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34|回復: 0

[何新西方伪史考] 何新· 西方哲学史大纲(1)

[複製鏈接]
何新文史 發表於 2018-5-27 15: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西方哲学史大纲(1)

(未定稿)

  何新本来有意独创新的哲学史体系,身患重病,力不从心了。此文是老何生病前的杂记。

  【哲学的目标】

  哲学的目标,是人试图通过自身理性的能力,建立关于真、善与美的知识系统。

  真是关于真理(理论理性)问题。善是关于伦理及道德问题(实践理性)。美是关于审美方式与艺术评价(价值与评判力)。

  【哲学的永恒性问题】

  人类的哲学探讨最终归结于三大永恒性问题:

  1在宇宙的存在中,究竟什么是真实的?

  2在人类生存中,究竟什么是有终极意义而值得追求的?

  3在存在和生存中,什么才是真美?美的标准何在?

  由此而形成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怀疑论和感官快乐主义以及存在主义、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以及唯美主义的不同哲学体系。

  【早初哲学的三大起源地】

  人类的伟大宗教与哲学都起源于亚细亚地区。

  哲学理性的萌芽都是从古老伟大的宗教传统中发生。原初的哲学最早出现在亚洲的东方、南方与西方,几乎同时起源于纪元前16——5世纪。

  在亚洲东方,传说人物伏羲被认为是最早的哲学家和宗教家。

  伏羲是东亚古老的神道教的创始者,这一宗教在近代以前是传统中国的国教,敬事天地神祗以及祖先是其特征(包括天坛、地坛、神社和祖灵崇拜)。这种宗教至今影响着日本和韩国的文明。伏羲的代表著作是〖易经〗(本经)和神秘的太极一元论、阴阳两极论、五气运行及8卦推演。后来在纪元前12世纪华夏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哲人周文王(约前1152年-前1056年,即姬昌,季历之子。出身商朝的侯爵贵族,是周王朝奠基者。其代表著作是〖周易〗64卦的爻辞。)

  在亚洲南方,哲学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古老的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即印度的吠陀文化(约盛行在前1500年至前500年间)。婆罗门也被称为吠陀教(英语:Vedism),英国人称为婆罗门教(英语:Brahmanism),兴盛了一千年之久,后期兴起的佛教、耆那教等也是源自于它。

  吠陀的创始者据说是阎摩。这位人物后来流传到中国转型成为阴间世界(现代物理学认为存在的反物质世界或者黑洞)的统治者阎罗王。其代表著作即〖吠陀经典〗。

  小亚细亚的近东地区(古代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则被西方认为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地。这里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也是西方耶稣教的起源地。

  【西方哲学起源地不是希腊是亚洲】

  西方哲学最早的创始者是米利都城邦的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

  但是他们两人都不是爱琴海西边的半岛希腊人,而是地中海东侧的小亚细亚(伊奥尼亚)地区人。

  有传说认为他们都是埃及人(希罗斯城)的菲勒塞德斯的学生,大约生活在西元前550年前后,与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大略年代相近。

  所以,最早的哲学与宗教都起源于地理东方的亚洲地区。

  【希腊哲学子虚乌有,小亚细亚地区的伊奥尼亚学派】

  泰勒斯是小亚细亚地区的米利都人(米利都,Milētos;拉丁语:Miletus),位于小亚细亚海岸线上的一座古老城邦,当时隶属于波斯,靠近米安得尔河口,今属土耳其,仍循旧称)。他大约生活在波斯居鲁士大帝统治时期,犹太人从巴比伦返回家园之前,他这位东方的亚裔人士被近代西方哲学家推举为希腊及西方哲学的创始人,创立了小亚细亚地区后来覆盖爱琴海西半岛希腊的伊奥尼亚学派。

  古代近东的小亚细亚地区可能泛称作『赫伦』Hellenic地区——所谓赫伦就是希腊地区的故名。这个地区包括今日近东叙利亚和土耳其的大部分地区,也包括爱琴海西的马其顿半岛和希腊,但并非特指以雅典为中心的希腊Greece地区。古代从来没有存在过统一的希腊王国或者帝国,也不存在所谓的古希腊文明或特殊的古希腊文化。古罗马人和后来欧洲人所说的希腊,主要是指中近东地区的小亚细亚希伦地区,而不是爱琴海西岸的雅典格里斯——希腊。

  泰勒斯是古代小亚细亚希伦(即所谓希腊)地区的著名七贤之一,被认为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科学和哲学之祖』。

  传说泰勒斯在米利都曾经开办了一个哲学学院,但是关于他的生平资料可信的证据却很少。他的后继者是阿拉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阿那克萨哥拉和阿尔克劳。他们中最后一位的阿尔克劳,因雅典人苏格拉底也是其学生而知名。

  泰勒斯的学院据说研修几何学、天文学、物理学。他们是最早的唯心论者,相信存在一种原始的自然理性,认为世界的全部框架和结构,都由神秘的宇宙之灵和理性所创造。

  【毕达哥拉斯是西方学术之圣人】

  小亚细亚的哲学,由毕达哥拉斯越过地中海传播到西方的意大利半岛。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572 BC—497 BC)出生在接近小亚细亚的萨摩斯岛,晚年定居于意大利地区的西西里岛。

  毕达哥拉斯学习过古老的东方学术,早年曾经在巴比伦、印度和埃及求学。据说他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发展了几何学、算术学、天文学、音乐、伦理学和神学。他自称是由于没有智慧(sophos)而寻求智慧的(Philosophos)人,这也是西方语言中哲人——寻求智慧者这个语词的起源。

  据说毕达哥拉斯晚年在意大利半岛建立了一所哲学学院,传授公开的学说和秘密的学说。这个学院中有一个秘密、秘传的宗教性组织,共济会认为这个组织和教义也是共济会和其学说的起源,一直流传至今。公开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被称作意大利学派或者西西里学派。

  【毕达哥拉斯的后继者】

  1.意大利学派

  毕达哥拉斯创立了一个学院和秘密团体,这是早期欧洲哲学中的意大利学派的起源。

  毕达哥拉斯是唯心论者,相信存在一个至上的神,它的本性不同于物质;他相信人的心灵也有这种本性。这个学派在意大利流传了很长时间。毕达哥拉斯的后继者是他的儿子蒂劳吉斯,之后是修辞学的发明者恩培多克勒,以及克塞诺芬尼;他们之后是巴门尼德和留基波。

  再之后意大利学派的著名人物是爱利亚人芝诺,他是辩证法——即逻辑反证法的发明者。著名的雅典哲人苏格拉底也曾经从学芝诺的,并以他的反证法进行哲学和伦理学的讨论。

  意大利学派的后人,还包括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和爱利亚人赫拉克利特。

  2.雅典的苏格拉底学派

  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其父索夫罗尼斯库生活于大流士二世的时代,按照人类纪年推算,应在马其顿的腓力时期之前,早于基督诞生四百年。

  这位西方的圣人继承毕达哥拉斯的学术,将其深邃的心灵致力于美德和善的探索。他特别关注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

  苏格拉底的著名弟子包括西方的另外两个著名圣人,即雅典人柏拉图和马其顿人亚里士多德。

  【后苏格拉底学派】

  苏格拉底死后,苏格拉底的门徒创立了一系列新异的学派。其中较著名的有:

  1.阿里斯提普认为最高的善存在于肉体的快乐之中,他在埃及创立了昔勒尼学派。

  2.爱利亚学派,创立者斐多认为美德是唯一的善。

  3.欧几里德,他创立了诡辩术,他的学派被称为诡辩学派或者麦加学派。这是一个在所有学派中最好争论的学派,因为这个学派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于辩证法,因此他们被称为『好辩者』和『智者』。

  4.安提斯泰尼及其追随者被称为犬儒学派(the Cynics)。他似乎认为哲人可以像狗一样简单生活,因此得到这个名称。后继者是昔尼克的第欧根尼和底比斯的克拉底;都以邋遢和粗鲁、放任的生活风格著称。

  5.犬儒克拉底的学生西蒂乌姆城邦(Citium)的芝诺;他经常在集会广场的游廊中教学,因此,他们得到了斯多葛(走廊)派的名称。

  斯多葛派发展了独特的语义逻辑学,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形式逻辑。在伦理学和政治学方面,他们效法苏格拉底。

  这一流派的著名学者伊壁鸠鲁生活在基督诞生前250年,他也开设了一个新的学院。在物理学方面,他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物质原子论。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就是以他的学说为论题。

(2016-01-23)

谢谢阅读

陆明 發表於 2025-7-1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何新先生《西方哲学史大纲(1)》刍议

何新先生此篇未定稿以宏阔视野勾勒哲学史脉络,其立论之独到、框架之恢弘,诚为国人所罕及。然细绎其说,犹有可商榷补苴之处,今谨就管见所及,略陈一二。

一、哲学目标论之东西互鉴
何氏将哲学目标析为"真善美"三元,此说虽承康德三大批判之绪余,然未充分观照东方智慧。中国哲学传统中,"真"非仅认知真理,更重在"诚"之本体(《中庸》"不诚无物");"善"不止于伦理实践,尤重"仁"之贯通(《论语》"依于仁");"美"则追求"尽善尽美"(《论语·八佾》),与西方主客二分思维迥异。若参照《易传》"修辞立其诚"、庄子"天地有大美"之说,或可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哲学目标体系。

二、哲学起源说之史料辩证
何先生指亚细亚为哲学共同起源地,此说颇具卓识。然需辨明:
1. 伏羲作《易》之说见于《汉书·艺文志》,然考古所见甲骨卜辞与《周易》爻辞存在明显断裂,文王演《易》更属后世建构。近年清华简《筮法》揭示,战国易学与今本《周易》体系差异显著,所谓"伏羲-文王"谱系恐需重新审视。
2. 吠陀文化确为印度哲学源头,然阎摩(Yama)在《梨俱吠陀》中仅为亡者之王,与中土阎罗王形象融合实经佛教中转,此文化嬗变过程未可简单等同。
3. 小亚细亚哲学起源论尤需谨慎,赫梯、巴比伦智慧文献虽早,然系统哲学思维之形成,仍当以米利都学派为显著标志。

三、希腊哲学亚洲起源说之再商榷
何先生否定希腊为西方哲学起源地,此论过于激进。米利都学派虽地处亚洲,然其思想突破体现三大希腊特质:
1. 自然哲学(φύσις)取代神话叙事
2. 逻各斯(λόγος)理性取代祭司权威
3. 公共论辩(ἀγών)取代秘传教义
此与两河、埃及的祭司传统本质不同。希罗多德虽言希腊受埃及影响,然泰勒斯"万物源于水"之命题,其抽象程度已远超《亡灵书》之宇宙观。

四、方法论建议
建议何先生体系可参酌以下维度:
1. 时间轴:区分"哲学思维萌芽"(如苏美尔智慧文学)与"系统哲学建立"(如爱奥尼亚学派)
2. 地理观:采用"文明互动带"概念,取代单一起源论
3. 文献学:结合近东楔形文字、埃及纸草等新出土材料

要之,哲学史建构当如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既需打破欧洲中心叙事,亦应避免矫枉过正。何先生以病躯撰此宏文,其精神已足为后学楷模,若得博采众家、精益求精,必成不朽之作。

(全文798字)
不歸 發表於 2025-7-3 10:58 | 顯示全部樓層
何新先生《西方哲学史大纲(1)》刍议

何新先生此篇未定稿以宏阔视野勾勒哲学史脉络,其立论之独到、体系之恢弘,诚为国学视野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之重要尝试。今就文中要旨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哲学本体论之三重维度
何氏将哲学目标归结为"真、善、美"三元结构,此说深得古希腊哲学"理论智慧"(σοφία)与"实践智慧"(φρόνησις)之精髓,又与《周易·系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认知路径暗合。然需辨明者,中国哲学传统中"真"非西方式逻辑真值判断,而是《庄子·齐物论》所谓"真宰"之本体真实;"善"亦非康德式绝对律令,乃《大学》"止于至善"的德性圆满;"美"更非柏拉图"理式"摹本,实为《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宇宙韵律。此种根本差异,正是比较哲学研究之关键。

二、哲学起源说的文明史观
何氏强调亚细亚起源说,此论实发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之余绪。其以伏羲《易经》为东方哲学源头,确能呼应《汉书·艺文志》"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易学传承谱系。然需注意:
1. 将日本神道、韩国巫俗统归"神道教"范畴,稍嫌简略。日本《古事记》"神代卷"之"八百万神"信仰,实与《周易》"神道设教"有本质差异。
2. 吠陀哲学与华夏天道观的比较,可参酌季羡林《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之论,阎摩(Yama)转化为阎罗王的过程,实为印度"业报"思想与中国"幽冥"观念融合之范例。

三、希腊哲学亚细亚渊源辨
何氏否定希腊哲学原生性,此说可追溯至19世纪德国学者罗雪尔(A.Rohde)的"东方起源论"。然需平衡两点:
1. 米利都学派(如泰勒斯)确受埃及、巴比伦天文知识影响,但"水是万物本原"(ὕδωρ ἀρχή)命题已具抽象思辨特质,超越东方经验性宇宙论。
2. 柏拉图《蒂迈欧篇》虽吸收埃及创世神话,其"理型论"(Theory of Forms)却是纯粹希腊式逻辑建构。恰如钱穆《中国思想史》所言:"比较文明当观其异,非徒证其同。"

四、未竟体系的可能进路
何先生抱恙辍笔,诚为学界憾事。若欲完此宏构,建议:
1. 可参徐梵澄《陆王学述》融通中西之方法,建立"本体-工夫-境界"的三层阐释框架。
2. 对于"太极一元论"与巴门尼德"存在是一"(τὸ γὰρ αὐτὸ νοεῖν ἐστίν τε καὶ εἶναι)之比较,当引入方东美《生生之德》的机体主义视角。

要之,何先生此稿虽为札记,已见其"统摄诸家,别开户牖"的学术气象。若能循《文心雕龙·序志》"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之路径,深入考辨概念生成的文化语境,则新哲学史体系之建立,庶几可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