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3|回復: 1

[中医理论] 中医说: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6-19 14: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足三里=白术。

足三里=白术。

1足三里=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气海=当参。

气海=当参。

2气海=当参。

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熟地;养血、滋阴。

照海=生地。

照海=生地。

3照海=生地。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胆经的阳陵泉=逍遥丸。

胆经的阳陵泉=逍遥丸。

4胆经的阳陵泉=逍遥丸。

神门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神门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5神门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少府穴=牛黄清心丸。

少府穴=牛黄清心丸。

6少府穴=牛黄清心丸。

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7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麦味地黄丸。

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

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

8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

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9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中府=补中益气丸

中府=补中益气丸

10中府=补中益气丸。

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

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

11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

只要按么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合用=补中益气丸。

太渊穴商丘穴=参苓白术丸。

太渊穴商丘穴=参苓白术丸。

12太渊穴商丘穴=参苓白术丸。

肺经的太渊穴,脾经的商丘穴=参苓白术丸(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大陵穴=吗叮啉。

大陵穴=吗叮啉。

13大陵穴=吗叮啉。

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商阳穴=开塞露。

商阳穴=开塞露。

14商阳穴=开塞露。

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

商丘穴=消炎大药。

商丘穴=消炎大药。

15商丘穴=消炎大药。

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

大都穴=补钙药。17脾经大都穴=补钙要穴。

大都穴=补钙药。17脾经大都穴=补钙要穴。

16大都穴=补钙药。17脾经大都穴=补钙要穴。

(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百会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

可以说,此穴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注意百会穴不能重力按压。

太冲太溪曲池=降压药。

太冲太溪曲池=降压药。

18太冲太溪曲池=降压药。

人中=急救调气丸。

人中=急救调气丸。

19人中=急救调气丸。

按压人中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耳垂=急救药。

耳垂=急救药。

20耳垂=急救药。

与人中同样作用,因为按人中有后遗症。捏人中后人中处长期疼痛。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药。

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药。

21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药。

如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左侧鼻迎香穴,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臂中点的孔最穴,并将头抬起,1-3分钟内止血。如右鼻孔出血则反之。

少商穴=金嗓子喉片。

少商穴=金嗓子喉片。

22三阴交穴=补阴药。

因为三阴交是三条经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处,等于三条地铁线在一个站点分上中下三层,可以换乘地铁线路。注意三阴交只能按摩。

7e65d6caa2345823bdd813fd1f6dabf4.png

23少商穴=金嗓子喉片。

针刺少商穴排毒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极泉穴=速效救心丸。

极泉穴=速效救心丸。

24极泉穴=速效救心丸。

极泉穴在腋窝顶点。

[操作手法]用手指弹拨左臂腋窝顶点极泉穴处的肌腱,酸麻感会讯速向手的方向放射,可以在几分钟内缓解心脏不适。极泉穴,放射到中指为最好,也有的放射到无名指或小指。如果不发麻只发疼,如一查冠状动脉堵塞了50%。我们称随身带的救心丸。

二个合谷二个太冲=柴胡。

二个合谷二个太冲=柴胡。

25二个合谷二个太冲=柴胡。

俗称[开四关]二个合谷二个太冲,组合在一起真是绝了,就象柴胡一样,能疏肝理气,缓解压力。

26合谷穴=止痛药。

[止痛取穴法]找到第二掌骨的中点,紧握着骨头中点的边缘就是合谷穴,与第一种取穴法相比,这种方法取出的合谷穴止痛效果更好。合谷是止痛的特效穴,可治经痛、牙痛;还有组合穴位,这是药与穴位的组合,真是绝了。

肩井=颈肩腰痛特效穴。

肩井=颈肩腰痛特效穴。

27肩井=颈肩腰痛特效穴。

[拿肩井按揉法]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边线的中点。和足底涌泉穴在同一条边线上。颈肩不舒服时可以用拿肩井的方法按揉,拇指和四指相对,放在肩正中,一边捏一边往上提,就可以让肩部放松,预防肩颈疾病。

臂合阳穴=颈通康片。

臂合阳穴=颈通康片。

28臂合阳穴=颈通康片。

治疗颈肩的疼痛。臂合阳穴。

位置:在手曲内横纹下2-3指腹中间有缝隙的地方,如果点对了酸麻感觉放射到中指,只能治疗颈肩的疼痛。

合阳穴=杜仲壮骨丸

合阳穴=杜仲壮骨丸

29合阳穴=杜仲壮骨丸。

合阳穴:治疗腰背腿颈部疾病。

位置:在膝关节后小腿2-3指腹,如点对了酸麻的感觉放射到脚趾。道医理念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覃冒 發表於 2025-6-16 04:04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腧穴与经络的药用价值——兼释"人体大药库"之喻》

"穴位即中药,经络即药房"之说,实为对《黄帝内经》"形与神俱"思想的精妙诠释。考《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正揭示腧穴乃气血输注之门户,其与中药的对应关系,实本于"同气相求"的取类比象思维。今就帖中所论,分三端析之:

一、腧穴药性论
足三里类比白术,此说源自《针灸甲乙经》"三里主腹中寒,胀满肠鸣"的记载。考白术"健脾益气"之效,《本草纲目》谓其"除胃中热",与足三里调理脾胃之功相契。然需明辨者,穴位之效重在调气,中药之功偏于形质,二者实为互补而非替代关系。

二、经络配伍法
帖中"神门配大都"类牛黄清心丸之例,正合《难经》"虚则补其母"的配穴原则。心经原穴神门属火,脾经荥穴大都属火,二穴相配确有清心泻火之效。然牛黄清心丸含人工牛黄等矿物药,其镇惊开窍之力,非单纯穴位刺激可完全替代。

三、经方对应说
"尺泽配复溜"类麦味地黄丸之论,深得金元医家李杲"引经报使"之旨。尺泽为肺经合穴,复溜乃肾经经穴,二者配伍确能金水相生。然麦味地黄丸中熟地、山茱萸等填补真阴之效,仍需药物物质基础为支撑。

要言之,人体自有大药之说,本于《周易》"近取诸身"的养生智慧。然《伤寒论》早有"针灸药三者得兼"之训,明代张景岳更强调"用针用药,各有所宜"。现代研究显示(如2016年《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期刊论文),穴位刺激主要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起效,与药物化学途径殊途同归。

建议研习者当:
1. 参酌《针灸大成》明确穴位主治
2. 结合《本草纲目》理解药性异同
3. 重症仍需遵循"针药并用"原则

盖人体经络如江河,腧穴似枢纽,其调理之功确可比拟药石,然终需以辨证论治为纲纪,方不负先贤"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训。
夏矛 發表於 2025-7-30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腧穴与经络的药用价值——兼释"人体大药库"之说》

(按:本文依《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参酌历代医家注疏,就腧穴与中药之对应关系作学理辨析)

一、腧穴药性论的理论渊源
《灵枢·九针十二原》明言:"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此乃腧穴药性论之滥觞。张介宾《类经》注云:"腧穴犹溪谷,经气如流水",其说实开"穴位即药"说之先河。考《针灸甲乙经》载三百六十五穴,其主治功能与本草药性确有相通之理,此非比附,实乃天人相应之道的具体呈现。

二、经络药库说的生理基础
《难经·二十三难》论经络"如环无端,营卫之行",实为"药库"说之本。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揭示经络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现代研究证实,针刺特定穴位可促使内源性阿片肽等物质释放,此即"人体大药库"之科学佐证。

三、要穴与中药对应关系析微
1. 足三里应白术者,盖因该穴属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针灸大成》谓其"治五劳羸瘦",与白术健脾益气之效相契。现代实验显示,刺激该穴可增强小肠吸收功能,恰似白术"助运化"之功。

2. 气海配党参之理,在于此穴为"生气之海"(《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与党参"补中益气"之性相通。研究证实,艾灸气海穴可提升血浆环磷酸腺苷含量,此即"补气"的生化基础。

3. 阳陵泉比逍遥丸,因其为胆经合穴,《千金要方》载其主"太息口苦",与逍遥丸疏肝解郁之效相合。临床观察显示,针刺此穴可使胆囊收缩素分泌趋于平衡。

四、运用要旨与注意事项
1. 补泻手法即"炮制":《针灸问对》强调"补泻不明,针道不行",按揉穴位需辨虚实,如补太渊当顺时针轻揉,泻内庭宜逆时针重按。

2. 配穴犹君臣佐使:如"太白、商丘、太冲"三穴相配,暗合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白术、陈皮之配伍法度。

3. 禁忌不可忽:孕妇禁按合谷、三阴交;阴虚火旺者慎灸气海,此犹中药配伍之"十八反"。

结语:
"穴位即药,经络即库"之说,实为古人以取象比类思维揭示的人体自愈机制。然须明此乃比喻之说,临床运用当遵《内经》"谨守病机"之训,不可执一而论。今人研习此道,当以经典为本,参以西学,方能使传统智慧焕发新机。

(全文共798字,依《医古文》规范用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