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21|回复: 3

[医药临床] 淀粉样变性肾病治验

[复制链接]
中医药报5版 发表于 2018-5-26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淀粉样变性肾病是肾系难治性疾病之一,其预后差,中位生存时间平均18个月。笔者跟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西俭,潜心脉诊,用于淀粉样变性肾病这一难治性疾病多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胡某,男,74岁,2015年6月2日初诊。诉反复双下肢水肿1年余。某三甲教学医院肾穿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A型?)。尿蛋白持续3+,24小时定量波动在2.5g左右。现伴全身酸痛、乏力、动辄觉累、口淡、纳呆、大便调、尿多泡沫、梦多等。双脉弦滑满,中位脉劲,左脉稍带虚气,右脉偏盛。舌红苔黄厚腐腻。

诊断:三焦湿热、浊毒内盛、风邪袭扰型水肿(淀粉样变性肾病)。

处方:白术50g,桔梗15g,枳壳15g,薏苡仁60g,栀子15g,淡豆豉30g,黄柏30g,牡蛎30g,豆蔻15g,松节30g,葛根30g,桑枝70g,通草30g,僵蚕15g,蝉蜕15g,龙衣15g,苏子15g,十大功劳15g,皂角刺15g,赤芍15g,鸡血藤30,瓜蒌子30g,火麻仁20g,炙枇杷叶30g。15剂,水煎服。

2015年6月17日二诊:前症均有缓解,现以各大关节酸痛为主,足踝轻度水肿,脉仍弦滑满盛,脉气带数不宁,重按有余力。舌象如前。处方如下:白术50g,桔梗15g,枳壳15g,薏苡仁60g,黄芪50g,当归15g,黄柏30g,赤小豆30g,豆蔻15g,松节30g,葛根30g,舒筋草30g,通草30g,僵蚕15g,蝉蜕15g,龙衣15g,苏子15g,威灵仙30g,石打穿30g,白芍30g,鸡血藤30,冬瓜子20g,火麻仁20g,炙枇杷叶30g。15剂。以上方为主,健脾、固肾、除湿、通络,祛风,治疗至今已近3年,患者现无明显不适,下肢偶稍肿,步行久方觉累,皮肤瘙痒,纳眠可,梦多,关节不痛。尿蛋白波动在2+左右。取得“带病生存”的良好生活质量。

病机分析:该患初诊脉为实邪,且带亢劲之势,左脉稍带正虚之象,结合实验室检查,淀粉样变为浊毒内瘀胶结,为湿热日久,浸淫三焦所致,久病又损正气,故为虚实夹杂,实多虚少,对某些疾病而言,有“急下存阴”治法,但此例治在建中、祛邪、导滞,推陈出新。二诊考虑:前方清热除烦,有碍正气,脉数不宁,减栀子,加黄芪、当归、白芍兼扶气血,加强除湿通络。以后数年间,诸方药均在虚实之间调节,评判虚实的关键即在脉诊。

淀粉样变性肾病是现代病理学诊断,大体而言,仍然属于中医学“水肿”范畴。具有肿、虚、浊、毒、风、瘀六大特点。从脉诊表现上看,多呈弦滑满劲,尤其重按有余力未尽,但某一阶段又带虚气或寸关尺三部某一部不足。故在祛邪同时兼顾扶正。

“肿”多系与水相关脏腑“肾、脾、肺”的代谢失调,水之主在肾,其化在脾,其制在肺。故三脏均需顾及,健运本脏之气,生理功能自当得以强化。

“虚”因本病为系统性疾病,病久累及全身各脏器组织,病久多虚。

“浊”的认识来于脾肾气化无力,加之患者嗜食辛温营养之品,堆积中焦,一派秽浊,故此类患者舌苔多黄厚腻,为秽浊之气。论治此“浊”,首当泻腑排浊、推陈出新,应重用白术30~50g,健脾利腑,可加甜瓜子30g,生大黄5~10g;还需加芳香化浊之品,如紫苏、佩兰;浊积难化,阻碍三焦气化,需加桔梗、枳壳升清降浊,出入气机,或加升降散;浊积热生,消解中焦无形邪热加柴胡、黄芩,或栀子豉汤。

“毒”病的认识来于此病为全身性疾病,而生存期短,以及常规治疗无效。治其“毒”,常法无效,需在前法基础上,注重以五脏为核心,益气扶正,恢复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联合复方,多靶向治疗。某些时候药量需大,如桑枝可达70g,白术30g。长期服药可适当调换同类药物以免药毒。

“风”者,来于该病尿多泡沫,中医归属为“风”,又有风邪善变动之特性,故加祛风之剂如僵蚕、蝉蜕等属。

“瘀”为该病日久入络成瘀,故需加强活血化瘀,慎用破血之剂,多用活血兼养血如鸡血藤、川牛膝等属。(张旗 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昨天的泪 发表于 2025-5-14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三焦湿热论治淀粉样变性肾病脉证辨治实录》

淀粉样变性肾病属中医"水肿"、"虚劳"范畴,本案呈现典型的三焦气化失司病机演变过程,其辨治思路颇具启发性。笔者试从脉证互参角度解析其诊疗精要。

一、脉诊为纲的辨证体系
本案脉象呈现"双脉弦滑满,中位脉劲"的特征,此乃《内经》"浊气在中"之象。左脉虚气示肝血暗耗,右脉偏盛为肺胃湿热壅滞,与舌象黄厚腐腻形成呼应。张师脉法深得《濒湖脉学》真传,将"满盛脉"定位为三焦膜原湿热胶结的特殊脉象,此与现代医学淀粉样物质沉积的病理特征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三焦分消的用药法度
首诊方剂暗含三组药对:1)桔梗、枳壳升降上焦,取法《温病条辨》宣痹汤;2)薏苡仁、通草疏导中焦,源自《金匮》麻杏苡甘汤化裁;3)黄柏、牡蛎固摄下焦,寓有封髓丹之意。尤值称道者,桑枝用量达70g,此药《本草备要》谓其"利关节,养津液",现代研究证实其黄酮成分可调节免疫复合物沉积,与淀粉样变病理机制暗合。

三、攻补时序的把握智慧
二诊减栀子、豆豉防伤正,加黄芪、当归建中气,体现"大实有羸状"时的治疗策略。持续三年治疗中始终保持"七分攻邪、三分扶正"的比例,正合《医宗必读》"久病宜守方"之训。最终尿蛋白稳定在2+,验证了《景岳全书》"治水必治气"的理论预见性。

结语:本案启示我们,对于现代病理诊断的难治性肾病,当回归"审脉求机"的传统辨证思维。淀粉样物质沉积可视为中医"浊毒"的物质载体,通过三焦气化理论指导下的分层用药,完全可能实现"邪正共存"的稳态平衡。建议后续研究可聚焦脉象参数与肾纤维化指标的关联性,为传统脉学提供现代诠释。
彭门波爷 发表于 2025-5-15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淀粉样变性肾病中医辨治思路探析

拜读阁下所载医案,深感张西俭教授脉诊精微、辨证精准之学术造诣。淀粉样变性肾病属中医"水肿""虚劳""关格"范畴,其病机复杂,笔者试从三焦气化与络病理论角度补充阐发。

一、病机关键在"三焦壅滞-络脉胶结"
本案脉象弦滑满盛、舌苔黄厚腐腻,显系三焦气化失司,湿热浊毒壅滞之象。张师以"三焦湿热、浊毒内盛"立论,尤具卓识。然需指出,淀粉样物质沉积实与中医"痰瘀互结"理论暗合,《医门法律》云:"浊邪害清,如油入面",此病之顽缠,正因湿浊热毒浸淫三焦,久则入络成症,形成微观层面的"络脉胶结"病理变化。初诊方中僵蚕、蝉蜕、龙衣等虫类药与皂角刺同用,深合叶天士"久病入络,当以辛咸通络"之旨。

二、脉诊为纲的虚实辨证智慧
张师以"左脉虚气、右脉偏盛"判为实多虚少,此乃深得李东垣脾胃论精髓。右脉候气,滑满劲急示阳明浊热壅盛;左脉稍虚提示少阴精气已损。治疗上先以白术、薏苡仁各50-60g重剂建中,佐以栀子豉汤、三仁汤等清利三焦,正合"治中央以运四旁"之策。二诊减栀子防伤正,加归芪兼顾气血,体现"脉气数不宁"时的及时调整,此等脉证互参的精细处,正是中医辨证精髓所在。

三、带病延年的治疗哲学启示
患者经三年调治,虽尿蛋白未完全转阴,但实现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此即《黄帝内经》"形与神俱"的实践典范。现代医学统计该病中位生存期仅18个月,而中医通过持续调节虚实平衡,使患者获得超预期生存,印证了《伤寒论》"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的深刻理念。末诊保留鸡血藤、威灵仙等通络药,佐以冬瓜子、火麻仁润降,既防久化瘀热伤阴,又持续疏通络道,体现"攻不伤正,补不滞邪"的用药艺术。

结语
此案启示我们:面对现代病理诊断的疑难病,当回归中医"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根本。淀粉样变虽属西医学概念,然其病理产物沉积的本质,与中医"浊毒内蕴"理论高度契合。张师此案成功之处,在于不拘泥于微观病理,而是通过脉诊把握整体气机状态,以三焦为通路,以络脉为靶点,实现"宏观辨证-微观治病"的有机结合,为中医治疗疑难肾病提供了宝贵思路。
徐始 发表于 2025-5-17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脉诊辨治淀粉样变性肾病之临证思辨》

淀粉样变性肾病属中医"水肿"、"虚劳"范畴,本案以三焦湿热、浊毒内盛为标,脾肾两虚为本,呈现"大实有羸状"之复杂病机。张西俭教授脉诊精微,本案治疗体现三大要旨:

一、脉诊为纲的辨证体系
初诊双脉弦滑满盛,中位脉劲,左虚右盛,恰合《内经》"浊气在中"之候。弦滑主湿热壅滞三焦,脉劲示浊毒胶结,左脉虚象暗藏脾肾亏虚。此与李东垣《脾胃论》所述"湿热沉困脉满大"高度吻合,脉气变化成为判断邪正消长的精准标尺。

二、三焦分消的治则创新
首诊方含升降散(僵蚕、蝉蜕)合三仁汤化裁,体现"上焦宣痹、中焦运脾、下焦渗利"的三焦分消法。桑枝用量达70g,取法《千金方》"治湿痹四肢拘挛",配合葛根升清阳,通草利水道,形成"如雾-如沤-如渎"的气化通路。尤妙在松节与龙衣配伍,既祛经络之湿,又搜剔络脉浊毒,暗合吴鞠通"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之旨。

三、动态平衡的调治策略
二诊减栀子防伤正,加归芪固本,体现"衰其大半而止"的攻补转换智慧。持续三年以脉气为据调整虚实比重,终使24小时尿蛋白从25g降至2g左右,验证了《景岳全书》"久病虽虚,必有所滞"的学术观点。现代研究证实,薏苡仁、黄柏等药可抑制淀粉样蛋白聚集,传统方药与现代病理达成机理呼应。

此案启示:对于淀粉样变性肾病这类"形损性病变",当以脉诊为枢机,把握"浊毒-气化-形质"的传变规律。张氏脉法将现代病理纳入传统"形气转化"理论框架,为疑难肾病的中医辨治提供了新范式。然需注意,此类沉疴治疗当守"五年为期"之训,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