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89|回覆: 1

[醫藥臨床] 益氣溫陽、水火兼補治胸痹、消渴

[複製鏈接]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6-22 14: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王某,女性,64歲。於2018年3月17日初診。患者訴胸悶胸痛,反覆發作8年余,近一周加劇,胸痛如窒、心悸汗出、眩暈頭痛、左半身麻木乏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面浮足腫等。查心電圖示:ST段下移。血糖高。在外院診斷為冠心病、頸動脈狹窄及糖尿病。察其面色淡黯,額頭及兩顴黃褐斑密布,兩側睛明穴處浮腫,唇色紫暗,舌體右歪,舌質紫暗、苔花剝,脈細、尺沉弱。

診斷:(腎陽虧虛型)胸痹,消渴。

治法:益氣溫陽,水火兼補。

方藥:腎氣丸加減:熟地20g,山茱萸30g,淮山藥30g,茯苓30g,澤瀉30g,丹皮10g,肉桂5g,制附子10g,黃連10g,丹參30g,地龍10g,水蛭10g。共13服。每日1服,水煎服,忌勞逸過度。

3月30日二診:患者服上藥兩周後,胸痛、眩暈、肢體麻木、下肢水腫皆減輕,守上方繼服30服後再查心電圖ST段下移明顯改善。

本例患者胸悶氣短多年、眩暈耳鳴、腰痛如折、夜尿頻短屬腎氣虧虛之範疇,羅陸一辨為腎陽虧虛證,屬【金匱要略】之腎氣丸證。【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第15條:『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腎氣丸方中熟地、山茱萸、淮山藥、茯苓、澤瀉、丹皮,皆濡潤之品,可謂善補陽者,必陰中求陽,以腎氣丸壯水之主;肉桂、制附子可壯心腎之陽、益火之源;黃連燥濕清上焦熱,羅陸一常用其兼治消渴病;丹參、地龍、水蛭活血通絡、破血逐瘀,此方常用於冠心病、消渴病兼治。

經方是其經歷了長期的醫療實踐不斷的驗證療效確切的方劑,具有普、簡、效、廉的特點,尤其【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經方,配伍嚴謹、藥物精簡、療效確切,是中醫理論和實踐的精華,更是中醫傳承的瑰寶。羅陸一臨床帶教中曾多次強調中醫傳承學習要紮實背誦經方,勤於思考經方的配伍機理,深刻理解臨床病證的病理病機,運用時才能熟能生巧、得心應手,在繼承經方的基礎上得以不斷地發展、創新。

『胸痹』最早記載於【內經】,胸為病位,痹為病機。【靈樞·五邪】曰:『邪在心,則病心痛。』痹為閉塞不通,胸痹指胸部悶痛,輕者胸悶氣短,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喘息不得臥。【金匱要略】論述胸痹病機是陽微陰弦,胸痹的發生在於心氣、心陽不足而導致氣滯、寒凝、痰邪阻痹心胸。羅陸一認為胸痹的臨床表現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多指脾腎二髒陽氣虛衰、痹阻氣機,標實多指痰濁、瘀血滯塞心脈。脾陽可鍵運脾胃,常用四君子湯從中焦滌痰醒脾、健脾益氣以培育胸陽、調暢氣機;腎陽可溫煦五臟六腑,常用腎氣丸補腎通陽,以溫五臟,使心陽得通。標實多指痰濁、瘀血,以田七、丹參、地龍、水蛭活血化瘀、軟堅散結,顧其根本同治其標;治療冠心病需要扶正補虛,兼顧其標,健脾益腎與祛痰活血同行。(楊智明 陳宇光 廣東省深圳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呂律 發表於 2025-4-16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益氣溫陽法辨治胸痹消渴合病案析義】

本案呈現腎陽虧虛型胸痹與消渴並病的典型證候群,其辨治思路深契【內經】【金匱】要旨。患者胸悶胸痛八年,伴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顯繫心腎陽衰、水火失濟之候。羅陸一教授以腎氣丸為底方加減,正合"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之妙,現就其中醫機理詳析如下:

一、病機樞要
【金匱要略】明言胸痹"陽微陰弦"之機,本案患者尺脈沉弱、舌紫苔剝,乃腎陽式微不能溫煦心陽,陰寒內盛痹阻胸陽之象。其消渴見症實為腎失蒸騰、津液不布所致,與【素問·奇病論】"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其氣上溢,轉為消渴"之論互為表里。腎陽虧虛則水不化氣,上不能濟心火而發胸痹,下不能蒸騰津液而見消渴,形成水火失濟的病理閉環。

二、方藥精析
腎氣丸組方暗合"三補三瀉"之法:熟地、山茱萸、山藥補三陰之虛,茯苓、澤瀉、丹皮瀉三濁之實。本案妙在加附子、肉桂溫命門之火,佐黃連清浮游之心火,形成"引火歸元"之勢。更入丹參、地龍、水蛭等蟲類藥,既應【神農本草經】"水蛭主逐惡血瘀血"之訓,又合葉天士"久病入絡"之論。全方標本兼顧,使補而不滯,溫而不燥,尤重"陰中求陽"的配伍藝術。

三、證治啟示
1. 胸痹辨治當分標本:本案啟示胸痹虛證治療需溯本求源,腎陽為諸陽之本,心陽得腎陽溫煦則胸痹自除。現代醫學所謂冠心病與糖尿病共病,在中醫視域下實為水火失濟的整體失調。

2. 經方運用貴在變通:羅教授在腎氣丸基礎上加活血通絡之品,既守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原則,又創新性地結合現代瘀血理論,體現"守正創新"的學術思想。

3. 量效關係把握精準:方中山茱萸用至30g,取其酸收固脫之功;附子僅用10g,遵循"少火生氣"之旨,避免壯火食氣之弊,可見用藥如用兵之妙。

結語:此案成功詮釋了"異病同治"的中醫精髓,通過溫補腎陽這一關鍵病機,同時改善胸痹與消渴兩種病症。正如【景岳全書】所言:"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羅教授此方堪為經方現代化運用的典範,值得後學深入研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