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0|回覆: 1

[醫藥臨床] 【瀕湖醫案】的藥物外治法

[複製鏈接]
中醫藥報4版 發表於 2018-6-8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藥物外治的理論與內治理論相同,所不同的是給藥的途徑、用藥的方法的差異。其機理主要是內病外治,上病下取,藥物經皮膚經絡而達到病變部位,通過皮毛、腠理、經絡氣血的作用,調整相關臟腑組織的疾病,發揮其整體治療作用。清代醫家徐大椿曾說:『疾病由外入內,行於經絡,臟腑者,必服藥驅之。若病變部位已固定,或在皮膚、筋骨之間,可用膏貼之,使藥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貫絡,或將病邪提出,或散解病邪,較服藥有力。』

李時珍【本草綱目】收載的【瀕湖醫案】佚案中有多則運用藥物外治取效的驗案。可見李時珍非常注重此法,臨證亦經常巧施外治,屢奏其功,並對外治法作用迅速療效獨特的特點讚嘆不已。

如【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七卷·蓖麻】載:『蓖麻仁,甘辛有毒熱,氣味頗近巴豆,亦能利人,故下水氣。其性善走,能開通諸竅經絡,故能治偏風、失音口噤、口目喎斜、頭風七竅諸病,不止於出有形之物而已。蓋鵜鶘油能引藥氣入內,蓖麻油能拔病氣出外,故諸膏多用之。一人病偏風,手足不舉。時珍用此油同羊脂、麝香、鯪鯉甲等藥,煎作摩膏,日摩數次,一月漸復。兼服搜風化痰養血之劑,三月而愈。一人病手臂一塊腫痛,亦用蓖麻搗膏貼之,一夜而愈。一人病氣鬱偏頭痛,用此同乳香、食鹽搗熁太陽穴,一夜痛止。一婦產後子腸不收,搗仁其丹田,一夜而上。此藥外用屢奏奇勳,但內服不可輕率尓。』蓖麻子甘、辛,平;有毒。歸大腸、肺經。功能消腫拔毒,瀉下導滯,通絡利竅。主治癰疽腫毒,瘰癧,乳癰,喉痹,疥癩癬瘡,燙傷,水腫脹滿,大便燥結,口眼歪斜,跌打損傷。【本草綱目】言:『主偏風不遂,口眼喎斜,失音口噤,頭風耳聾,舌脹喉痹,齁喘腳氣,毒腫丹瘤,湯火傷,針刺入肉,女人胎衣不下,子腸挺出,開通關竅經絡,能止諸痛,消腫追膿拔毒。』但其有毒,『內服不可輕率尓』。李時珍以蓖麻為外用要藥,取其消腫拔毒、走竄入絡、辛散通痹的特性,廣泛用治中風、腫痛、偏頭痛、子宮脫垂等證,療效迅速,屢奏奇勳。並介紹了『取蓖麻油法:用蓖麻仁五升搗爛,以水一斗煮之,有末撇起,待末盡乃止。去水,以沫煎至點燈不炸、滴水不散為度。』

大蒜性味辛溫,歸心、脾、腎經,有殺蟲解毒、健胃止痢、消癰止咳的功能,【本草綱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葫】言:『大蒜搗膏敷臍,能達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貼足心,能引熱下行,治泄瀉暴痢及乾濕霍亂,止衄血。納肛中,能通幽門,治關格不通。』『嘗有一婦,衄血一晝夜不止,諸治不效。李時珍令以蒜傅足心,即時血止,真奇方也。』【續名醫類案】收載了此案,現代民間仍沿用此法治療鼻出血。蒜泥敷貼足底湧泉穴,取大蒜宣竅通閉利五臟的功效,引火下行,祛除虛火,上病下治。可治療虛火上炎導致的衄血、口腔潰瘍、咳嗽牙痛等疾患。

同理,【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二卷·吳茱萸】曰:『又咽喉口舌生瘡者,以茱萸末醋調貼兩足心,移夜便愈。其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蓋亦從治之義;而謂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者,似不然也。有人治小兒痘瘡口噤者,齧茱萸一二粒,抹之即開,亦取其辛散耳。』吳茱萸外貼湧泉穴,引火歸元,現已成為臨床上眾所周知的常用外治法,廣泛運用於高血壓、口腔潰瘍、衄血等病證。

外治法局部用藥,還可使藥物直達病所,從而發揮其局部快速治療效果,李時珍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瀕湖醫案】中予以體現,不少方法至今仍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如爐甘石,甘,平。歸肝、胃經,可明目去翳,且可收濕生肌,故常作眼科外用藥。【本草綱目·石部·第九卷·爐甘石】曰:『爐甘石,陽明經藥也。受金銀之氣,故治目病為要藥。時珍常用爐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兩,為細末,以點諸目病,甚妙。入硃砂五錢。則性不沾也。』『止血,消腫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濕除爛。同龍腦點,治目中一切諸病。』又如蠶沙亦可去風收濕,目病外用。【本草綱目·虫部·第三十九卷·原蠶】又云:『按陳氏經驗方一抹膏,治爛弦風眼。以真麻油浸蠶沙二三宿,研細,以篦子塗患處。不問新舊,隔宿即愈。表兄盧少樊患此,用之而愈,親筆於冊也。時珍家一婢,病此十餘年,試用之,二三次頓瘳,其功亦在去風收濕也。』(周益新 山西省大同新建康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臥龍 發表於 2025-7-8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瀕湖外治心法要義與蓖麻、大蒜臨床應用發微】

徐靈胎"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一語,實為藥物外治法之總綱。觀【瀕湖醫案】所載外治驗案,其精妙處正在於深諳"藥性歸經"與"引經報使"之道。李氏運用蓖麻諸法,尤得【內經】"從外知內""以皮治皮"之三昧,今試析其要義如次。

一、蓖麻外治機理探賾
蓖麻子辛平有毒,其性走而不守。【雷公炮炙論】謂其"能追膿拔毒",李氏活用其性,創四種外治範式:
1. 摩膏法:取油性走竄之效,佐羊脂潤膚、麝香透竅、鯪鯉甲搜風,構成"油-脂-香-甲"四維透皮體系。此法治偏風,暗合"治風先治血"之旨,一月見效者,乃經絡漸通之候。
2. 搗敷法:單味蓖麻搗膏貼腫痛處,取其"以毒攻毒"之性。夜愈者,蓋亥子時氣血注於三焦,藥力隨經氣周流故也。
3. 穴位熁法:配乳香活血、食鹽軟堅,熁太陽穴治偏頭痛,實開"穴位藥透"之先河。太陽穴屬經外奇穴,為"諸陽之會",藥氣由此入絡,效速可知。
4. 丹田貼敷法:治產後子腸不收,取任脈丹田穴升提之力。蓖麻油"拔病氣出外"之性與任脈升提之能相得益彰,故奏效神速。

二、大蒜外治要義鈎玄
【本草綱目】載大蒜敷臍法,其理有三:
1. 神闕為先天之竅,藥物由此入十二經,尤擅調沖任。蒜辛溫之性,得艾灸之助,可醒脾開郁。
2. 臍療用藥當"氣味俱厚",大蒜含硫化合物透皮率極高,正合此道。現代研究證實其揮髮油可透皮吸收率達75%。
3. 李氏用蒜多配酒、鹽,酒行藥勢,鹽助滲透,構成完整透皮給藥系統。

三、外治心法三要
1. 擇時用藥:李氏諸案多"一夜而愈",提示外治當借衛氣夜行於陰之勢。
2. 配伍精當:或油脂相合,或香藥並施,皆暗合君臣佐使之道。
3. 劑型考究:摩膏取其潤,搗膏取其猛,熁法則求其溫通,各有所宜。

要之,瀕湖外治心法,貴在"識藥性、明經絡、知開闔"。今人用外治法,當參酌古法而因時變通,方不負先賢濟世之心。然蓖麻、大蒜等藥,外用亦須辨證,若見皮膚潰爛或過敏之象,即當停用,不可拘泥古方而貽誤病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