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什麼?
2018-8-10 20:06 來自 典故裏的中國 發佈 @ 助手解惑
<p>文化是什麼?應該說,文化就像一首流行歌唱的一樣,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文化這個詞,我們天天用,月月用,比如填表的時候常常有一欄:文化程度。現在不是流行一句話嗎?『沒文化,真可怕。』那麼什麼是文化呢?我先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先生講的。</p><p>這個故事題目叫【老嫗】:有一天,文章裏的『我』逛公園,公園裏有很多小攤販。有一檔子老太太賣茶葉蛋。可能是因為她太老了,而其他賣家都是花枝招展的少女,所以老太太生意冷清。那麼『我』馬上生出了同情心,想幫襯一下這個老太太。買蛋的時候,『我』沒有零錢,給了張整的,也就多出了兩毛錢。『我』因為帶着同情來買,於是還沒等老太太找錢,就走了。在公園逛了兩個多小時,出公園門的時候突然被一把抓住了。原來是那個老太太。老太太用皺巴巴的的手掏出了皺巴巴的兩毛錢,塞在了『我』手上。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老太太已經在這等我兩個小時了。我當年讀到梁曉聲的這個故事,鼻子一酸,非常感動也非常感慨。</p><p>但是現在我想讓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文化是什麼?這個老太太究竟有沒有文化?在我看來,這個老太太是有文化的。這個老太太可能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甚至有可能是文盲。但我依然認為這個老太太是有文化的。因為這個老太太身上體現的,正是中國文化的精神。</p><p>什麼精神?不吃嗟來之食的精神,人活一口氣的精神。氣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概念,在座的很多可能喜歡看荷里活大片,像什麼【復仇者聯盟】【黑客帝國】等等,有一個概念『原力覺醒』的『原力』,就來自中國文化的『氣』。但這個『氣』並不神秘也並不高大上,它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們平時講的『爭口氣』。</p><p>所謂的爭氣,爭的是什麼氣呢?其實爭的一個是意氣,一個是骨氣,一個是志氣。馮小剛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主人公爭的是意氣,不吃嗟來之食是骨氣。奮發圖強,做給你看,不在人前矮三分,爭的是志氣。六十年代我們國家還是很困難,但我們還是要研究
- 最近查閱:










免責聲明:
本平台旨在開源共享精神,請勿發佈敏感信息,任何違法信息我們將移交公安機關;
上一篇: 學習國學有什麼用?
下一篇: 四大名著哪一部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精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