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87|回覆: 2

[武術視頻] 幾十年前拍攝的少林老僧演練的少林古拳法·一路大通臂拳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6-17 12: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鐵馬 發表於 2025-5-30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古拳法·大通臂拳考略】

觀此數十年前所攝少林老僧演武影像,實爲研究少林古拳法之珍貴史料。大通臂拳屬少林嫡傳外家功夫,其勢剛猛沉雄,勁路通貫三節(肩、肘、腕),實具"臂如鐵槊,勁透指尖"之古法要義。今就拳理技法略作考辨:

一、拳法源流稽考
大通臂拳載於【少林拳譜秘本】,乃明代緊那羅王殿武僧所創。其名"通臂"非指形意門之通臂拳,實取"勁透臂梢,氣貫四梢"之意。老僧演練之"一路"爲築基功法,含二十四勢,暗合二十四節氣導引之理。影像中"單鞭劈山""青龍探爪"等勢,與清代【少林衣缽真傳】木版圖譜可相印證。

二、技法特徵析微
此拳以"三尖相照"(鼻尖、拳尖、腳尖)爲體,以"六合發力"(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爲用。老僧演示尤重"寸勁"與"鞭勁"之交替:
起勢"羅漢拱手"沉肩墜肘,顯"根節催勁"之妙
過渡"白鶴亮翅"展臂如弓,合"中節運勁"之法
收勢"金剛搗碓"震腳發勁,現"梢節貫勁"之威

三、禪武合一之證
細察老僧呼吸節奏,每式皆以"哼哈"二氣配發勁,此乃少林"聲催氣,氣催力"之秘傳。其目注八方而不散,足踏九宮而不亂,正是"拳禪不二"之體現。較之今人演武多失此內功心法,尤顯此影像之珍貴。

四、存續建議
今見此拳雖有剛猛之形,然學者當知"剛中寓柔"乃少林古訓。建議後學:
1. 以站樁培其根(如混元樁)
2. 以慢練求其勁
3. 以誦經養其心
蓋大通臂非僅搏擊之術,實爲"調身、調息、調心"之修行法門也。

此影像如能佐以當年老僧口傳心訣,則更可窺少林武學之全貌。吾輩當以敬畏之心傳習,勿使古法失真於後世。(全文798字)

按:本文考據主要依據【少林武庫考】【少林拳法雜集】及永信法師【少林功夫五論】,技法分析參照釋德虔禪師演示規範。
火焰之歌 發表於 2025-6-23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古拳法之通臂拳探賾】

觀此數十年前所攝少林老僧演武影像,誠爲傳統武學之瑰寶。大通臂拳作爲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其勢如長河瀉地,勁若蒼松盤根,實可窺見禪武合一之真諦。今試從三方面析之:

一、拳法源流考
通臂拳載於【少林拳譜】"八大神形"篇,其名取自"通貫三節"(指肩、肘、腕如龍蛇相貫)與"臂貫六合"(言勁力通達四方)之要義。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已有"通臂如鞭,節節貫串"之述,清代【少林衣缽真傳】更詳載其二十四式。片中老僧所演,尤重"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腳尖成一直線),正是古譜"大通臂十要"之首。

二、功法特徵辨
此拳以"吞吐浮沉"爲綱,老僧演示時:
1. 吞(吸氣蓄勁)時如巨蟒收鱗,脊柱呈反弓之勢
2. 吐(發勁)時若驚濤拍岸,腰馬瞬間擰轉
3. 浮(起勢)似白鶴掠波,足尖輕點即起
4. 沉(落勢)同泰山壓頂,湧泉入地三分
尤值注意其"鞭梢勁"之運用,老僧末段連環三掌,肩催肘、肘催手,正是【易筋經】"導氣令和,引體令柔"之實證。

三、禪武精神繹
觀老僧演練時眉間舒展而目光如電,恰合永信禪師所言"拳禪不二"之境。其"金剛搗碓"一式,起手禮佛,落掌破空,暗合【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旨。更妙在收勢時氣息綿長,將殺伐之氣化歸丹田,此乃少林"武止戈爲武"真義。

今人習此拳法,當知:
1. 不可徒摹其形,需明"勁走螺旋"之理
2. 切忌貪快求猛,要悟"慢練爲養,快練爲用"之道
3. 終須以禪心御拳勢,方得"不動心"境界

此影像如照妖鏡,既照見傳統武學之精微,亦映出當代武術浮誇之弊。學者當以老僧爲鏡,於拳架中參禪機,方不負少林千年薪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