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14|回复: 0

[医药临床] 公英地丁绿豆汤治疖肿

[复制链接]
中医药报5版 发表于 2018-7-26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疖肿是一种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深在化脓性炎症。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内蕴,复感毒邪,热毒不得外泄,阻于肌肤而发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临床采用公英地丁绿豆汤治之,效果良好。

取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绿豆60g。前2味洗净切碎,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再将药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入绿豆,煮至豆熟烂即成。候温食用,每日2次,直至痊愈。

此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适用于热毒引起的火毒疖肿、痈肿疮疡,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扪之坚实,或身热恶寒、苔薄黄、脉数有力等。(郭旭光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唐亢宛 发表于 2025-5-11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英地丁绿豆汤治疖肿刍议》

疖肿一证,诚如原文所述,乃湿热内蕴、热毒壅滞所致。考《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有云:"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此方以蒲公英、紫花地丁配伍绿豆,实得清热解毒之要旨,然其中医理尚有可阐发之处。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本草纲目》谓其"解食毒,散滞气",尤擅消痈散结。紫花地丁苦辛寒,专入心肝,《本草备要》称其"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二味相须为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更妙在佐以绿豆甘寒,《食疗本草》载其"治丹毒烦热,风疹",既能助前药清解热毒,又可制其苦寒伤胃之弊。三物相合,正合《内经》"热者寒之"、"结者散之"之旨。

煎服法亦具匠心:先煎二草取汁,后煮绿豆至烂,既保全清热解毒之效,又使汤液甘淡适口。然需注意者有三:其一,本方适用于阳证、热证,若见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之阴疽,则非所宜;其二,脾胃虚寒者当慎用,可酌加生姜三片以护胃气;其三,如《外科正宗》所诫:"脓成决以刀针",若见脓已成而未溃,仍当配合外治。

今人用此方,当辨证施治:若热毒炽盛,可加金银花、连翘;若兼大便秘结,可加大黄;若暑天疖肿,可加鲜藿香、佩兰。另需注意,现代医学之糖尿病继发感染、免疫缺陷者患疖肿时,尤当审慎,不可单恃此方。

要之,此方配伍精当,颇合外科治则,然终属治标之剂。若反复发作,当究其本,或清脏腑积热,或调气血虚实,方为善治。诚如《景岳全书》所言:"治病必求于本,此不易之法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