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少林小洪拳之武學宗要及其在十八拳系中的樞軸地位】
少林武學素有"十八拳之母"的小洪拳,實為禪武同修之根本法要。此拳肇始於北魏僧稠禪師"拳捷驍武"之遺風,經唐宋禪門武僧淬鍊,終成少林拳系之圭臬。今觀視頻所示拳架,其形簡意賅而理法深湛,恰合【少林拳譜】所云:"洪拳為諸藝之源,剛柔並濟,開合有度。"
一、拳法結構之樞機 小洪拳二十四勢,暗合二十四節氣運行之理。起勢"白雲蓋頂"取【周易】"艮為山"之意,沉肩墜肘如嵩岳峙立;"上步推掌"則顯"震為雷"之象,勁發如雷而形不露。其"弓步沖拳""馬步單鞭"等基礎架式,實為少林大洪拳、通臂拳等衍生拳種之母式。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即言:"凡習器械,必先精拳法",足證小洪拳實乃少林武學體系之根基。
二、禪武合一之要義 此拳尤重"以形導氣,以氣運身"的內功修煉。視頻中"童子拜佛"一式,外顯剛猛之勢,內蘊調息之法,正應達摩【易筋經】"導引吐納,與禪定相資"之旨。清代【少林衣缽真傳】載:"洪拳練氣,氣貫四梢,形神俱妙",其"黑虎掏心"等招式,看似外家剛勁,實含丹田運轉之秘,與禪宗"明心見性"功夫殊途同歸。
三、武學傳承之正脈 當代演練常見三大流弊:其一重形輕意,失卻"拳打臥牛之地"的禪武精髓;其二過求剛猛,違逆"剛柔相濟"的古訓;其三架式鬆散,不諳"五趾抓地如樹生根"的要訣。視頻中武者雖演示完整,然個別轉承處未達"起落如彈簧,進退似波浪"的典要,此乃未得"三節四梢"真傳之故。
結語 小洪拳之價值,非僅存於招式傳承,更在其承載的禪武文化基因。習者當以【少林十戒】為律,以"拳禪一如"為宗,方不負"十八拳之母"的盛名。今人研習,宜參酌明代【拳經拳法備要】與清代【少林拳術秘訣】等典籍,庶幾可窺少林武學之堂奧。
(全文7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