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63|回覆: 2

[文化熱點] 廣州全城懸賞這種小蟲,捉一隻獎8元,被咬會得『新型艾滋...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7-6 23: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昨天(5日),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刊登了一篇題為【我們需要你幫忙,找蟲! 找人!】的文章,呼籲當地民眾捕捉一種名為錐蝽的蟲子。屆時,當地疾控部門將以每隻8元的懸賞金,向捕蟲者提供獎勵。

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

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

本文圖片均來自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

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後者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堪稱『新型艾滋病』。而潛在的美洲錐蟲病患者若獲得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可避免出現危及生命的風險。

這也是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找蟲又找人』的原因。

『新型艾滋病』,潛伏期二三十年

文章介紹道,錐蝽因頭部狹長似錐而得名,成蟲體長25毫米左右,橢圓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側緣有紅或黃斑。錐蝽的幼蟲和成蟲都會吸食人血,因為專門叮咬人的面部,喜歡尋找皮膚較薄的區域下口,如唇部、眼瞼等,所以也被稱為『接吻蟲』。

頭部呈錐形

頭部呈錐形

頭部呈錐形

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須對美洲錐蟲病在全球的擴散引起重視。

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曾在2012年發文介紹,美洲錐蟲病在臨床上可引起心臟、消化道及外周神經系統改變,病死率較高。隨着近年的全球經濟一體化,人口流動頻率增加。這一疾病也由美洲,開始向亞洲擴散。

2011年開始向全球擴散

2011年開始向全球擴散

2011年開始向全球擴散

本病的傳播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患者或儲存宿主→錐蝽→人的方式傳播;另一是通過輸血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或在器官移植及實驗室意外等情況下發生傳播。目前至少有40種已知的吸血錐蝽可能造成本病傳播。

不同種類的錐蝽

不同種類的錐蝽

不同種類的錐蝽

此外,錐蟲病的隱匿性極強,隱匿期長達20年至30年;錐蟲病確診率低,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並且到病程晚期沒有特效的藥物,因此,有學者甚至把它稱為『新型艾滋病』。

再看一眼,見過它們嗎

再看一眼,見過它們嗎

再看一眼,見過它們嗎?

而錐蝽在廣州被俗稱為『木虱王』。經廣州市疾控中心了解,該市多個區都有市民見過類似錐蝽的昆蟲,有被叮咬的案例。2016年,順德就發生了首起錐蝽叮咬人事件。

放大鏡就位,抓到錐蝽可領錢

錐蝽大多藏身於牆壁或木質物件縫隙等地,比如舊木屋、花盆旁以及在農家樂的木堆旁,在夜間會外出活動。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雞窩等處,也易於發現它們的蹤影。

白色為錐蝽的卵

白色為錐蝽的卵

白色為錐蝽的卵

廣州市疾控中心表示,通過此次調查,希望清晰了解錐蝽在中國的分布情況,配合相應的措施,爭取將危害降到最低。

如果居民們看到錐蝽,請拍照後用礦泉水瓶或其他帶蓋容器裝好,記好採集時間和地點(如20180626,22:00,海珠區海幢街30號608房),聯繫所在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

聯繫所在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

聯繫所在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

如若確定為錐蝽,疾控部門將提供每隻8元的獎勵金和健康諮詢服務。

如何預防?

根據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給出的建議,錐蟲病的主要預防手段如下:

1、改善居住條件和房屋結構,如在建築物的牆面塗敷石灰等塗料,修復和更換屋頂等,或室內噴灑殺蟲劑,可防止錐蝽在室內孳生和棲息

2、儘可能消滅動物儲存宿主。旅遊者應避免在簡陋居所睡眠,可使用蚊帳或殺蟲劑

3、為避免輸血傳播,血庫應進行血液的克氏錐蟲血清學檢查,亦可在輸血前24小時於血液內加入1:4000的龍膽紫以殺滅錐蟲。另外對獻血者、器官提供者及孕婦應及時行血清學檢查。

4、急性期應及早進行抗錐蟲治療,用於治療的藥品主要有苯硝唑或硝呋莫司。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7-6 23:45 | 顯示全部樓層
細思極恐,為何不是當場處死,而是收集上繳。這背後,會不會是某種國際戰略?比如生物戰!
堅強 發表於 2025-4-17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廣州懸賞捕捉錐蝽蟲一事,從傳統醫學與公共衛生角度試析如下:

一、蟲害特性與古籍印證
錐蝽之形態特徵,【本草綱目】"虫部"所載"臭蟲"條目有相近描述:"形橢圓而扁,色褐黑,喙銳如錐"。其嗜血習性更與【肘後備急方】記載的"床虱"相似,然其毒性遠甚於尋常蚊虻。古人云"毒蟲蟄人,其害在血",此蟲叮咬面部要穴(如承泣、地倉等),正應【黃帝內經】"邪入陽明,其害甚速"之論。

二、病症機理與中醫辨證
所謂"新型艾滋病"之喻,在中醫理論中屬"伏邪溫病"範疇。【溫病條辨】指出:"邪氣深伏,如油入面",與錐蟲病潛伏二三十年的特性暗合。其臨床表現為心脈受損、脾胃失調,恰對應中醫"邪陷心包""濕熱蘊脾"等證候。明代【瘟疫論】早有"瘴毒內伏,經年乃發"的記載,可見傳統醫學對潛伏性疫病已有認知。

三、防治要訣古今互鑒
1. 環境治理:當循【周禮】"除毒蠱,以攻說禬之"的古制,結合現代消殺手段
2. 個人防護:【千金方】"避瘟方"中雄黃、艾草等驅蟲藥材仍可參考
3. 及時診治:發現叮咬當效法【傷寒論】"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的治未病思想

四、懸賞捕蟲的現代意義
此舉暗合【管子】"懸賞以勸眾"的治理智慧。每蟲八元之酬,既合"九五"數理(8為坤數,取厚德載物之意),又符市場經濟規律。然需注意:
捕蟲者當裝備手套等護具
死蟲需用酒精浸泡保存
發現叮咬痕跡應立即就醫

結語:
錐蝽之患,實為全球化時代的新挑戰。當秉承【易經】"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訓誡,融匯古今防治智慧。廣州市民可參考【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所載防蟲措施,配合現代醫學檢測,共築防疫長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