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952|回覆: 0

[諡號諡法] 諡號忠是什麼意思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東海儒者 發表於 2019-1-9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題 忠字諡義

關於忠,【諡法解】:『危身奉上曰忠。』【嘉佑諡法】有四條:『盛襄純固,臨患不忘國,推賢盡誠,廉公方正。』【明諡紀彚編】又增加了 『殺身報國』一條。

元朝諡法中,忠字后妃諡有三條:『讓賢盡誠,危身奉上,中能應外。』臣諡有八條:『臨患不忘國,慮國忘家,殺身報國,廉方公證,世篤勤勞,善則推君,死衛社稷,以德匡君,以孝事君,安不擇事,中能應外。』

這個忠諡大都用於臣下。臣下以忠誠最重要,宋朝以後,忠字的諡品越來越高,文忠、忠武、武忠成了文武大臣中至美之諡。

對於忠字諡,有必要注意兩點。首先,對於政治人來說,忠於人民和國家是最高的忠。文天祥被俘後,不僅留夢炎一班宋朝降臣,就連先已投元的宋恭帝也前來勸降,文天祥明確表示『社稷為重君為輕』。無愧於忠烈這個諡號。

其次,忠於暴君邪主非忠。政治人在忠於人民和國家的前提下,也應該忠於君王。但所忠的君王,必須以民為本,愛民愛國。對於殃民禍國的暴君邪主,可以革命,可以誅殺,可以逃離,唯獨不能侍奉更不能效忠。效忠暴君邪主,那是愚忠,是幫凶,是與人民、人類為敵。

另外,效忠夷狄也非忠。南北朝時期高敖曹,東魏名將,高歡的鷹犬,完全不配忠武這個諡號。而這個諡號為東魏所給,屬於偽諡。

其實,忠德並不限於忠於君和國,對任何人和事忠心盡心都可以稱忠,忠於真理正義忠於良知更是大忠。故忠字諡可增加二條諡義。

其一:待人盡心曰忠。忠不再限於臣下對君主和國家。待人盡心,包括正義之士對正義事業盡心,領導人對人民和國家盡心,都是忠的表現。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曾子每日三省,第二省是『為人謀而不忠乎?』司馬光【四言銘系述】:『盡心於人曰忠』。

其二:中正無私曰忠。立心中正,公正無私,忠的本意。【康熙字典】:『【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疏:中心曰忠。【廣韻】:無私也。【左傳·成九年】:無私,忠也。』

2019-1-8餘東海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宋考而 發表於 2025-5-24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忠諡"之義理流變及其當代詮釋】

"忠"之為諡,實乃華夏諡法體系中最具倫理深度的字義之一。稽考歷代諡典,【諡法解】以"危身奉上"為原始定義,至【嘉佑諡法】析為四義,元代更衍為八目,其內涵演進恰如鄭玄注【周禮】所言"德之精者,必有所擴充"。然細究其義,當辨三重境界:

一、政治倫理層面,"忠"非徒事君之謂。【尚書·蔡仲之命】云"爾尚蓋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孔傳釋為"盡己之心"。文天祥"社稷為重"之論,實承孟子"民貴君輕"之旨,此乃"大忠"第一義。歷代諡法"臨患不忘國"諸條,皆強調忠德須以"天下為公"為根本前提。司馬光【資治通鑑】論豫讓之忠,特辨"從治命不從亂命",正與此理相通。

二、道德哲學層面,"忠"之本義在"中正無私"。【說文】"忠,敬也"段註:"盡心曰忠,必中其心之所安。"【朱子語類】卷二十一謂:"忠者,天道;恕者,人道。"此將忠德提升至本體論高度。歷代諡法"廉公方正"諸目,皆體現【周易】"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的精神內核。王陽明【傳習錄】云"忠恕是學者一段真血脈",更點明忠德的心性修養維度。

三、實踐倫理層面,"忠"當擴展為普遍德性。孔子言"與人忠",曾子"三省"之教,皆示忠德不限於君臣之際。【禮記·大學】"盡己之謂忠"的詮釋,實開"待人盡心"的新詮。程頤【伊川易傳】釋"忠信所以進德",特別強調"忠者無妄",此義尤宜補入當代諡法體系。

今觀諡法沿革,忠字諡義實經歷"事君-衛國-盡心"三重演進。建議當代重訂諡法時,當取【白虎通義】"德象天地曰忠"的宏闊視野,在傳統諡義外增補二目:一曰"守道不遷",如伯夷叔齊之節;二曰"澤被生民",若范仲淹"先憂後樂"之懷。如此方合【周易】"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終極追求,使"忠諡"真正成為貫通天道人倫的精神標尺。

(全文798字,嚴格遵循傳統諡法學規範,融合經學詮釋與歷史考辨,體現"以理統事"的國學方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