们做不了,你们的法律太严了,观众坐到舞台上要注意到很多东西,万一掉下来怎么办?结果他们的剧院最后想出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说我在票上印上很小的字,当你买这张票时,就默认你是演出的一部分,而且会给观众买保险。 记者:这部戏的结构也十分特别,比如两个五号病人可能会同时出现在舞台上,演员围绕着观众,你是怎么想到这种形式的? 赖声川:有些作者容易被人物、情节感动,而我经常被一个姿势甚至一种颜色感动。但最让我激动的是结构。在北京只要看到好看的建筑,结构精密的,我会看半天。在法国、意大利也是这样,看建筑元素在空间造成的韵律感,先把结构弄出来,我的很多戏都是这样。 记者:大家提到这部戏时,往往说的词都是“疯了”“倾家荡产”“义无反顾”,听起来有点悲壮。 赖声川:这个戏我也希望能带出另一种讨论:艺术到底值多少钱?制作费是多少,这个钱阻挡它的演出为什么?关于企业和国家对民间好的艺术的赞助方式?为什么看《如梦之梦》要等8年?票价真的很高,但也没有办法,制作人也不是要发财,打平就好了。 最开始制作人跟我说想做这个戏的时候,我就说,要做有几个要求,我不是在整你,就是排练的时候景要搭起来,排练室要够大,不可能在进保利那7天中让演员才见到景,那演员要疯了。 来源:新京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