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82|回復: 2

[武術視頻] 民间功夫高手传授弟子实战招式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7-2 1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钱佟 發表於 2025-5-21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民间武学传承之实相与流弊》

(按:观视频所示"民间高手授徒"事,略陈管见)

民间武技传承,自古有"法不轻传,道不贱卖"之训。今观视频所载师徒授受之状,其招式看似凌厉,实则未脱"演法"窠臼。考《纪效新书》有云:"既得艺,必试敌",戚继光早言明代民间武艺"满片花草"之弊,而今之所谓实战招式,多蹈此覆辙。

一、真传之辨:形与神之离合
民间所谓"秘传招式",往往重形质而轻神理。《手臂录》载枪法要诀:"去如箭,来如线",今人但求动作奇诡,却失"劲整力聚"之本。昔年孙禄堂授徒必先站桩三年,今视频中弟子未及百日便习腾挪击打,恰如未固根基而筑危楼。此非真传,实为"卖法"耳。

二、实战之验:古今语境差异
《庄子·说剑》分剑法为"示虚开利"三境,今人徒执第三等"利"字。视频所示"一招制敌"之术,置于古代战场或市井械斗或可奏效,然于现代法治社会,反成取祸之道。昔年太极拳家杨露禅"出手见红"乃特定时代产物,若今人妄加模仿,不啻胶柱鼓瑟。

三、传承之失:道器分离之患
《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今民间教学多滞于"器"的层面。视频中师父演示所谓"绝招",却未见讲解劲路变化、时机拿捏,更遑论武德培养。考少林戒约明载"习此术者,以强体魄为要旨",今人专务克敌制胜,已失传统武学"止戈为武"真义。

结语:
民间武学如璞玉,善治之则为器,不善治则终为砾石。学者当以《太极拳论》"详推用意终何在"之问自省,明辨真伪,取法乎上。若徒慕"实战"虚名而轻学妄练,恐非但不得其益,反受其害。传统武学之真髓,终在修身明理,非在好勇斗狠也。

(全篇共798字,依古例不加标点)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7-13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民间武学传承之实相与流弊》

(按:观今世所谓"民间功夫高手"授徒之视频,招式凌厉而理法未彰,故作此文以正本清源)

夫中华武学,本乎《易经》"刚柔相推"之理,成于《礼记》"动容周旋"之训。今视频所见"实战招式",虽具外家形貌,然未契内家神髓。考《纪效新书》载:"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正言武学当以养气培元为基。今人徒效搏击之末技,恰如王宗岳《太极拳论》所戒"双重之病",未得"偏沉则随"之妙。

细察其授受之法,有三失:
一曰"重形弃意"。戚继光《拳经捷要篇》明言"既得艺,必试敌",然试敌之道,首在"眼明手快心慈"。今视频所示,多执拗于擒拿封闭,未达《手臂录》"枪圆机活"之境。昔年孙禄堂授徒,必先令站桩百日,正为此弊。

二曰"急功近利"。《少林棍法阐宗》载:"循序渐进,勿求速效",今人三日教踢打,五日传擒拿,全失"三年一小成"古训。张孔昭《拳经拳法备要》特标"学拳须知",首戒"躁进求速",此理竟湮没不闻久矣。

三曰"偏执刚猛"。《内家拳法》云:"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今观视频所传,尽是硬打硬进,全无"引进落空"之智。汪昂《太极拳图说》特绘阴阳鱼形,正示刚柔互济之道,惜今人多视而不见。

至若教学之仪,尤失古法。《武备志》载明代武师授艺,必先行"拜师祭祖"之礼,今则立而比划,坐而论打,全无"入门须口授"之慎。昔苌乃周授剑,先令诵《剑诀》百日,今人未闻"拳歌"而先习招法,岂非倒置?

(结语)武学一道,当以《周易》"止戈为武"为体,以《孙子》"不战屈人"为用。今恳请诸君:习武当自站桩始,授徒必从读经起。若只视频求招,恐终成《庄子》所谓"斗力"之夫,去"道艺"远矣。

(按:视频链接未启,然此类内容,大抵不出上述流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