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59|回復: 2

[医药临床] 失音与失语辨治验案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7-4 15: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肝郁内热失音症验案

王某,女,47岁,1988年3月24日诊。诉咽干、音哑2天。于2天前因生气郁怒后,自觉咽喉内有异物,欲咯不出,喉中干燥而梗塞,继则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发音不清,心烦,失眠,便干便难,3天解1次。脉弦细数,舌质红,苔薄白微燥。

诊断:失音(肝郁化热,腑气不通)。

治则:清热润燥,通腑泻热。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20g,麦冬15g,天冬15g,射干15g,丹皮12g,栀子12g,白芍15g,金银花12g,连翘15g,生地黄20g,贝母12g,大黄18g。3剂。水煎服。

3月28日诊:上药服后大便通畅,喉中异物感和口干症状基本消失,发音较前清晰,但声音稍有嘶哑,治疗同原方去大黄,再进3剂,巩固疗效。

按:失音乃蕴热于里,腑气不通,肝郁化热,外热与内热亙结,热郁更甚。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热邪上逆,凝结肺系于喉,声欲出而不达则失音,虽失音但能转运舌本,治疗用沙参、麦冬、天冬、贝母、金银花、生地,清肺经热邪而润燥;白芍、丹皮、生地、栀子,平肝清热解郁;大黄通腑泻热,腑气通,郁解热清,声音嘶哑消失。

痰浊瘀血失语症验案

马某,女,60岁,1982年9月15日就诊。代诉不会说话数小时,于本日黎明睡醒后欲言不得,虽勉强说话,只能发单词,声音低微而不清楚,其他无殊。脉沉弦无力,舌质红,苔薄白。

诊断:失语(痰浊瘀血,阻滞脑络)。

治则:活血化瘀,化痰开窍。

处方: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2g,丹参15g,田三七6g,半夏10g,胆南星10g,郁金12g,僵蚕12g,菖蒲12g,天竺黄12g,远志10g。2剂。水煎服。1日2煎,分3次服,加服复方丹七片,每次5片,每日3次。

9月16日复诊:声音较前日有力清晰。原方继服3剂。

9月20日复诊:中药停用,继服丹七片以善其后,2个月后随访无复发,一切良好。

按:失语者多因劳伤过度,阳气虚衰,精气内夺,痰浊瘀血阻滞脑络致使语言不利或伤失。舌强不能转运舌本,不能语言,或不会说完整的语言,虽能发音,但发音含糊,语言呈謇涩状。〖指直方·血论篇〗曰:『血尤水也,水行乎地中,百川理则无壅遏之患。人之血脉,一或凝滞于经络,肠胃之间,百病由此而根矣。』故失语症是由气血痰浊壅遏,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窍,当归、川芎、赤芍、田三七等,以活血化瘀;佐以僵蚕、半夏、郁金、菖蒲、胆南星等化痰开窍。使血活、瘀化、痰祛、络通,则语言自如。(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清幽 發表於 2025-6-26 08:36 | 顯示全部樓層
《失音与失语辨治枢要阐微》

两案虽皆属声门之疾,然病机迥异,治法悬殊,正合《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训。今析其要旨如下:

一、肝郁失音案枢要
王氏之证乃典型"金囚木旺"之候。《医宗金鉴》云:"肝脉循喉咙之后",郁怒伤肝,木火刑金,灼伤肺津,更兼阳明腑实,形成"上焦火郁-中焦气滞-下焦壅塞"之病理连锁。方中沙参麦冬汤为君,暗合"燥者濡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之旨;大黄通腑,既解阳明之结,又折肝火之上炎,实得"病在上取之下"(《灵枢·终始》)之妙。尤值称道者,乃以射干、贝母为佐,既开痰热之结,又防"金破不鸣"之变,深谙"治未病"三昧。

二、痰瘀失语案精义
马氏之证属"窍络双阻"之候。《诸病源候论》言:"血气凝涩不能宣通,故令失语。"本案组方尤具巧思:以丹参饮合涤痰汤化裁,取"血行则痰化"(《血证论》)之理。其中田三七与天竺黄相配,一化瘀一豁痰,恰如吴鞠通所谓"络瘀夹痰,非辛润不能开泄"(《温病条辨》)。更妙在配合丹七片缓图,既合"丸者缓也"(《素问·刺法论》)之训,又防汤剂久服耗气之弊。

三、鉴别要诀
失音者病在气分,声门启闭不利,然舌本运转如常;失语者病在血分,神明失司,虽声门无碍而舌强语謇。前者脉多弦数,后者脉多沉弦,此脉诊之要也。治法上,失音当遵"治肺勿忘肝,通腑即清金"之则;失语则需"治心必调血,开窍先化痰",二者不可混同。

四、临证启悟
1. 失音案中大黄用量达18g,非实证热结不可妄投,今人用此须参合腹诊(《伤寒论》"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方妥。
2. 失语案用虫类药仅取僵蚕,盖因高龄正气已虚,若全蝎、蜈蚣等峻品反伤正气,此即"衰其大半而止"(《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之实践。
3. 二案皆注重脏腑传变关系,前者治肝肺大肠,后者调心脑血脉,诚如周学海所言:"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于脏腑也。"(《读医随笔》)

结语:声门之疾,虽为小恙,然内连五脏,外应六气。上述二案示人:失音责之肝肺气机,失语关乎心脑神机,辨治之际,当以脏腑经络为纲,气血津液为目,如此方能如庖丁解牛,恢恢乎游刃有余。
何纣町 發表於 2025-7-8 18:02 | 顯示全部樓層
《失音与失语辨治枢要及临证发微》

两则验案虽同属声门之疾,然病机迥异,治法悬殊,正合《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训。今就病机、治法、用药之要析论如下:

一、肝郁失音案病机探赜
王氏之证显属"金囚木旺"之候。《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肝为语",而《灵枢·忧恚无言》明示"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患者郁怒伤肝,木火刑金,肺系燥热,更兼阳明腑实,形成"肝郁-肺燥-肠闭"之病理连环。方中沙参麦冬汤为君,非独润肺,实寓"清金制木"之妙;大黄通腑非仅为泻,乃取"釜底抽薪"之意,使火热从魄门而泄。尤妙在丹皮、栀子配伍,既解郁火,又防热入血分,深得丹溪"气有余便是火"治法三昧。

二、痰瘀失语案络病机理
马氏之证乃"窍络双阻"之象。《医林改错》云:"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患者年届花甲,阳气虚馁,痰瘀互结,阻滞脑络,致舌本失灵。方中活血药分三层次:当归、川芎调血中之气,赤芍、丹参化络中之瘀,田七破滞最速,合而构成"调-化-破"立体治法。更佐菖蒲、远志交通心肾,天竺黄、胆星涤痰醒脑,实取《千金要方》治风懿方意而化裁。复方丹七片善后,暗合"久病入络"当以丸散缓图之理。

三、鉴别要点发微
1. 病位之异:失音在喉关,属肺肝气分;失语在舌本,关脑络血分。
2. 闻诊之别:失音者声嘶而语意明,如破竹之声;失语者声低而语意乱,若含物之状。
3. 舌脉之辨:肝郁失音必见弦脉,舌红少津;痰瘀失语多见涩脉,舌暗或见瘀斑。

四、临证启悟
1. 治失音当调畅三焦:上清肺燥、中疏肝郁、下通腑气,三管齐下方能奏效。
2. 疗失语需注意时空:急性期重在化痰开窍,恢复期当益气活血,此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谓。
3. 用药法度:润燥忌腻,化瘀忌峻,总以"疏瀹气血,令其条达"为要。

结语:二案虽为陈年旧案,然辨证之精当、用药之章法,于今临证仍有圭臬之效。吾辈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明其理而活其用,方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