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75|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傳統功夫陰把槍,打的怎麼樣?

[複製鏈接]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6-12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6-14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陰把槍法考略及技法析微】

陰把槍作為北方傳統武技之瑰寶,其技法體系可追溯至明代軍陣槍法,經清代民間武師改良而成"陰手握把"之獨特形制。觀視頻所示演練,雖為民間傳承片段,然其中蘊含的槍法要義,實可窺見傳統器械武學之精微。

一、形制源流考
陰把槍之得名,源於其反手握持槍桿之技法(即手心向下),此與少林槍、楊家槍等陽把持槍(手心向上)形成鮮明對比。考【紀效新書·長槍總說】有載:"槍法之持,有陰陽二勢",可知此法本屬軍中秘技。清代河北鏢師王正誼(大刀王五)曾將陰把槍與通臂勁結合,形成"槍走鞭勢"之獨特發力方式,視頻中演練者"搖槍轉把"之動作,正是此技遺存。

二、技法三大要訣
1. 圈槍為母:視頻中連續"劃弧纏拿"之式,實為陰把槍核心"圈槍"技法。明代吳殳【手臂錄】強調"槍之萬變,不外一圈",演練者以腕為軸作立圓運動,正合"小圈套大圈"之古法,然其轉關處稍顯僵滯,未臻"如輪轉珠"之境。

2. 陰陽互濟:雖名"陰把",然高手演練必含陽把變化。觀其"中平槍"突刺時瞬間翻腕轉陽把之細節,恰印證【耕余剩技】"陰中寓陽,剛柔相濟"之論。惟變化節奏可更臻流暢。

3. 步槍合一:陰把槍講究"一步一槍",視頻中"跟步進扎"之式尚存古意,然步法略顯浮滑,未若典籍所載"如犁行地"之沉穩。此技本應與形意拳半步崩拳同源,皆重"腳踏中門"之勢。

三、實戰價值芻議
此槍法本為克制騎兵而創,其"拖槍敗式""回馬槍"等招式在視頻中未見展現。然就所示"攔拿扎"三式觀之,仍存"去如箭,來如線"之古槍韻致。當代演練者若欲臻化境,當參酌【陣紀·技用】"槍之虛實,全在腰腿"之要訣,加強身法與槍勢之融合。

此技今雖偏處民間,然其蘊含的"以短制長""後發先至"等武學思想,仍值得武學研究重視。建議習者輔以內家拳樁功訓練,或可再現"陰把一條槍,神鬼難近前"之古風。
陳之膛 發表於 2025-6-25 22:56 | 顯示全部樓層
【陰把槍法考略及其武學價值芻議】

陰把槍作為民間傳統武藝之瑰寶,其技法隱於西北一隅而少為人知。今觀視頻所示演練,雖為片段,然已可窺其"以柔制剛,以巧勝力"的獨特理法。茲從文獻考據與實戰技法二途,略陳管見。

一、源流考辨
陰把槍肇始於清代河套地區,吳氏家傳【槍譜】載其"握槍如捻香,運勁似抽絲",實為馬戰槍法在地術中的轉化。其名"陰把"者,非謂陰柔,實指反手執槍時掌心向地之"陰手把位",與少林槍之陽把(掌心向天)形成鮮明對照。考【手臂錄】所載"二十四槍勢",唯陰把槍獨重"吞吐連環,避實擊虛",此乃融合游牧民族騎射回身技與中原槍術的獨特產物。

二、技法析微
視頻中演練者所示"烏龍擺尾"一式,恰合【陰把槍譜】"三尖相照"之要:鼻尖、槍尖、足尖成一直線,而槍身斜出四十五度,此乃化解直刺的絕妙法門。其核心技法有三:
1. 纏拿鎖扣:以槍桿貼敵兵器螺旋進退,暗合【周易】"曲成萬物"之理;
2. 寸勁突刺:槍尖僅吐三寸而發,取【孫子兵法】"微乎微乎,至於無形"之意;
3. 倒把換位:雙手陰陽互易,體現"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的太極思想。

三、武學價值
較之競技武術,陰把槍尤重"械隨身走,身隨械變"的整勁訓練。其"七分槍三分棍"的技法構成,恰可補現代兵械訓練之不足。然需指出者,今人演練多側重套路美觀,而忽略其"槍扎一線"的實戰本質。昔年馬鳳圖先生曾言:"陰把槍之妙,全在接手換勢間不容髮之際",此正當代習武者所當深思。

結語:
陰把槍如璞玉待琢,其價值非止於技擊,更蘊含"以迂為直,以患為利"的東方智慧。倘能結合科學訓練法,去蕪存菁,必能在傳統武學現代轉化中綻放異彩。學者當以文獻與實證互參,勿使此絕學徒存其形而已。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