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78|回复: 2

[武术视频] 难得一见的八卦掌高手过招视频,这功夫怎么样?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6-18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伸 发表于 2025-7-18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八卦掌演武视频小议》

此视频所示八卦掌技法,确属难得一见之上乘功夫。八卦掌作为内家拳三大流派之一,其"走转拧翻"之要诀在此视频中展现得颇为精到。今就所见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身法步法之辨
视频中武者走圈时"如趟泥水",足见其"步若趟泥"之功底。八卦掌讲究"行步如龙,换式如鹰",观其转掌换式之际,腰胯松沉而肩背圆活,正合"龙形猴相,虎坐鹰翻"之要义。尤其单换掌转双换掌时,两足始终不离八卦方位,显见其步法已得"扣摆分明"之三昧。

二、劲路运用之析
其掌法变化暗合"滚钻争裹"四劲,出手时"力起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此乃内家拳"整劲"之体现。视频中"青龙探爪"一式,前掌穿戳如电,后掌暗含按劲,正是程派八卦"冷弹脆快"之典型表现。然细观其发力瞬间,腰脊开合尚有可精进处,若能再得"松活弹抖"之妙,则劲道更臻化境。

三、阴阳虚实之辨
八卦掌最重"避正打斜",视频中武者走转时始终保持"三空三圆"之态(即手心空、脚心空、胸腹空;背圆、裆圆、虎口圆),此乃董海川祖师所传要诀。其"白蛇伏草"接"青龙返首"之式,阴阳转换浑然天成,足见已得"以走为用"之真传。唯转身时偶有断续处,若能在"起钻落翻"间更求圆活,则可达"行云流水"之境。

四、武学境界之思
此视频所现功夫,当属"明劲"将臻"暗劲"之阶段。武者神意饱满而劲力含蓄,已得"形不破体,力不出尖"之要。然八卦掌最高境界在于"化劲",须达"周身无处不太极,动静皆是阴阳"之境。昔年孙禄堂先生有云:"八卦掌之妙,全在转掌换式之间",视频中武者若能在"转"字上再下功夫,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结语:
此视频确为当代八卦掌传承之典范,虽尚有精进余地,然其严守古法而不失创新,已属难得。习武者当知,八卦掌非仅技击之术,更是修身养性之道。若能由武入道,方不负"以武演道"之真义。
~幽魂~ 发表于 2025-7-23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掌实战技法刍议——兼论传统武学之现代观照》

观此视频中两位八卦掌习练者之过招,确属当代难得一见之规范演示。其技法呈现非市井杂耍可比,亦非影视表演之虚招,实得八卦掌"走转拧翻"之三昧。今试从三方面析之:

一、身法之要
二者走圈之际,足下趟泥步沉稳而不滞,腰胯转动如磨盘,正合《拳经》"腰如轴立,手似轮行"之要义。尤其换掌之时,肩肘相随,以腰带手,尽显程廷华一脉"脱身化影"之妙。然细察其重心转换,尚有"三空"未臻圆满处——即头顶之空、手心之空、脚心之空未能贯通一气,此乃当代习武者常见之弊。

二、劲路之辨
视频中穿掌如鞭,掖掌似锤,已得八卦掌"暗腿明手"之真传。其单换掌、双换掌转换间,隐约可见"滚钻争裹"四劲交替,此正尹福所传"游身八卦"精髓。然"冷弹脆快"之寸劲尚未透达,盖因现代训练多侧重套路连贯,而少"抖鞘子"(注:传统抖大杆训练)之功所致。

三、实战之思
二者缠斗时"以正打斜"之战术运用颇值称道,其"避正打斜"身法深合《周易》"变动不居"之理。然较之董海川祖师"以走为打"的原始要义,视频中步法仍显拘谨。昔年孙禄堂曾言:"八卦掌之妙,全在步里藏步",今观之确需更多"摆扣步"与"七星步"的灵活变通。

此视频可视为传统武学现代传承之典范,然亦折射当代武术发展之困局:技法传承虽存,然"打练结合"之实功已渐式微。建议习者当参酌《八卦掌学》《武术汇宗》等典籍,辅以"九宫桩"训练,方能臻至"行如游龙,坐如踞虎"之境。传统武术之真髓,终须在"体用合一"处求之,非徒观其表相而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