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天下無賊】,張望朝,中華書局,2009年5月版
潘金蓮一直就是蕩婦的代名詞,不管人們給予她多少同情和理解,她的形象總是好不起來。比如,你可以憤憤不平說出許多潘金蓮的好話,可我要說你是潘金蓮,或者說你的女人是潘金蓮,你一準兒不高興。 潘金蓮的悲劇源於當時的法律制度。當時的法律制度不是以人權爲本,而是以王權爲本,因而潘金蓮沒有什麼人權可言,更沒有什么女權可言。以人權爲本的法律制度,其出發點是人,其最終歸宿也是人。人的需求,人的利益,是其首要的關注和關懷,因而人權至上的理念必然貫穿於其全部原則、規則和概念之中。 以王權爲本的法律制度,其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是普通的人,而是以國王或者皇帝爲代表的統治集團的利益。在這樣的法律制度下,人只能作爲勞動工具被統治者所統治,其正當權益是不可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的。在當時的法律制度下,一個女人連決定自己婚姻與愛情的權利都沒有,潘金蓮的人生怎麼可能不是悲劇的人生? 潘金蓮一出場就放射出人格亮色--沒有因爲張大戶是個有錢人而違心依從於他。今天不是有不少的漂亮女人在傍大款嗎?張大戶是大款,可潘金蓮就是不傍,她只傍她喜歡的男人。古今對比,潘金蓮是不是很有幾分可貴?你不傍我是不是?好,我把你送給武大郎!讓你一輩子傍在一個又矮又丑又窩囊的男人身邊。潘金蓮要麼順從張大戶,要麼嫁給武大郎,何去何從呢?魏明倫先生的川劇【潘金蓮】用唱詞道出了一個女人的心聲: 這邊是愚人醜陋, 那邊是衣冠沐猴。 兩邊皆苦酒, 一嫁終身愁。 可有三條路來走? 有,投進荷塘萬事休。 潘金蓮想到了死,一死萬事休,一切煩惱和痛苦都沒有了。然而―― 草木有情啊,風月好, 妙齡如花啊,才開頭。 人生路上再走走, 苦酒和淚吞下喉! 怎麼可以去死呢?在張大戶與武大郎之間,她選擇了武大郎。 武大雖丑,非禽獸, 豪門黑暗,似墳丘。 寧與侏儒成配偶, 不伴豺狼共枕頭! 來源:人民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