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华价值观的世界意义(1)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11-26 22:31| 发布者: 顺天道化| 查看: 2032| 评论: 0|来自: 光明日报

摘要: 近几个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明向世界各地的扩张和传播,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逐渐为不同文化圈的人们所接受。其实,世界各大文明系统,不管是西方文明,还是其他文明,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和壮大的,都有 ...

近几个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明向世界各地的扩张和传播,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逐渐为不同文化圈的人们所接受。其实,世界各大文明系统,不管是西方文明,还是其他文明,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和壮大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厚的底蕴,都在不同文化领域揭示了人类价值,西方价值只是凭借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优势率先进入全球视野而已。因而,和其他文明一样,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也一定会为世界贡献具有世界意义的价值观。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具有世界意义的价值观不胜枚举,从最能反映中国人价值观的思想文化体系提炼最有代表性的中华价值,是一条稳妥的途径。

儒道释三足鼎立是近两千年来的情况,在这之前的三千年中,《周易》传统则是中国人思想意识的代表。不仅如此,它还深刻影响着近两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世界。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中国人来说,《周易》实乃大道之源、文明之本。这样,最能反映中华价值的思想文化体系有四个,即易、道、儒、释。无疑,其中任何一个思想体系都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这就需要我们从中提炼出各自的核心价值。我个人的意见是,这四个思想文化体系的核心价值分别为:太和、自然、仁义、慈悲。这只是就四家的宗旨而言的,事实上这四种价值观也不同程度上为各家所共同拥有。

一、太和

“和”的本义是唱和之和。和者呼应唱者,已经包含着二者思想感情相协调一致的意味,很容易引申出应允和协作的意思,而由应允和协作,则自然可以引申为和谐。“太和”则将和提升为宇宙法则,语出《周易》乾卦《彖》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朱子《周易本义》曰:“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阴阳为宇宙的两种基本性质和力量,因而太和是就宇宙法则而言的。从朱子的解释看,太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阴阳二气的会合、合一,二是阴阳二气的和谐、调和。因而,作为《周易》的核心价值,太和也相应地拥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万物合一,包括天人合一、人神合一、物我合一、主客合一等等;二是万物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内心的和谐等等。

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是西方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认为任何事物以及不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性,而矛盾双方既对立斗争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但从《周易》阴阳八卦观念所反映的中国辩证法看,任何事物以及不同事物之间都包含阴阳两种性质和力量,阴阳二气既和谐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这种辩证法可以称为“和谐统一规律”。

作为一种价值观,太和又承载着“和”字本身的内涵。首先是适中、恰到好处。这个意义上的“和”后来被儒家称为“中节”,如今本《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次是不同事物相调适、协调,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同”。“和”、“同”之辨是春秋时期的热门话题,为学者广泛注意的是史伯和晏婴的说法。史伯之语见于《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晏婴以烹调喻君臣关系:“和如羹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他们都认为,“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的简单积累。后来,孔子进而将“和”、“同”引申为道德范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来源:光明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