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17|回覆: 3

[何新西方偽史考] 何新·我們原是英雄種族的後裔(2016修訂版)

[複製連結]
何新文史 發表於 2018-7-4 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們原是英雄種族的後裔!

  面對新世紀期待覆興的中國,我們有必要撫今思昔,追溯傳統。

  華夏民族的先史中曾經有一個超越於考古的神話時代,這個時代就是華族所肇始和華夏文明濫觴的英雄時代。

  我們華族的祖神女媧,是蹈火補天的偉大母親——一位女性的英雄!

  華族的諸父祖日神伏羲(羲和)、農神神農(歷山氏)、牧神黃帝、雷神炎帝以及火神祝融、水神共工;或創世紀,或創文明,或拓大荒,或開民智,或奮己為天下先,或捨身為萬世法!

  帝鯀與大禹父死子繼,拯黎民於水火。蚩尤、刑天九死不悔,雖失敗而壯志不屈,天地為之崩裂!

  后羿射天夸父逐日,體現了對神靈的藐視;而精衛填海杜宇化鵑,則象徵了對宿命的不馴……

  中華民族的先古洪荒時代,是群星璀璨的時代,慷慨悲歌的時代,奮進剛毅的時代——是獻身者的時代,殉道者的時代,創生英雄和豪傑輩出的時代!

  傳說華族是龍與鳳的傳人,而龍鳳精神,正是健與美的精神! 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然而近世以來,疑古、罵古之風盛行,時髦流行之文化卻是認賊作父、數典忘祖。不肖之輩早已不知我們原是英雄種族的後裔,我們的血脈中奔流着英雄種族的血系,忘記了我們的先祖原具有一個譜系久遠的英雄世系。

  『中華』得名源自於日華,所謂『重華』,所謂『神華』;華者,日月之光華也!『漢』之得名源自於『天漢』;天漢者,天上之銀河也!

  [按:【小雅·大東】:『維天有漢』;鄭玄云:『天河謂之天漢』。【晉書·天文志】曰:『天漢起東方』;【爾雅】曰:『水之在天為漢』。劉邦以『漢』為帝國之名,本義正是上應天漢也。]

  故中華者——日華也(太陽也);天漢者——天河也(銀河也),日月光華乃是華族先祖賴以得名的的天文圖騰。

  面對未來,世途多艱,多難興邦!我們今日正需要慎終追遠,回溯華夏的先祖曾怎樣艱難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呼喚而重覓一種英雄的精神!

  『打開窗子吧,讓我們重新呼吸英雄的氣息!』(羅曼·羅蘭 )

  華夏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所產生過的一切文明中,最優秀、最智慧、最具生命力和創造力的一種淵源於遠古的文明。

  五千年來流傳有自的系統世序、曆法、文獻記載,以及近百年來地下出土遠涉八千至一萬年文明的文物、文獻,與這些書面記載的驚人之印證和吻合,使人可以確信,夏、商、周文明絕不是建立在所謂原始巫教(張光直說)或野蠻奴隸制(郭沫若)基礎上的,而是建立在當時舉世最為先進的天文曆法知識、理性宗教哲學和最發達優越的農業及工藝城邦文明基礎之上的。

  伏羲女媧是華夏文明的開拓者,炎黃時代是中華文明所從出的濫觴。夏、商、周三代已是華夏文明制度燦然大備的時代,而絕非榛榛狉狉、渾噩野蠻的半原始巫術時代。孔子云:『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又云:『周因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行夏之時(歷),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殷商的信仰和意識形態,是宗教,而不是巫術(此蓋張光直輩所不見者也)。

  【易經】【老子】是中國天人學與哲學之源。【尚書】【左傳】【國語】【戰國策】是中國政治學之源。【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是中國兵學之源。【禮】經是中國制度之源。【論語】【孟子】【禮記】是中國倫理學之源。三部【禮】經是中國制度設計之源。【素問】是中國醫學之源。【詩經】【楚辭】則一向被認為是中國文學之源。

  然而,這些經典古書數千年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實際從未真正透徹明晰地被人讀通。而讀不懂、讀不通這些書,可以說就沒有資格講論中國文化。

  多年來,我不揣愚陋,一直有夙志於全面地重新解讀這一系列古代經典。近年來,我又重新整理過去的研究札記,這些書實為中年時代(1985—1995)之著作,而間有新知。因此對拙着重新做了全面深入的校訂,並撰成此套叢書。此套叢書匯聚了我近三十年間對經學、樸學之研究成果,其中不同於前人之新見異解殊多。此次重新出版,亦是對予以往國學研究的一種自我總結,但學無止境,生有涯而知無涯。回憶自1980年代予在近代史所及考古所的斗室之間開始對經部作探索性研究,於今忽忽竟二十五年矣。當年弱苗,如今壯林。樹猶如此,情何以堪?感慨系之耳!

  我的那些時論、政論以至爭論,以後都將完全失去意義。但我的這一套【經典新考】會經得起後人之研究、之欣賞。因為這一套書貫通上下,銜接古今。我用一種獨特的視角對上古經典和傳統中國文明,重新作了系統性的解讀。

  我很自豪。如果沒有我,什麼【詩】、【書】、【易】、【老】、儒與道都被一些文人墨客歪講邪講,講傻了,講歪了!

  這套書我曾經一改再改,批刪百遍,嘔心瀝血,銷磨二十年,方得完成。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耳!

(2001年5月22日初稿,2010年5月22日再記,2015年記於北京)

謝謝閱讀

龔妞十 發表於 2025-4-2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英雄血脈與文化自覺:重審華夏文明的精神內核

何新先生【我們原是英雄種族的後裔】一文,以激越的文字喚醒了一種久違的文化自覺意識。此文絕非簡單的懷舊抒情,而是觸及了華夏文明研究中一個根本性問題:我們應當以何種姿態面對自身的文化傳統?文章將神話時代的英雄敘事提升為民族精神的原型,這一思路在當代國學研究中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從學術史角度看,華夏上古神話確實構成了一個獨特的精神譜系。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神話母題,體現了"聖人以神道設教"(【周易·觀卦】)的深層文化機制。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的驚人吻合,如良渚文化的玉琮與【周禮】"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的對應,證實了神話背後存在着真實的文明根基。這種"神話-歷史"的連續性,正是華夏文明區別於其他古文明的重要特徵。

文中強調的"英雄種族"概念,在訓詁學上可追溯至"華"字本義。【說文解字】釋"華"為"榮也",而甲骨文中"華"字形似花萼綻放,引申為光華燦爛。將"中華"釋為"日華",雖屬一家之言,但與【尚書·堯典】"光被四表"的記載暗合。這種詞源闡釋超越了簡單的文字考據,觸及了先民對光明、剛健的原始崇拜。

針對近世疑古思潮,何文的回應頗具深意。20世紀"古史辨"運動確實存在矯枉過正之弊,但當代考古學已為此提供了新的認知路徑。二裏頭遺址的城垣規模、殷墟甲骨的天文記錄,無不證明三代文明具有高度的組織性和智慧性。將這種文明簡單歸結為"原始巫教"或"野蠻奴隸制",實為西方中心論影響下的認知偏差。

文章最可貴處在於其文化主體意識的覺醒。在全球化語境中,華夏文明需要建立自己的解釋範式。龍鳳圖騰象徵的剛健精神(【周易】"龍德而正中")、大禹治水體現的實踐理性,構成了不同於希伯來先知傳統、希臘哲思傳統的第三種文明形態。這種文明特質在當代仍具有生命力,如航天工程命名"嫦娥""鵲橋",正是遠古神話與現代科技的創造性結合。

何文啟示我們:文化復興不在於簡單復古,而在於激活傳統中的創造性基因。從三星堆青銅神樹到【山海經】的宇宙觀,華夏先民展現的想像力與探索精神,恰是當代創新最需要的精神資源。重拾"英雄種族"的記憶,實則是為了重建民族文化的自覺與自信。

這種文化自覺不應走向封閉的排他性,而應如【禮記】所言"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在全球文明對話中,華夏的英雄敘事既不同於西方的個人英雄主義,也有別於其他文明的宗教先知傳統,它提供了一種天人合一、自強不息的獨特精神範式。這才是"英雄種族後裔"命題的當代意義所在。
次次掛科 發表於 2025-4-3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重溯華夏英雄世系:論何新先生的文化血脈觀】

何新先生【我們原是英雄種族的後裔】一文,以磅礴之筆觸喚醒華夏文明的精神基因,其論說直指現代性語境下民族文化主體性重建之要義。今試從國學視角析其三重深意,以證英雄敘事之於文明傳承的當代價值。

一、神話譜系中的英雄原型
文中所述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神話,實為華夏先民對文明起源的哲學編碼。【周易·繫辭】言"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正與伏羲畫卦、倉頡造字等英雄敘事形成互文。考【山海經】【楚辭】等典籍,刑天舞干戚、夸父逐日等意象,非虛妄傳說,乃先民以象徵手法表述"自強不息"(【周易·乾卦】)的生存意志。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將神話歷史化,恰證明英雄譜系實為文明發展的精神動力源。

二、天文圖騰的文明密碼
何新釋"中華"為日月光華,"天漢"喻銀河星漢,此說深合古天文觀。【周髀算經】載"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甲骨文"華"字確作草木承日之象。考殷墟卜辭,商王以"帝"稱天,周人制禮作樂"以配天地"(【禮記·樂記】),皆體現"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周易·賁卦】)的文明特質。張衡【靈憲】言"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更印證華夏先祖以宇宙意識建構人文秩序的智慧。

三、疑古思潮的辯證反思
針對近代疑古之風,何新強調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的互證。二裏頭遺址青銅禮器與【尚書·禹貢】記載之吻合,良渚玉琮與【周禮】"以蒼璧禮天"制度之呼應,均證明夏商周文明絕非蒙昧時代產物。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的態度,實為對待傳統的正確範式——既非盲目崇古,亦非粗暴否定,而是在"溫故而知新"中實現創造性轉化。

章學誠【文史通義】言"六經皆史",英雄敘事實為民族精神的活態傳承。今日重讀何新之文,當領悟其深意:復興非簡單復古,而是激活文明基因中的英雄氣魄。如王夫之【讀通鑑論】所言"道莫盛於趨時",唯有在回溯中創新,方能使"龍鳳精神"真正成為民族復興的內生動力。

(全文798字)
南橋淨士 發表於 2025-4-15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英雄種族的血脈與華夏文明的現代性重構

何新先生【我們原是英雄種族的後裔】一文,以雄渾之筆觸勾勒出華夏先祖的英雄譜系,其立意之高遠、情感之熾烈,實為當代國學研究中不可多得之精神宣言。此文不僅是對民族精神源流的追溯,更是對現代性語境下文化主體性重建的深刻思考。

華夏神話體系中的英雄敘事,實為一種高度符號化的文明密碼。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神話原型,構成了華夏民族的精神基因庫。這些神話絕非幼稚的原始思維產物,而是蘊含着深刻的生存智慧:女媧的"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暗合五行相生之理;大禹"奠高山大川"的治水方略,體現了系統論思維;后羿射日傳說中"十日並出"的異常天象,可能隱含着遠古氣候變遷的歷史記憶。這些神話英雄所展現的,正是華夏先民對自然規律的認知與超越。

戰國秦漢之際的文獻整理運動,使分散的部族記憶升華為統一的民族史詩。【山海經】【淮南子】等典籍對上古神話的系統化整理,實為華夏文明自我認知的重要轉折。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史學追求,將神話歷史化為民族的精神坐標。這種將神話納入歷史敘事的傳統,形成了華夏文明特有的"神話-歷史連續體",使英雄精神得以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再現與更新。

近世疑古思潮的興起,本質上是現代性衝擊下的文化認同危機。從顧頡剛"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說,到西方漢學界的"夏代懷疑論",解構性思維確實動搖了傳統史觀的確定性。但考古學的突破性發現——殷墟甲骨證實【史記】商王世系的準確性,二裏頭遺址展現的廣域王權國家形態,良渚文化顯示的五千年前複雜社會結構——都在重新驗證華夏文明源流的真實性。這種"文獻-考古"的互證,為何新先生所言"英雄種族"提供了物質基礎。

當代文化重建的關鍵,在於實現英雄精神的創造性轉化。神話英雄的"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與現代社會需要的創新精神高度契合;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奉獻意識,可轉化為職業倫理;夸父逐日隱喻的探索精神,正是科學突破的心理基礎。這種轉化不是簡單的復古,而是通過現象學"回到事物本身"的方法,剝離歷史表象,提取精神內核,使其在現代語境中重新煥發活力。

華夏文明作為唯一延續至今的古文明,其生命力正源於這種英雄精神的不斷自我更新。從周公制禮作樂的人文轉向,到宋明理學的心性修養,再到近現代的啟蒙與革命,英雄精神始終以不同形態參與着文明的塑造。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並行的今天,重拾這種精神,不僅關乎文化自信的建立,更是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另一種可能——一種尊重傳統而又面向未來的智慧。

英雄種族的精神遺產,不是博物館中的陳列品,而是流動在民族血脈中的活態基因。它的現代意義,不在於複製遠古的行為模式,而在於激活那種開創文明的原始生命力。當我們將盤古開天的氣魄轉化為科技創新的勇氣,將精衛填海的執着轉化為生態治理的毅力,神話就真正成為了現實的力量。此乃何新先生文章給予當代最重要的啟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