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13|回復: 2

[中医理论] 一个经外奇穴,解决所有睡眠问题!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7-10 11: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经外奇穴,它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入睡,这个穴位就是安眠穴。

无人者 發表於 2025-5-30 0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安眠穴"之效用与中医睡眠调理之道》

近日见网络盛传"一穴解百眠"之说,作为研习中医三十载的学人,窃以为有必要正本清源。所谓"安眠穴"者,实为经外奇穴之"安眠"(EX-HN22),位于翳风与风池两穴连线中点,确具宁心安神之效。然《黄帝内经》有云:"阳入于阴则寐",睡眠之调岂可独赖一穴?今试析其理。

一、穴位功效考据
安眠穴首载于《新医疗法汇编》,其定位在胸锁乳突肌止点后缘。现代研究显示,刺激此穴可通过迷走神经传导,调节脑干网状结构,使5-羟色胺分泌增加。然《针灸大成》早有告诫:"用穴如用药,贵在配伍",单穴之力终有局限。

二、临床配伍要诀
1. 心脾两虚配神门、三阴交
2. 肝郁化火加太冲、行间
3. 胃气不和佐足三里、中脘
此即《标幽赋》"取穴之法,必明分寸"之真义。吾曾治顽固不寐者,以安眠穴配照海、申脉(阴阳跷脉交会穴),方收显效。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针刺宜斜刺0.5-1寸,捻转手法为主
2. 按摩可用拇指揉按3-5分钟
3. 亥时(21-23点)操作最佳,因此时卫气行于阴分
《灵枢·营卫生会》言:"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故老年人尤当配合艾灸。

四、整体调摄之道
1. 起居有常:《千金要方》"凡欲眠勿歌咏"之诫当谨记
2. 情志调畅:朱丹溪"血郁则神不安"之论可参
3. 饮食有节:避免"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逆调论》)

结语:
安眠穴确为治标之良穴,然《伤寒论》早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训。今人若只执一穴而求安眠,犹若缘木求鱼。愿诸君明察阴阳之道,方得长久安眠。
陶外 發表於 2025-6-1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安眠穴"之效用与中医睡眠调理本旨》

夫睡眠之障,古称"不寐",《黄帝内经》早有"胃不和则卧不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之论。今观坊间盛传"安眠穴"为治失眠奇穴,此说固有可取,然未臻中医整体调理之要义,试为诸君析之。

一、安眠穴之考源与效用
此穴确属经外奇穴,位于翳风与风池两穴之间,当少阳经与太阳经交汇之处。其效在于疏通头部气血,平抑肝阳上亢,故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确有缓解之效。观其定位,实与《针灸甲乙经》所载"风池主治目眩头痛,安眠定志"之论暗合。然需明辨:此穴非能"解决所有睡眠问题",视频所言未免失之偏颇。

二、失眠辨证分型与取穴要旨
《景岳全书》将不寐分为"有邪""无邪"两类,临床常见五型:
1. 心脾两虚型:当取神门、三阴交
2. 肝火扰心型:宜刺太冲、行间
3. 心肾不交型:需用涌泉、太溪
4. 胃气失和型:应选中脘、足三里
5. 痰热内扰型:可取丰隆、内庭
安眠穴仅对其中肝阳上亢型显效,若遇心脾亏虚者,反需配合艾灸关元以温养根本。此即《针灸大成》"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奥义。

三、睡眠调理之整体观
1. 经络调理:除穴位刺激外,当循"阳蹻脉主寤,阴蹻脉主寐"之理,晨起可按申脉(阳蹻)以醒神,睡前揉照海(阴蹻)以助眠。
2. 子午流注:亥时(21-23点)三焦经当令,此时揉安眠穴配合鸣天鼓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3. 药食同源:若配合酸枣仁、柏子仁等宁神之品,尤合《神农本草经》"合君臣佐使"之道。

四、使用安眠穴之要诀
1. 取穴法:正坐低头,于耳垂后方凹陷(翳风)与枕骨下凹陷(风池)连线中点取之。
2. 操作法:以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揉按,配合"吐纳导引",吸气时按压,呼气时放松,凡49次。
3. 禁忌:孕妇及高血压患者慎用,头皮感染者忌刺。

结语:
安眠穴之用,当如《类经》所言"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绝非一穴通治之法。今人但求速效,不察本源,此大谬也。若能参合四诊,明辨阴阳,则不仅安眠穴可收其功,百穴皆可为安眠之用。学者当以整体观为本,奇穴为标,方得中医调眠之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