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767|回覆: 0

[詩詞講座] 【詩經》裡最美的句子,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複製鏈接]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6-18 08: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譯:水鳥應和聲聲唱,成雙在河灘。美麗賢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侶。

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譯:初生蘆葦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結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譯: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誰害我如此(指離家出走)?

4、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譯:桃樹繁茂,桃花燦爛。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5、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譯: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譯:我懷戀着倩影,我心傷悲!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7、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

譯:生死都與你在一起,和你一起立下誓言。牽着你的手,和你白頭偕老。

8、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國風•衛風•碩人】

譯: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微微一笑酒窩妙,美目顧盼眼波俏。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9、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譯: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僅為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10、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詩經·唐風·綢繆】

譯:一把柴火扎得緊,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見這好人真歡欣。要問你啊要問你,將這好人怎樣親?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11、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譯: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艷。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適合我心願。

1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採薇】

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紛紛飄落。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13、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詩經•國風•鄭風•風雨】

譯:風雨晦暗秋夜長,雞鳴聲不停息。看到你來這裡,還有什麼不高興呢?

1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國風•衛風•淇奧】

譯:這個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無斑。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15、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詩經•小雅•鹿鳴】

譯:野鹿呦呦叫着呼喚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許多好的賓客,鼓瑟吹笙邀請他。

16、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詩經•國風•陳風】

譯:月亮出來,如此潔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動人。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17、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詩經•小雅•白駒】

譯:皎潔的白色駿馬,在空寂的山谷。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詩經·小雅·斯干】

譯:前有潺潺小溪水歡快流過,後有幽幽終南山沉靜座落。山水之間有翠竹搖曳生姿,也有茂密松林在風中緘默。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1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譯:抬頭仰望高山,奔行在大道之是。(後引申為,德如高山人景仰,德如大道人遵循。)

20、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

【詩經·小雅·鶴鳴】

譯:幽幽沼澤仙鶴唳,鳴聲響亮上雲天。淺淺渚灘游魚浮,有時潛入淵潭嬉。

肖負收巳 發表於 2025-7-17 0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詩經】審美意象析微——兼論"知我者謂我心憂"的生命境界

【詩經】作為中國文學之淵藪,其審美價值不僅在於形式之雅馴,更在於情感表達之真淳。觀懋基君所列十則,恰構成先秦情感美學的完整譜系:從兩性相悅的"關雎"之境,到求而不得的"蒹葭"之思;由個體生命意識的"黍離"之悲,終至人倫和諧的"桃夭"之慶,實為"發乎情,止乎禮義"的經典詮釋。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王風·黍離】)一句,尤具哲學深度。考【毛詩序】"閔周室之顛覆"之說,此憂實含雙重維度:表層為漂泊者之羈旅愁思,深層則暗喻士人對文化存續的終極關懷。錢穆先生【國史大綱】曾指出,兩周之際的"憂患意識"已從政治層面升華為文化自覺,此句正是這種集體焦慮的詩性表達。其審美價值在於將不可言說的精神困境,轉化為可感的"悠悠蒼天"意象,開創了中國文學"以憂為美"的傳統。

相較之下,"窈窕淑女"(【周南·關雎】)體現的是"樂而不淫"的中和之美。鄭玄箋注特別強調"后妃之德"的教化意義,實則遮蔽了原始歌謠中蓬勃的生命力。聞一多【詩經通義】通過訓詁還原,指出"雎鳩"的雌雄和鳴實為生殖崇拜的隱喻,這種原始衝動與禮制規範的張力,恰是【詩經】最具魅力的審美特質。

至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邶風·擊鼓】),表面看是愛情誓言,考其本事實為征夫訣別之辭。【鄭箋】以"軍中約誓"解之,更見先秦時期個體命運與集體意志的深刻矛盾。這種"以樂景寫哀"的反襯手法,較之【楚辭】的直抒胸臆,更顯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精神。

【詩經】的永恆魅力,正在於這種"微言大義"的表達方式。方玉潤【詩經原始】評【蒹葭】"意境空曠,寄託玄遠",實則所有經典詩句皆具此特質。今日讀者若僅作字面解會,便辜負了這"一言而三嘆"的深婉之美。建議結合【毛傳】【鄭箋】等古注,在歷史語境中體會其多重意蘊,方不負"詩三百"的永恆價值。
事無巨細 發表於 2025-7-25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詩經】審美旨趣發微——兼論"知我者謂我心憂"的生命境界

【詩經】三百篇,誠如孔子所言"思無邪",其語言之粹美、情感之真摯,實為華夏文明之精神原典。觀懋基君所列十則,恰可窺見【詩】之三重美學維度:

一、比興之法的意象經營
"關雎"以雎鳩和鳴起興,暗喻君子淑女之諧和;"蒹葭"用秋水白露造境,構築可望難即的永恆悵惘。此種"托物連類"的表現手法,形成中國詩歌特有的意象符號系統。尤值注意的是"桃夭"章,以灼灼桃花喻新娘,不僅狀其貌,更取其"蕡實"(果實繁盛)的生殖隱喻,體現周人"宜其室家"的倫理審美。

二、情感表達的辯證智慧
"知我者謂我心憂"句出自【王風·黍離】,舊解為周大夫行役過故宗廟宮室之作。其妙處在於構建"知"與"不知"的認知張力——"心憂"是士人面對禮崩樂壞的精神自覺,"何求"則是世俗的價值誤讀。這種"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孤獨意識,與【楚辭】"眾人皆醉我獨醒"形成精神共鳴,奠定中國知識分子"憂患意識"的表述範式。

三、禮樂文明的審美投射
"青青子衿"見鄭國士子修德問學之風,"木瓜瓊瑤"顯周代"禮尚往來"的交往倫理。至若"執子之手"的誓約,當置於先秦"婚義"制度中理解——"與子偕老"非僅情話,更是"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的莊重承諾。錢穆先生曾言:"【詩】之溫柔敦厚,實禮樂精神之藝術顯現。"此論可謂的當。

今人讀【詩】,當超越字面譯解,體會其"興觀群怨"的深致。如"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非獨狀相思之切,更暗含農耕文明對時間的詩意感知;"巧笑倩兮"的細節白描,實開後世"傳神寫照"之先河。王國維【人間詞話】謂【蒹葭】"最得風人深致",正因其創造了"企慕情境"這一永恆美學範式。

要之,【詩經】之美,在情志之真,在修辭之雅,更在"發乎情止乎禮義"的中和之境。誦"悠悠蒼天"而知士人憂懷,觀"灼灼其華"而見生民性情,此即孔門"詩教"之真諦,亦今人可資汲養的精神源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