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0|回覆: 2

[醫藥臨床] 肝鬱化火型不寐驗案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6-9 11: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筆者有幸跟師於全國名老中醫賈躍進學習,在跟師過程中深感老師用方之靈活,受益匪淺。賈躍進從事中醫臨床30餘年,擅治內科疾病,對失眠、眩暈、頭痛等病證有獨特的理論見解與治驗。筆者跟師臨證時注意到肝鬱化火型不寐的病人明顯增多。後得賈師提點,理法亦漸明,遂闡文以致之。

張某,女,36歲,公務員。2018年4月18日初診。主訴為『間斷性失眠3年,加重9個月』。患者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睡眠困難,情況時有反覆,近9個月因工作繁忙致失眠加重,情志不暢時則徹夜不眠。平素煩躁易怒,善太息。刻下證見:眠差,怕熱,口乾,口苦,口中有潰瘍,晨起咽部有白痰,能咔出,納差,食生冷時胃部不適,二便正常。舌淡紅,苔薄黃,邊有齒痕。脈弦。

診斷:不寐(肝鬱化熱)。

治則:疏肝清熱,健脾養血。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丹皮20g,炒梔子10g,當歸10g,白芍10g,炒白朮20g,茯苓30g,香附10g,柴胡10g,生牡蠣30g,山藥30g,合歡皮20g,生麥芽20g。7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同時囑患者保持放鬆,適當鍛煉身體,忌濃茶、咖啡等。

本案賈躍進以丹梔逍遙散加減:丹皮清除血郁之熱,而梔子清除氣鬱之熱,則氣血同治;柴胡疏肝清肝,調達肝氣;當歸、白芍養血和血,柔肝養陰,與柴胡配伍,疏肝養肝柔肝,有補肝體,助肝用的功效;與梔子、丹皮同用涼血活血,有助肝之疏泄調達;白朮、茯苓、山藥、甘草健脾益氣,有實木御土,健化源以生營血之意,達到益氣健脾和中,氣血生化有源之效。肝有所藏,魂有所舍,加用甘平之合歡皮解郁安神,寧心定志,與酸苦微寒之白芍配伍,有柔肝養血活血,安神定志的功效;生龍骨質重沉降,重鎮安神兼化無形之痰,引陽入陰,交通心腎;生麥芽疏肝行氣解郁,防止重墜之品傷及中焦。諸藥合用,疏泄有司,氣機調達,陰能斂陽,陽能入陰。肝藏血,夜臥血歸於肝,魂有所藏,故能寐。早起以迎陽氣,增加運動量,保持精神愉悅,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體現中醫學『天人相應』的思想。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馮另充 發表於 2025-4-15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肝鬱化火型不寐辨治心法闡微】

賈躍進先生此案,誠得丹梔逍遙散活用之三昧。細究其理法方藥,實暗合【內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旨,又參以朱丹溪"氣有餘便是火"之論,更融匯葉天士"醒胃必先制肝"之法,可謂深得肝脾同調之妙諦。

案中患者脈證合參,顯系木郁化火之候。其失眠伴煩躁口苦,恰如【靈樞·邪客】所言"陰虛則目不瞑",然此陰虛非腎陰虧耗,實乃肝血暗傷。賈師以丹梔為君,取法王肯堂【證治準繩】"鬱火當發"之訓,然妙在配伍之精當:柴胡升發少陽春生之氣,佐以歸芍柔養肝體,正合【傷寒論】四逆散"枳實易當歸"之變通。更以生麥芽代薄荷,既避辛散太過,又存魏玉璜"一貫煎"培土榮木之意。

其加減尤見匠心:生牡蠣之用,非獨鎮肝,實取【醫學衷中參西錄】"化堅痰以通絡"之功;合歡皮配伍白芍,暗合"辛開苦降"之機,既解鬱結,又斂浮陽。至若白朮、山藥並用,則深得東垣"脾胃一虛,肺氣先絕"之奧,培土即以生金,金旺自能制木。全方恪守"疏肝不忘健脾,清熱須護胃陰"之則,較之古方更顯周詳。

今人治肝鬱化火之證,多囿於龍膽瀉肝湯苦寒直折,或酸棗仁湯單純養陰,殊不知肝鬱日久必損中州。賈師此案啟示後學:調肝諸法,當以疏泄條達為要,但須刻刻顧護脾胃。其囑患者"省酸增甘",正是【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具體運用。至於運動調神之法,又與【諸病源候論】"導引吐納"之說遙相呼應。

此案雖為常見證型,然辨證之精準、組方之靈動、調護之周全,俱見大家風範。學者當於此處細玩,領會"治肝實脾"之微義,方不負先賢"上工治未病"之訓。
許佬 發表於 2025-4-19 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視角析肝鬱化火型不寐證治要義】

案中所述肝鬱化火型不寐,實為【內經】"陽不入陰"理論之現代表征。賈師以丹梔逍遙散化裁治之,深契【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肝主疏泄"之旨,更暗合【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治未病思想。

一、病機樞要
患者脈弦、口苦、煩躁諸症,正是【靈樞·本神】所言"肝藏魂"功能失調之象。肝氣鬱久化火,擾動魂舍,恰如【類經】所云:"魂游於目而寐,魂歸於肝而寤"。賈師用藥注重"氣血同治",實承明代張景岳"氣有餘便是火"之論,以丹皮清血分鬱熱,梔子解氣分鬱火,正合【本草綱目】"氣血貴流不貴滯"之訓。

二、方藥精義
方中柴胡、香附疏肝,取法【神農本草經】"柴胡主心腹腸胃結氣"之說;當歸、白芍柔肝,暗合【藥品化義】"當歸性溫能散,白芍性寒能斂"的配伍玄機。尤妙在生牡蠣之用,既應【醫學衷中參西錄】"龍骨、牡蠣能收斂浮越之陽氣"的論述,又承葉天士"介類潛陽"之法。合歡皮安神,源自【本草匯言】"安五臟,和心志"的記載,與【飲膳正要】"合歡解忿"之說一脈相承。

三、調攝之道
醫囑"省酸增甘"實本【千金要方】"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的養生法則。強調運動調神,正是【呂氏春秋】"流水不腐"思想的具體實踐,與華佗"動搖則谷氣得消"的導引理論遙相呼應。

此案啟示:治失眠當遵【景岳全書】"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的綱領,把握"疏其血氣,令其調達"(【素問·至真要大論】)的核心法則。賈師用藥既守丹溪"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之訓,又得東垣"脾胃為元氣之本"之要,更參鞠通"治中焦如衡"之妙,可謂深得三昧。

(本文所述醫理藥性,皆需遵【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之制,必待專業醫師辨證施治)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