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21|回覆: 2

[醫藥臨床] 糖尿病中醫藥防治十六字要訣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4版 發表於 2018-7-4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糖尿病隸屬於中醫學『消渴』範疇。自古以來,中醫防治糖尿病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認識與寶貴的臨床經驗。筆者根據該病的特點及臨床實踐,提出『全程干預、揚長避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防治糖尿病的『十六字』要訣,以饗同道。

全程干預

針對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糖尿病併發症期各個階段,中醫藥都要發揮積極的作用。對於高危人群,主要是運用中醫藥養生原則與方法,進行糖尿病健康宣教,比如食飲有節、不妄作勞、導引按蹺……強調高危人群,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導致糖尿病的發生,這其實也是中醫『治未病』思想的一種體現;而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已經超標,但是尚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在這個階段,中醫藥辨證論治,加之患者適當的運動與飲食控制,絕大多數病人可以逆轉病情,重新回到健康人群行列,這個階段是中醫藥發揮作用的重要階段。而在糖尿病期,患者的血糖已經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如果是新發糖尿病,且患者的胰島功能尚可,可以通過中醫的辨證論治進行純中醫中藥治療。但是,如果患者病程較長,胰島功能較差,不能讓患者驟然停用西藥,而中醫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辨證論治,不僅能夠緩解患者的臨床症狀,而且對於減輕西藥的副作用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到了併發症時期,西醫往往採用的是對症治療,而中醫藥的治療效果更加凸顯,臨床觀察及研究發現,中醫藥不僅能夠提高糖尿病併發症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對於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具有顯著的優勢。所以,中醫藥的理念和治療應當貫穿於包括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糖尿病併發症期各個階段。

揚長避短

在糖尿病的防治中,既要充分認識並發揮中醫藥的優勢,也不能盲目誇大中醫藥的作用,而應當發揮中西醫各自的優勢。比如臨床上對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處理,因為該病屬於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危及生命,所以必須要儘快補液以恢復血容量、糾正失水狀態,同時運用胰島素立即降低血糖,糾正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另外對於胰島功能差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病人,也不能盲目停用西藥。

重點突出

儘管主張中醫藥的理念和治療應當貫穿於包括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糖尿病併發症期各個階段,但在每個不同的階段,中醫藥發揮的作用是有所側重的。針對高危人群,中醫藥治療干預的重點是未病先防,即中醫保健宣教和中醫藥保健預防;在糖尿病前期,以及新發的糖尿病,若患者的臨床症狀不明顯,主要是通過中醫對於該疾病的整體認識,比如說大多數患者存在內熱病機來進行微觀辨證,整體調節,意在保護修復;若患者已確診為糖尿病且臨床症狀明顯,這個階段中醫主要是通過辨證論治,整體調節,改善症狀或用以減輕西藥的副作用;糖尿病併發症階段,中醫藥發揮的作用的重點在於預防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和進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標明確

中醫藥在糖尿病防治中的自身定位問題,一定不能把降低血糖作為中醫藥防治糖尿病的終極目標,如果僅僅通過血糖這一指標來衡量中醫藥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作用,那必定是片面的。因為中醫藥治療糖尿病不是緊盯着『血糖』來看的,實際上中醫的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發揮的是對人體組織器官多靶點、多途徑的綜合干預與調節作用。臨床觀察發現,很多患者通過中醫藥的治療,不僅血糖降下來了,血脂、血壓也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整體狀況都得到顯著改善。所以要認識到中醫藥防治糖尿病的目標不是單純為了降糖,而是對人體功能的整體調節和綜合干預,最終達到陰平陽秘。

把『全程干預、揚長避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作為防治糖尿病的『十六字』要訣,旨在說明臨床中要正確定位中醫藥防治糖尿病中的地位,既要充分認識中醫藥防治糖尿病的優勢與前景,針對糖尿病的各個階段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也要認識到目前中醫藥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劣勢和不足,做到中西醫優勢互補,發揮中西醫的各自優勢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齊錚 山西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夢林軒 發表於 2025-4-1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糖尿病中醫藥防治十六字要訣之我見

拜讀【糖尿病中醫藥防治十六字要訣】一文,深感作者對中醫防治消渴病的深刻理解與臨床智慧。今不揣淺陋,就文中要旨略陳管見,以就教於方家。

"全程干預"之說,實得【內經】"上工治未病"之精髓。然竊以為,此四字當以"辨證為先"為前提。消渴病機複雜,陰虛燥熱雖為常,然氣陰兩虛、陰陽兩虛、脾虛濕困等證亦不少見。若無精準辨證,徒言全程干預,恐有刻舟求劍之虞。建議在"全程干預"前加"辨證施治"四字,方顯中醫特色。

"揚長避短"之論,誠為的見。然中西醫結合之道,非簡單疊加,當如【傷寒論】中"合病""並病"之辨。對於酮症酸中毒等急症,西醫療法確有優勢,然中醫之"存津液"思想可指導補液策略;胰島素固能降糖,而中藥改善胰島素抵抗之功亦不可沒。二者相須為用,方為上策。

"重點突出"之議,尤見臨床功力。然各期重點之確立,當本於"三消"辨證。上消重在肺胃,中消責之脾胃,下消關乎腎元。建議在分期論治基礎上,結合"三消"病機,使重點更加明確。如糖尿病前期多見脾虛濕困,當以健脾化濕為重點;併發症期多見絡脈瘀阻,則當重視活血通絡。

"目標明確"之說,固為要義。然中醫之目標,非僅血糖數值,更當重視"陰平陽秘"之整體平衡。建議在制定目標時,參考【金匱要略】"陰陽相得,其氣乃行"之旨,將症狀改善、體質調理、生活質量等納入目標體系,方不失中醫本色。

此外,文中未及而余以為重要者,尚有"藥食同源"之理。如【千金要方】載苦瓜、山藥等食療方,既可輔助降糖,又能顧護胃氣,誠為防治要法。建議在"全程干預"中增補食療內容,使防治體系更為完備。

要之,十六字要訣已得防治大要,若能輔以辨證為先、三消為綱、藥食並用諸法,則防治體系更臻完善。區區管見,未敢自是,惟願與諸同道共探消渴防治之道,造福蒼生。
撫弦士 發表於 2025-4-16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糖尿病中醫藥防治十六字要訣芻議】

拜讀閣下所撰【糖尿病中醫藥防治十六字要訣】一文,深感立意精當,理法兼備。今不揣淺陋,謹就文中要旨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關於"全程干預"的學術內涵
"治未病"思想實為中醫防治消渴之精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此論與當代糖尿病三級預防理念高度契合。然需強調的是,不同階段的干預當遵循"三因制宜"原則:
1. 高危人群宜重"形神共養",如【諸病源候論】所載消渴導引法
2. 糖前期當宗"脾癉"論治,參考【內經】"此肥美之所發也"之訓
3. 併發症期需明辨"絡病"本質,取法葉天士"久病入絡"之說

二、"揚長避短"的臨床實踐要點
中西醫結合當守"衷中參西"之旨:
1. 急症處理宜遵【傷寒論】"急當救裏"原則,先以西醫藥控制危象
2. 穩定期可施以"湯丸並進",如用白虎加入參湯配合胰島素治療
3. 需注意【醫學衷中參西錄】所云:"中西藥並用,當明其相須相使之理"

三、"重點突出"的辨證關鍵
建議補充以下辨證要點:
1. 肥胖型當從痰濕論治,取法朱丹溪"肥白人多痰濕"說
2. 消瘦型宜按陰虛火旺辨治,宗【景岳全書】"消證有陰陽"之論
3. 併發症治療需分經絡臟腑,如視網膜病變當責之肝經風熱

四、"目標明確"的療效評價建議
除血糖指標外,當重視:
1. 症狀改善程度(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2. 體質狀態變化(運用九種體質辨識)
3. 生活質量評分(採用SF-36量表)

結語:
閣下所提十六字要訣,深得中醫防治消渴之三昧。若能結合"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基本原則,並參考現代循證醫學研究方法,必能使這一防治體系更臻完善。誠如【醫宗金鑒】所言:"醫者貴在變通",願與同道共勉。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