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05|回复: 1

[讲古] 中国古代有速食吗?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发表于 2018-6-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提问

速食给现代人们生活带来很大方便,哪么中国古代有速食这个行业吗?

答:当然有,甚至可以这样说,随着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最迟在唐代时,速食业就成为了古代中国人十分重要的生活内容。

以《国史补》的记载,早在中晚唐年间,唐朝都城长安,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速食业:立办。当时唐德宗的大臣吴凑官升京兆尹,按照规矩要办宴席请客。可时间紧哪里来的及?没想到两天功夫,吴凑就办好了一桌豪华宴席。原来当时的长安城,就有这样“立办”的生意,只要你肯出钱,三五百人的酒席,都能快速办好。

中国古代有速食这个行业吗?

中国古代有速食这个行业吗?

不过这个时候的速食,还属于是达官显贵家里专享,到了商品经济更发达的宋代时,速食行业却是彻底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不止是汴京临安等地,各种各样的速食店铺林立,包子面条一应俱全。甚至还出现了一种“逐时施行索唤”的餐饮服务。也就是只要想吃什么速食,随时点餐随时有,馒头面条甚至烤鸭都可以有。《梦梁录》更生动记录了点速食的场景:七八个顾客点不同的面食,跑堂报给做面师傅后,片刻间面就做好,果然每碗都符合口味。

甚至在宋代话本《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的桥段里,跑去偷盗的宋四公,下手前还不忘了点速食,是一种包着肥肉椒盐的蒸饼,吃饱之后再把京城王爷家偷了个精光。如此方便速食,着实连贼都欢迎。

明清年间也容易做速食,全赖一种新型烹饪技术——爆炒。

明清年间也容易做速食,全赖一种新型烹饪技术——爆炒。

如果说这时的速食,还只是局限在饼面条肉这类主食,那么发展到明清年间时,随着中国烹饪技术的进步,速食行业也是加速发展,就连宋朝时不太容易做速食的炒菜类,明清年间也容易做速食,全赖一种新型烹饪技术——爆炒。

以明朝学者高濂的记录,当时明朝速食业的爆炒技术,已经到了十分强大的阶段,经常是锅里的旺火滚油烧着,生菜原料倒进锅里,然后迅速就炒熟可吃。简直是“一烹即起”。到了明朝中后期,诸如“水爆”“生爆”“熟爆”各类炒法纷纷出现。以《成都通览》的记载,当时成都的速食店,基本到了“秒点”的地步,好些招牌菜肴,经常是前脚喊完话,后脚就端上来,经常惊得客人忘记吃。

连菜肴都可以做得如此速食,明清年间的速食业,当然也就更加发达。以清代《调鼎集》里的记载,明清年间可以作为速食的食品,总数多达一百六十多种。比如酥油面食品,发面食品,粉糕等食物,都是在明清年间出现。各个城市的独家小吃速食,更是琳琅满目。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喜爱的很多典型速食食品,特别是地方特色小吃,绝大多数都是明清年间传承下来。

很多传统的炊具与烹饪方法,都是在明清年间成熟起来

很多传统的炊具与烹饪方法,都是在明清年间成熟起来

而且比起宋朝来,明清以来的速食业,制作也更加简单方便。很多传统的炊具与烹饪方法,都是在明清年间成熟起来,一份速食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一位师傅挑着行李走街串巷,就可以给寻常百姓做出美味的速食小吃。多少曾经帝王专享的特色美食,就这样走进寻常百姓家。文明进步的意义,或许也正在于此:让我们的饮食生活,更加方便愉悦。(文章转载自:我们爱历史)

陆油 发表于 2025-4-7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速食文化源流考:从唐宋立办到明清爆炒的饮食嬗变

中国古代速食业的发展脉络,实为一部浓缩的社会经济史。早在《周礼·天官》中便有"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的记载,虽属宫廷膳食制度,却已蕴含标准化制作的雏形。至唐代商品经济勃兴,速食文化始现规模化特征。韦巨源《食谱》所载"二十四气馄饨",以模具批量化制作,恰是唐代速食工业化的明证。长安西市出现的"立办"服务,更开创了预制菜与外包宴席的先河,这种"三五百人之馔,立可办也"(《国史补》)的餐饮模式,其效率堪比现代中央厨房体系。

宋代都会经济的繁荣催生了速食业的第一次革命。《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这种社会性外食风潮促使餐饮业形成专业分工。耐得翁《都城纪胜》描述的"分茶"服务,实为模块化烹饪:面食、羹汤、炙肉各有专工,通过"逐时施行索唤"的订单系统,实现"须臾立就"的出餐效率。南宋临安面食店的"响堂"制度尤为典型,跑堂唱菜声未落,后厨已同步完成和面、制馅、烹煮全流程,这种流水线作业比西方快餐标准化早出七个世纪。

明清时期爆炒技法的成熟引发速食业二次变革。高濂《遵生八笺》记载的"一烹即起"技法,依赖三个技术突破:薄铁锅的普及使导热效率提升三倍;花生油的大规模应用将烟点提高至220℃;"抢火候"理论的形成使烹饪时间缩短80%。李化楠《醒园录》详载的"生爆法",从下锅到装盘仅需"二十息",这种高效烹饪直接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快餐"。成都"秒点"现象的背后,是预制食材的精细处理:肉片按纹理切割,蔬菜预焯至半熟,酱料按黄金比例预调,这种"半成品革命"与当代快餐供应链原理惊人相似。

比较东西方速食发展轨迹,中国早在12世纪已形成完整的速食生态系统,而西方要到18世纪工业革命后才出现类似形态。明代《宋氏养生部》记载的160种速食中,62%采用预制加工,38%运用爆炒技术,这种"前店后厂"模式较之麦当劳标准化体系早四百年。当今兰州拉面"一青二白三红四绿"的标准化呈现,实为明清"分样制"的现代传承。从文化维度观之,中国速食始终保持着"快中求味"的独特美学,这与西方快餐"效率至上"理念形成鲜明对比,也折射出中华饮食文化中"寓精于简"的哲学智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