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43|回復: 1

[医药临床] 小柴胡汤君药是柴胡、黄芩、党参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4版 發表於 2018-6-27 21: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多数伤寒学者认为小柴胡汤证乃外邪乘虚侵入半表半里,导致少阳枢机不利,病位主要在肝胆,兼有脾胃虚弱,治疗方法为和解少阳兼以补益脾胃。小柴胡汤方中柴胡辛凉轻清升散,清透半表半里和少阳之邪气,调畅肝胆气机之郁滞,用量最大,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蕴热,为臣药。柴胡配黄芩,一侧重半表半里之邪热外宣,一侧重半表半里之邪热内彻,外散内清,达到和解清热的目的。胆胃不和,胃气上逆,故用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大枣健脾益气,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兼有使药之用。诸药合用,共成和解少阳、补中益气、和胃降逆之功。

柴胡作为小柴胡汤的君药,可以说是千百年来伤寒学家之共识。其依据主要有三:一是柴胡清透半表半里和少阳之邪热,调畅少阳之气机;二是用量最大,为半斤,约合现代剂量24克左右。其他药物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等用量都小,大约都是三两,约合现代剂量9克左右;三是方名即命名为小柴胡汤,突出柴胡的君药地位。

笔者认为,把柴胡作为唯一的君药有可商榷之处。在一个方剂里,判断某种药物是否为君药的标准不是凭其用量大小或者命名如何,关键是看其是否针对主要病机而设。小柴胡汤证主要病因不是外感而是内伤。小柴胡汤证的主要病位不在半表半里而在脾胃肠胆。小柴胡汤证的主要病机是由太阴脾气虚弱、阳明胃肠湿热蕴阻、少阳胆火内郁共同构成的。小柴胡汤方中柴胡主要是针对三大病机之一胆火内郁发挥作用,不能涵盖其他两个主要病机,故不能单纯作为小柴胡汤证的君药。党参甘温,黄芩苦寒,柴胡辛凉,三药相伍,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清透胆火并举,应该并列为小柴胡汤证之君药。尤其是党参配黄芩,既能健脾益气,又能清利脾胃之湿热,为调和胃气的治本之法。〖伤寒论〗第265条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伤寒论〗第230条曰:『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这两条中『胃和则愈』『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都说明调和胃气在治疗小柴胡汤证中的重要作用。半夏为方中之臣药,柴胡、黄芩也兼有臣药之功。半夏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助君药党参健脾除湿;二是助君药黄芩清除阳明胃肠之湿热。半夏与黄芩相伍,辛开苦降,共奏清热除湿、畅达气机、交通阴阳、开通痞塞之功;三是其辛性助君药柴胡疏达少阳气机;四是配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兼有佐药之功。柴胡有助于党参健脾升发清阳和固表御邪,黄芩有助于柴胡清透少阳胆火,故也兼有臣药之功。炙甘草、大枣、生姜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兼有使药之用。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清透郁火、和胃降逆之功。

小柴胡汤方中柴胡既然不能单独为君药,那为什么用量独大呢?笔者认为,这是柴胡药物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柴胡尽管具有辛凉透发升提作用,但该药本身辛性不强、凉性不大、升力不足。如果用量不大,就不能担当清透少阳胆火的重任。这才是小柴胡汤方中柴胡量大的真正原因,也是后世很多医家发现柴胡量大效优的原因。小柴胡汤方以柴胡命名方剂,笔者认为,这与柴胡发挥的作用密切有关。小柴胡汤中只有柴胡能够辛凉疏达气机,直接针对阳明胃肠湿热造成的少阳郁火而发挥作用。如果没有了柴胡,可以说病情还处在太阴阳明阶段,病情还没有向少阳病发展。柴胡的应用,是太阴阳明向少阳发展的分水岭,是少阳病形成的标志。正因为如此,张仲景用柴胡命名方剂,重在提醒后世医家太阴阳明病和少阳病的治疗有很大不同。(张再康 河北中医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帅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4-17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小柴胡汤君药配伍之精义——兼答"柴胡非唯一君药说"》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剂,其君臣佐使之配伍法度,实为仲景制方之圭臬。今就君药之争,试从经方本源、病机层次、药物协同三方面析之。

一、经方本源考据
《伤寒论》第96条明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仲景以柴胡冠名方剂,且用量独重,此乃经方命名通例。考《神农本草经》载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其功效正合少阳枢机不利之病机。而黄芩"主诸热黄疸",党参(人参)"补五脏",皆各有所主。仲景制方之妙,正在于以柴胡为帅,统领诸药共成和解之功。

二、病机层次辨析
少阳病位确属半表半里,然其病机实含三焦气化、胆腑郁热、脾胃虚弱三个层面。柴胡之妙,在于其性升散能疏达三焦气机,味苦微寒可清胆腑郁热,质轻上行又助脾升清。黄芩专清胆热,党参独补脾虚,二者如辅弼之臣,各司其职。若谓三药并列为君,则失却仲景"主病之谓君"(《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制方本旨。

三、药物协同之道
方中柴胡与黄芩构成经典药对:柴胡向外透邪,黄芩向内清热,一散一清,恰合少阳为枢之性。党参与半夏、姜枣配伍,共建中焦斡旋之功。观《伤寒论》230条"胃气因和"之语,实指柴胡疏泄少阳使三焦通畅,津液得下而胃自和,非独党参之功。此正体现"少阳枢机运转,胃气自和"的深层病机转归。

结语:
小柴胡汤之精义,在于以柴胡为君疏解少阳枢机,犹如拨动门轴则门户自开。黄芩、党参虽为要药,然其性味功用终属臣佐之位。仲景制方,君臣有序,相得益彰。若强分君药为三,反失却主次分明之妙。读《伤寒》当遵"以经解经"之法,未可轻改千年定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