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18|回复: 2

[医药临床] 中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验案

[复制链接]
中医药报5版 发表于 2018-6-30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伤津损肾(表里同病)症验案

郭某,女,26岁,1983年12月4日诊。诉前日受凉后而致发冷发烧。头疼四肢困乏无力,近2天病情加重,腰背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头痛发热恶寒加重等。口干而渴,心烦燥。体温38.5℃,曾在乡村诊所诊疗无效而来就诊。见脉数有力,舌质红,苔薄白而微燥。体温38.5℃。化验:尿蛋白(++),白细胞(++),管型(+)。

诊断:风水(热邪侵袭,表里同病)。

治则:清热解毒,生津润燥。

处方:金银花15g,黄芩12g,连翘20g,栀子10g,麦冬15g,生地15g,知母12g,丹皮12g,柴胡15g,菊花10g,细辛6g。2剂。水煎服。

复诊:上药服2剂后,身微汗出,口干渴而欲饮。治疗用初诊方去细辛、菊花,加花粉12g,继服2剂后,口干渴症状消除,病愈。

热入营血(伤肾广泛损络出血)症验案

寇某,男,30岁,1986年1月18日入院。刻见发热恶寒,面色潮红,体温39℃,全身困疼无力,恶心呕吐,呈红色胃内溶物。大便色黑,尿少色黄,急性痛苦面容。两腋下有点片状瘀血斑,压之不退色。颔下及两腋下淋巴结中度肿大,两眼睑充血水肿,口腔黏膜及咽喉轻度充血,两侧扁桃体二度肿大,全身皮肤湿润有汗。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镜检红细胞(+),白细胞(3~5个),管型(+)。当时采用西医药治疗。于1月20日病情加重,全身皮肤可见多处青紫色瘀血斑。呕吐暗红色胃内溶物,有血块,小便呈深红色血尿,曾输血等治疗效果不佳,于1月24日请中医诊治。

1986年1月24日诊:精神萎靡不振,两眼睑充血,左眼球结膜充血,两上肢前臂均有片状瘀血斑。左下肢外侧自髋关节至踝关节外侧均呈弥漫性瘀血斑。大便黑而干,小便色红通畅。实验室复查:尿呈深红色全程血尿,尿蛋白(++),镜检红细胞(++++),白细胞(++),血压140/90mmHg,体温37.5℃。脉沉细数无力。舌质红绛,舌面干燥无苔,触之无津。

辨证:(热入营血)尿血。

治则:活血凉血止血,养阴清热。

方药:当归10g,生白芍12g,麦冬30g,栀子12g,山萸肉30g,焦生地30g,丹皮12g,牛膝15g,干地龙30g,蒲公英30g,连翘20g,田三七(外包研细粉,分次冲服)10g。2剂,水煎频饮,昼夜兼服。

1月26日诊:上药服2剂后,舌质仍红绛,但较前有津,尿由深红变为淡红色,神志较清,血压120/70mmHg,效不更方,守原方继服3剂。

1月29日诊:舌质润泽有津,皮肤瘀血癍明显缩小。大部分瘀血斑向内收缩,病情好转,治疗同原方,再服3剂。

后病情稳定,血常规正常。尿蛋白(±),其它项目均转为阴性,再以原方增损,以巩固疗效。(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

链 接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田冉昌 发表于 2025-6-19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Hg,体温36.8℃。继服上方2剂后,尿色转清,瘀斑渐退,诸症大减。后以养阴清热方调理旬日而愈。

◆◆◆

《国学医案析微》此二案乃中医辨治流行性出血热之典范,深合《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今从国学视角析其精要:

一、天人相应辨病机
首案郭女冬月感邪,正应《伤寒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训。其发热恶寒、腰背疼痛,显系太阳经证未解而邪已入里化热,此即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变局。医者以银翘、黄芩清表里之热,佐麦冬、生地救阴津,尤妙在细辛辛通太阳经气,正是《本草纲目》"细辛主咳逆上气,破痰利水道"之妙用。

次案寇某热入营血,见证颇似《温病条辨》"太阴温病,气血两燔"之候。其舌绛无津、肌肤瘀斑,实乃《诸病源候论》所称"热毒内瘀,则变为瘀血"之危候。方中重用山萸肉、生地救肾阴,佐三七化瘀止血,暗合王清任《医林改错》活血化瘀之法,更得地龙通络之助,终使危症转安。

二、标本缓急见功夫
首案先解表后清里,遵仲景"表解乃可攻里"之训。细辛之用取其"轻清走表",待汗出表解即去,加花粉生津,正合《医学心悟》"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旨。次案急则治标,昼夜频服汤剂,深得吴鞠通"治温病如将,兵贵神速"之要义。两案皆体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国学智慧。

三、阴阳互根显玄机
观寇案用药,山萸肉配地龙尤具深意。《神农本草经》谓山萸肉"主心下邪气寒热",而地龙"主蛇瘕去三虫",一静一动,一守一通,恰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之理。更以三七止血不留瘀,暗合"阴平阳秘"之旨,此非深谙《黄帝内经》者不能为也。

此二案启示:中医治病必本于天人相应之整体观,明辨标本缓急,善调阴阳平衡。昔张景岳云:"医之精粗,病之安危,辨之此而已。"今观此案,信然!学者当于此处细参,方得国学医学之真谛。
大缶 发表于 2025-7-27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性出血热中医辨治精要——从表里同病到热入营血的证治析微》

按:观郭、寇二案,实为流行性出血热发展不同阶段之典型证候演变。郭案属太阳少阳合病兼伤阴津之候,寇案则为邪陷营血、耗血动血之危候,二者共同构建了温病卫气营血传变的完整辨证链条。

一、表里双解法治风水证关键
郭案初诊见发热恶寒、腰背疼痛,此太阳表证未解;而口干烦渴、舌红脉数,已显少阳郁热伤阴之象。处方以柴胡、细辛疏解太阳少阳之邪,金银花、连翘、黄芩清气分热毒,尤妙在麦冬、生地、知母三药合用,既清阳明燥热,又滋少阴真水,暗合"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之旨。细辛用量6克颇具胆识,既助柴胡透邪出表,又无过汗伤阴之弊,二诊即去之,更见用药层次。

二、凉血散血法救营血证玄机
寇案见皮肤瘀斑、血尿、吐血三症并现,乃热毒燔灼血分,迫血妄行之明证。方中焦生地、丹皮、栀子取犀角地黄汤之意而化裁,配伍山萸肉、麦冬峻补真阴,尤值称道者乃田三七与干地龙相须为用:三七化瘀止血而不留瘀,地龙通络散血兼能清热,二味使血止而不滞,深得叶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奥义。服药两剂即见尿色转淡,实因把握住"瘀热互结"之病机关键。

三、病机传变与用药转换要诀
两案对比可见,郭案邪在气分,治以清热透邪为主,保津为辅;寇案毒陷血分,当以凉血散瘀为重,养阴为急。前者细辛、柴胡与滋阴药同用,体现"透热转气"之妙;后者山萸肉用量达30克,佐以牛膝引血下行,展现"填阴潜阳"之功。二案虽同属出血热,然因邪陷深浅不同,治法迥异,正合《温病条辨》"治上焦如羽,治下焦如权"之训。

结语:出血热治疗贵在把握温病传变规律,表证阶段当截断病势,里证已成须凉血固阴。郭案示人以表里双解法之范例,寇案立凉血散瘀法之圭臬,二者珠联璧合,共同诠释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学者当于此处细玩味之,则温病治血三法(凉血、散血、养血)可得其要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