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关中年俗“重” 农家面飘香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3-2-14 20:41| 发布者: 偷月| 查看: 1702| 评论: 0|来自: 中新社

摘要: 中新社陕西岐山2月13日电 题:关中年俗“重” 农家面飘香    中新社记者 田进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承载传统文化的团圆符号。在陕西岐山,按照当地民俗,农历正月初四是“待客”的日子,臊子面“唱 ...
中新社陕西岐山2月13日电 题:关中年俗“重” 农家面飘香 
  中新社记者 田进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承载传统文化的团圆符号。在陕西岐山,按照当地民俗,农历正月初四是“待客”的日子,臊子面“唱”主角,这种酸辣鲜香的关中平原传统面食,寓意富贵绵长,也是对新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岐山县,是中国西周王朝的发祥地。起源于3000年前的西岐臊子面,遐迩闻名。 
  大年初四清晨,岐山县北郭乡北郭村农户郭拴魁忙活的脚不沾地,开了吃面的流水席,盛情款待亲戚朋友。
  “臊子面的来历有说头,相传古代岐山学子赶考高中状元。衣锦还乡时,他嫂子擀了一碗油汪汪的长面,面少汤多,用木耳、豆腐、黄花调味。状元吃后大加赞赏,就给起名叫嫂子面。”郭拴魁说,从此“嫂子面”就出名了。由于“嫂子面”制作时要加上臊子为浇头,也叫臊子面。
  岐山臊子的制作颇为讲究,据郭拴魁介绍,用料肉丁要切得薄而匀,加以各种调味料,配上当地自酿的醋和磨成面的辣椒,文火慢炒而成。“西岐臊子色泽油亮红润,口感酸辣不燥。”
  坐落在旅游景点法门寺西、周公庙南的北郭村,如今已是当地知名的西岐民俗村,村里家家户户开起农家乐。
  北郭村农户庞翠霞告诉记者,作为周公庙景区的必经之路,每逢假日,他们村都会迎来陕西当地乃至甘肃、河南的游客,举家品尝臊子面。她认为,生活在关中平原的陕西人素来好客,款待客人的最高礼遇就是臊子面,经过几千年流传,当地人的生活已离不开臊子面。
  “学做臊子面,是关中女子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艺。”庞翠霞说,酸辣香、煎稀汪、薄筋光的臊子面如今不仅是美食,也已成为当地人致富的产业,臊子面、擀面皮、农家醋、油锅盔等特色美食的加工销售基本形成体系。
  经营农家乐已有10余年的庞翠霞介绍,近年来,仅她一家每年接待的游客就达到万余人。最近她把家里的小院又装修了一遍,建筑面积扩展到300多平方米,花费40多万元人民币。
  目前,北郭村农家乐的年旅游综合收入已达近两亿元。
  在当地,像北郭村一样的民俗村如同雨后春笋。在充分挖掘传统特色饮食文化的同时,也推广了“吃岐山臊子面、住农家小院、体验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的民俗旅游,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改善农户家居环境。(完)
来源:中新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