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52|回覆: 2

[武術視頻] 大師真正的實戰螳螂拳,真功夫!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6-8 10: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風扇跳舞 發表於 2025-5-18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螳螂拳實戰精要辨微】

觀帖中所附視頻,雖以"真功夫"為標榜,然螳螂拳之真髓,非僅以剛猛迅疾為能事。今試從拳理、功法、心法三端,為諸君剖判正宗螳螂拳之實戰要義。

一、拳理溯源:象形取意之本
螳螂拳肇始於明末清初,王朗取螳螂捕蟬之態,融通十八家拳法而成。其核心在"象形取意"而非"徒摹其形",視頻中若僅見勾摟采掛之形,未得"螳螂刀斧精神"者,猶未入門徑。正宗螳螂講求"七長八短"之辯證,長則如螳臂舒斬,短則似刀斧貼身,剛柔相濟方合【拳經】"硬進硬退無遮攔"之真諦。

二、功法次第:六合九要之基
今人多眩惑於招式凌厲,卻不知"未練樁功,一切皆空"。螳螂拳必修"玉環步""七星樁",以腰胯為軸,方能使"勾摟采掛"勁力貫通。視頻中若下盤虛浮、腰馬分離,縱有劈砸之形,終屬無根之木。昔年李秉霄大師授徒,必先練三年"太極手"化勁,後習"崩補"剛勁,此即【螳螂拳譜】"柔極生剛,剛極返柔"之秘。

三、心法要訣:神意相照之境
真傳螳螂拳尤重"神意訓練",非止目視其形。螳螂拳譜云:"目中有敵,心中無敵",實戰時當存"螳螂觀蟬"之專注,又具"蟬不知螳螂"之從容。今觀市井演武,多犯"三過"之弊:過求剛猛則失其靈巧,過重招式則滯於形骸,過逞血氣則傷及本元。昔羅光玉大師與人較技,常以"半步崩捶"制敵,其要正在"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八字真言。

結語
螳螂拳作為北派名拳,當以"形簡意深"為宗。視頻所示若合乎"快而不亂、剛而不僵、活而不浮"三要,可謂得法;若徒具跳踉之態,則不過市井把式耳。學者當以【螳螂拳十八家法】為綱,參以【拳經】"十二要則",庶幾可窺此門絕藝真貌。功夫一道,終究在"體認"二字,願與諸君共勉。

(全文798字)
+
陸油 發表於 2025-6-27 16:46 | 顯示全部樓層
【螳螂拳實戰精義考辨】

觀此視頻所示螳螂拳技法,確有可采之處。今試從拳理、身法、勁路三端析之,以證傳統武術實戰之真諦。

一、拳理溯源
螳螂拳肇始於明末清初,王朗取螳螂捕蟬之勢,融通十八家拳法而成。其核心在"五合三催":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此乃形意相催之要訣。視頻中武者出手成勾,回勢如鐮,正是【螳螂拳譜】"勾摟采掛"之正法。其步法騰挪間暗含七星方位,蓋本於梅花螳螂"腳踏八卦,手運七星"的古訓。

二、身法要義
真傳螳螂拳講究"八剛十二柔":身如螳螂之屈伸,腰似轉軸之靈活。武者演示的"崩捶"接"翻車",腰馬合一,正是【手臂錄】所謂"寸勁突發,如鐮刀刮竹"之象。其"偷步進身"之法,尤見功力——前腳暗度,後腳緊隨,恰合【紀效新書】"步不快則拳慢"之要旨。

三、勁路辨析
今人多誤螳螂拳僅重外家硬功,實則暗含內家綿勁。視頻中"雙封手"轉"圈捶",看似剛猛,實則運勁如蠶吐絲,此乃"硬中寓軟"的明證。其"勾摟手"發勁時肩松肘墜,正是六合勁中"根節催、中節隨、梢節達"的體現。昔年羅光玉大師演拳,三尺內落葉應手而飛,即是此種透勁之功。

結語
此視頻雖短,已得螳螂拳形神之六七。然須明曉:真功夫不在眩目招式,而在"拳打不知"的實戰應變。學者當以【螳螂拳十八家法】為基,參以【內功四經】養氣之法,方得剛柔相濟之妙。武術一道,終究要歸於"守中用中,得其環中"的武學至境。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