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32|回復: 3

[茶語] 关于茶

[複製鏈接]
药膳门 發表於 2018-6-5 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饮茶一分钟,解渴;饮茶一小时,休闲;饮茶一个月,健康;饮茶一辈子,长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

在中国,饮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习惯。现在又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饮茶所带来的功效,超过很多保健品,甚至不输给药!

陈院士

陈院士

▲ 陈院士曾在央视〖健康之路〗节目中讲到:我们的保养秘诀就是喝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研究了一辈子的茶,喝茶的历史更久,自打 3 岁就喝茶,一喝就是 80 多年,文章一开头那句,就是陈老的名言。

关于茶,还有个说法,陈老讲到说:

『「茶」字拆开来,可变成几个数字,草字头是二十,中间人是八,木字拆开是八十,三者相加是 108,人活到 108 岁称为茶寿。』

根据制茶工艺不同,可将茶分为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白茶和黄茶。目前确定的茶叶功效有4个方面,不同茶,具体功效也不同。

茶分为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白茶和黄茶

茶分为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白茶和黄茶

绿 茶抗氧化最强、抗癌、抗过敏绿茶代表

  •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等

研究表明,绿茶比其他参与实验的 21 种蔬果的抗氧化活性高出许多倍。也有研究显示,茶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还强。因此,喝茶能预防由氧化损伤引起的衰老和癌症。

绿茶抗癌作用最好,与其中富含的儿茶素有关,且日本和美国均已将绿茶用于防癌。

  • 日本对 8000 多人跟踪 10 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每天饮 10 杯绿茶可延缓癌症发生,女性平均延缓 7.3 年,男性 3.2 年。

  • 韩国盆唐首尔大学医院的研究小组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喝四杯绿茶的人的大肠癌发病率能够降低 40%以上,因为绿茶提取物能够阻止大肠恶性肿瘤的生长。

研究还发现,茶叶中的儿茶素有抗过敏功效,对海鲜、花粉过敏的人可多喝茶。

绿茶抗癌作用最好

绿茶抗癌作用最好

黑茶、乌龙茶预防心血管疾病黑茶代表

  • 云南普洱茶、湖南茯砖茶、广西六堡茶、湖北青砖茶以及四川边茶等。

青茶代表

  • 铁观音、冻顶乌龙

预防心血管疾病,黑茶和乌龙茶(就是青茶)效果最好。很多人只知道保护心脑血管要喝绿茶,但是绿茶性寒,很多中老年朋友多少都有些阳虚,如果再长久喝绿茶又不注意补阳,很容易顾此知彼。和绿茶相比,黑茶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陈院士介绍,在茶对人体的保健效应研究中,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最令人信服。结果显示,坚持喝茶不仅有利于降压降脂,还能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除了在绿茶和红茶中常见的儿茶素、茶多糖、茶皂素等,乌龙茶还含有一些特殊功能成分。比如某些乌龙茶品种中富含『甲基化儿茶素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降血压等功能。

黑茶、乌龙茶预防心血管疾病黑茶代表

黑茶、乌龙茶预防心血管疾病黑茶代表

红 茶暖胃养阳,堪比护心药红茶代表

  • 祁门红茶、正山小种

红茶性温,可养阳气。红茶中的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够促进人体消化,能够养胃。而因其是发酵茶,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了,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群、胃寒不适的人饮用。

茶黄素是红茶中最主要的功能性成分。大量医学研究表明,饮用红茶有助调节人体动脉中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茶黄素还可抗氧化、抗癌、预防慢性炎症和肥胖。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一般红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较好。

白 茶解毒退烧,降血糖白茶代表

白 茶解毒退烧,降血糖白茶代表

白 茶解毒退烧,降血糖白茶代表

  • 白毫茶

糖尿病病人最适合喝的茶当属白茶,因为白茶所含的茶多酚和茶多糖这两种控制人体血糖上升的有用物质比其他种类的茶叶要多。

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著提高人体内酯酶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葡萄糖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中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

白茶还有防暑、解毒、治牙痛等作用。尤其是陈年的银针白毫,还可帮麻疹患儿退烧,效果甚至比退烧药还要好。此外,白茶也具有较好的抗辐射效果,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白茶提取物被用于脸部护肤品的开发。

所有茶固齿、防龋齿

所有茶固齿、防龋齿

所有茶固齿、防龋齿

这是因为其中的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杀死牙缝中存在的龋齿细菌,并让其难以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龋齿,牙膏中添加茶多酚也是这个原因。另外,茶叶中的氟也有坚齿作用。

儿茶素还能防老痴

儿茶素还能防老痴

儿茶素还能防老痴

近期发表于〖营养学杂志〗的研究表示,茶叶中的茶黄素、儿茶素、茶碱等物质具有保护大脑血管和神经的作用,经常喝茶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

  • 与鲜少喝茶的成年人相比,经常喝茶的人认知衰退的风险降低了 50%;

  • 在携带老痴风险基因 APOE4 的人群中,经常饮茶的人老痴风险降低 86%。

健康喝茶

健康喝茶

健康喝茶六大建议

根据多年研究与实践,陈院士给出 6 条喝茶的建议。不同体质喝不同茶。绿茶性凉,建议胃不好的人喝红茶,新的绿茶放久一点再喝也可以;有肥胖问题的人建议喝乌龙茶、黑茶。

1不同季节喝不同茶

建议春天多喝绿茶,冬天喝暖胃红茶。但主要还要看个人喜好和身体情况。

2每天泡两三次茶

不要一壶茶从早喝到晚,茶淡了应倒掉重新泡,一天泡两三次最好。

3别喝太浓的茶

不建议喝浓茶,尤其是睡觉前。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会影响矿物质吸收,对神经刺激也大。建议 150 毫升的水放 3 克茶叶。

4黑茶、红茶用开水泡

有人认为,泡茶时为了避免破坏茶多酚,应用 80℃的水,其实未必。陈院士建议,嫩的一芽一叶茶可用低水温泡,而黑茶、红茶完全可用开水泡。

5密封、低温存茶

陈院士会把茶装满罐子,盖好再用密封袋密封,放到专门储存茶叶的小冰箱。密封、低温可避免茶多酚被氧化,并避免串味。这样保存半年到一年,茶味都不会减。

饮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习惯。而且,现在又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饮茶所带来的功效,超过很多保健品,甚至不输给药!用陈院士的话说就是:饮茶一分钟,解渴;饮茶一小时,休闲;饮茶一个月,健康;饮茶一辈子,长寿。快发给朋友们也看看,大家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坚持下来,就是最好的养生!

马而 發表於 2025-4-10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茶寿之道:从陈宗懋院士的茶论看中华茶道养生智慧》

陈宗懋院士"茶寿"之论,实为中华茶道养生智慧的凝练表达。笔者考据《说文解字》,"茶"字确由"艹""人""木"三部分构成,其中暗合《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养生哲学。茶之为饮,既是草木精华,又需人力采制,终成养生妙品,此中三才相合的奥义,正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所在。

现代研究证实,六大茶类的养生功效各有侧重:
一、绿茶之妙,首重"清"字。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明",现代研究揭示其抗氧化功效卓著。日本东北大学研究显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然须注意《本草拾遗》"久食令人瘦"之诫,虚寒体质当佐以姜枣。

二、黑茶之效,贵在"化"字。普洱茶中的茶褐素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证实,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载其"解油腻牛羊毒",与现代研究降脂功效不谋而合。陈化十年以上的老茶,其微生物代谢产物更具调节代谢综合征之效。

三、乌龙茶之功,妙在"和"字。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发现,铁观音中的甲基化儿茶素具有独特抗过敏特性。其半发酵工艺暗合《周易》"保合太和"之道,既保留多酚活性,又产生新的芳香物质,对心血管的双向调节尤合中医"调和阴阳"之旨。

饮茶养生需明三要:
1. 因时择茶:春饮花茶疏肝,夏啜绿茶清心,秋品乌龙润肺,冬煮黑茶温肾,此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时调摄之法。
2. 因人制宜:阴虚体质宜白茶,气郁者适红茶,痰湿者适黑茶,此本《景岳全书》"辨体质而施治"之理。
3. 因艺得效:绿茶80℃水温保活性成分,乌龙茶沸水激香,黑茶煮饮释多糖,此合《茶录》"候汤最难"之论。

陈院士八十余载茶龄印证:茶道即养生之道。然须谨记《茶疏》"茶性俭,不宜广"之训,每日12-15克为宜。茶寿之秘,不在茶之神奇,而在饮之得法,持之以度。愿诸君得茶中三昧,养生命之气,臻于茶寿之境。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1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龚妞十 發表於 2025-4-19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茶寿之道:从本草纲目到现代科研的养生智慧》

陈宗懋院士"茶寿"之说,实为中华茶道精髓的现代诠释。考《说文解字》,"茶"字确含数字玄机,然更深层的是古人"天人合一"的养生哲学。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数千年的饮茶史,实为一部东方养生智慧的演进史。

现代科研印证了古人的直觉判断。绿茶中儿茶素的抗氧化功效,与《本草拾遗》"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的记载不谋而合。日本学者大隅良典关于绿茶延缓癌症的研究,恰与明代李时珍"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的论述形成跨时空呼应。值得注意的是,黑茶的渥堆发酵工艺,暗合中医"阴中求阳"之理,其降脂功效在《普济方》中早有"解油腻、牛羊毒"的记载。

不同茶类的养生之道,当遵循"因时制宜"原则。春季宜饮龙井以疏肝,夏季当品碧螺以清心,秋日啜铁观音润肺,寒冬饮普洱暖肾。此中暗合《黄帝内经》"四时阴阳"之要义。特别提醒:空腹不饮浓茶,就寝前忌饮新茶,此乃《茶谱》"饮茶宜忌"之古训。

茶道养生,贵在"中和"。苏轼《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道出关键:水质要轻,水温得当,冲泡有度。现代研究显示,80℃水温冲泡绿茶最能保留活性成分,与古法"蟹眼已过鱼眼生"的观察惊人一致。建议每日饮茶12-15克,分3-4次冲泡,既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又暗合"中庸"之道。

茶之妙用,不止于杯盏之间。最新研究发现,茶多酚能调节肠道菌群,这与《千金要方》"茶能涤肠胃"的认知遥相呼应。建议将饮茶与冥想结合,实践"茶禅一味"的古老智慧,可达身心双修之效。

陈院士八十余载的饮茶实践启示我们:茶寿非仅年岁之数,更是生命质量的体现。在这个追求速效保健品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回归茶道本真——在每一片茶叶的沉浮中,体味"致中和"的养生大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