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5|回復: 2

[医药临床] 翁维良四参汤治心律失常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5-24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四参汤:太子参10g,丹参10g,北沙参10g,苦参10g。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兼清热燥湿。

方解:本方中太子参,微苦,益气养阴,为清补之品,气行则血行,气旺则推动血液运行,使血行不滞为君药。本品能补气,兼能养阴生津,其性略偏寒凉,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其补气作用不仅用于气虚证,还可用于气阴两虚所致心悸等症。臣药为丹参和北沙参,丹参苦,微寒,〖神农本草经〗谓其『破血除癥……益气』。虽不能补血,但药性平和,前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故为应用广泛的养血活血药。入心经,能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之属血瘀症,因其性微寒,以偏热证者为宜。经现代药理研究,丹参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循环阻力的作用。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广泛用于滋养肺胃之阴。佐药为苦参,〖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心腹气结,癥瘕积聚。』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可使心率减慢,具抗心律失常作用。

主治:心血管疾病,辨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兼见湿热者。

症状:乏力气短,胸闷或伴有胸痛,心悸不宁,口干口苦,声低气怯,面色晦黯,舌黯,舌苔薄白或微腻,脉细数或结代。

临床应用:四参汤是临床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常用主方,全方紧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机,而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本,以清热燥湿为标。治疗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之属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兼见湿热证者。气虚较重者,配伍生黄芪;阴虚较重者,配伍玉竹、麦冬;血瘀较重者,配伍赤芍、桃仁、红花、姜黄;心火旺盛者,配伍莲子心、百合以清心火;心烦失眠者,配伍酸枣仁、夜交藤、远志;兼痰浊者,配伍陈皮法半夏;兼见水肿者,配伍五加皮、泽泻、薏苡仁、猪苓、车前子。

验案举要

姜某,女,32岁。心悸1年余。1年前严重感冒后出现心悸,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早,伴三联律,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15324次,短阵二联律、三联律,给予普罗帕酮口服。虽然服药后期前收缩减少,但减药后复发,经多种治疗无效。目前患者胸闷疲乏无力,睡眠差,多梦,咽干舌燥,纳呆,大便干,2日1行,舌质黯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结代。

诊断:心悸(气阴两虚,瘀血阻滞)。

治则: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太子参15g,党参12g,丹参15g,苦参15g,北沙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生地15g,玉竹12g,珍珠母30g(先煎),元胡粉4g(分冲),郁金粉4g(分冲)。

二诊:前方服20剂,期前收缩明显减少,精神体力好转,胸闷憋气减轻,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一诊方去生地,加酸枣仁15g,合欢皮20g。

三诊:二诊方服30剂,症状基本缓解,舌苔薄白,脉结。二诊方继服,隔日1剂。

四诊:前药服45天,室性期前收缩基本控制,偶有心悸、失眠,舌苔薄白,脉细。继用上法以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临床使用破血药时,切忌久用、多用,否则耗伤正气。病情缓解,则改用和血药。心律失常治疗时,临床常在汤剂的基础上,配伍散剂。散剂具有服用方便、起效迅速、芳香成分不易丢失及患者可长期服用的优点。延胡索粉性温,气味芳香,行气活血,是治疗心律失常时配合应用的常用散剂,每日最大量为9g。(翁维良 李秋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严刑厘 發表於 2025-5-31 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翁维良四参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阐微》

四参汤乃当代中医大家翁维良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典方剂,其组方精当,配伍严谨,深合"气血相关""阴阳互济"之旨。笔者试从经典理论、方剂配伍、临证应用三个维度加以阐发。

一、经典理论溯源
本方立论根基在于《内经》"心主血脉"理论。《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气充沛则血运畅达,心阴充足则脉道柔润。太子参取法《本草备要》"补脾肺元气"之说,北沙参承袭《本草从新》"专补肺阴"之旨,苦参暗合《别录》"除伏热"之论,丹参则体现《本草纲目》"活血通心包络"之要义。四参相伍,正合《金匮要略》"夫脉当取太过不及"之诊法要诀。

二、方剂配伍精析
此方暗藏"一君三臣"之妙:太子参为君,取其"补气不助火,养阴不碍脾"之特性,尤宜现代人虚不受补之体质。丹参、北沙参为臣,前者活血不忘益气,后者养阴兼能润燥,二者共奏"通补兼施"之效。苦参为佐,既清热燥湿,又具抗心律失常之专效,现代药理证实其含苦参碱可延长心肌有效不应期。四药合用,构成"补气-养阴-活血-清热"四维调理体系,较之单纯活血化瘀方更具整体观。

三、临证应用要点
1. 辨证关键:把握"虚、瘀、热"三要素。虚象见气短乏力、脉细弱;瘀象现胸痛固定、舌黯;热象显口干苦、苔腻。如验案所示,舌边齿痕为气虚之征,舌黯红为血瘀之候,苔白腻乃湿浊之象。

2. 加减法度:
气虚甚者加黄芪30g,宜用炙黄芪避其升发太过
阴虚重者加麦冬15g、玉竹12g,仿生脉散之意
血瘀明显者佐以三七粉3g冲服,取其"止血而不留瘀"之妙
湿热偏盛者可加黄连6g、栀子10g,组成"四参泻心汤"变方

3. 现代应用拓展:
冠心病介入术后可加鸡血藤30g、降香10g
高血压病加钩藤15g、罗布麻叶10g
更年期心悸合甘麦大枣汤
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加板蓝根15g、虎杖12g

四、使用注意
本方虽为平和之剂,然苦参用量不宜超过15g,否则易致胃肠不适。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属心阳不足者,当去苦参加桂枝10g、附子6g(先煎)。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厚味,保持情志舒畅。

结语:四参汤之精妙,在于将传统气血理论与现代药理有机结合,体现"病证结合"的诊疗思路。临证当谨守病机,灵活化裁,使古方焕发新用。然须切记,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若见心律失常即投此方,则失"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本义矣。
覃希松 發表於 2025-6-28 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翁维良四参汤治心律失常之学术探析

四参汤乃当代中医名家翁维良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之经验方,其组方精当,配伍严谨,深合中医辨证论治之旨。今就本方之学术价值与临床应用略陈管见。

一、组方机理探微
本方以"三参一丹"为基本架构,暗合《内经》"气血并调"之旨。太子参为君,取其"清补"之性,既避黄芪之温燥,又免西洋参之滋腻,尤宜于现代人"虚不受补"之体质。丹参为臣,实具双重功效:一则活血通脉,二则凉血安神,诚如《本草便读》所言"丹参功同四物,而能补能行"。北沙参与苦参为佐,一润一燥,相得益彰,前者养阴润燥以固本,后者清热燥湿以治标。四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燥湿之效。

二、辨证要点辨析
本方所治之证,当把握三个辨证关键:其一,气阴两虚为本,症见乏力气短、口干舌燥;其二,瘀血阻滞为标,症见胸闷胸痛、舌质黯红;其三,湿热兼夹为变,症见苔腻脉数。临床运用时尤需注意,若见阳虚水泛或纯虚无实者,则非本方所宜。

三、现代临床应用拓展
据近年临床报道,本方在以下领域颇有建树:
1. 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配合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可显著改善心肌供血。
2. 更年期心脏神经症: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对心悸、潮热有协同疗效。
3. 糖尿病性心脏病:加葛根、黄连等,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4. 心脏介入术后调理:配合三七粉冲服,能减少再狭窄发生。

四、验案再析
前述姜某案中,师法李东垣"脾胃论"思想,于原方加党参、麦冬、五味子,实寓生脉散之意;配伍生地、玉竹,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珍珠母镇心安神,标本兼顾。此案提示我们:临证当灵活化裁,对久病顽疾,需守方缓图,切忌朝方夕改。

结语:
四参汤之精妙,在于平衡补泻关系,实现"补而不滞,清而不伤"的治疗目标。然需注意,心律失常病因复杂,临证必须四诊合参,必要时结合现代检查手段,谨守"辨证为主,辨病为辅"的原则,方能取得佳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