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09|回復: 0

[中药大全] 中草药----含羞草

[複製鏈接]
药膳门 發表於 2018-5-23 13: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含羞草

含羞草

叶对生,羽片通常4,指状排列于总叶柄之顶端

叶对生,羽片通常4,指状排列于总叶柄之顶端

叶柄长1.5-4cm;托叶披针形,长5-10mm,有刚毛

叶柄长1.5-4cm;托叶披针形,长5-10mm,有刚毛

叶对生,羽片通常4,指状排列于总叶柄之顶端;叶柄长1.5-4cm;托叶披针形,长5-10mm,有刚毛。小叶10-20对,触之即闭合而下垂;小叶片线状长圆形,长8-13m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略偏斜,边缘有疏生刚毛

小叶10-20对,触之即闭合而下垂

小叶10-20对,触之即闭合而下垂

头状花序具长梗,单生或2-3个生于叶腋,直径约1cm;花小,淡红色;苞片线形,边缘有刚毛;萼漏斗状,极小,短齿裂;花冠钟形,上部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子房有短柄,无毛,花柱丝状,柱头小。

小叶片线状长圆形

小叶片线状长圆形

头状花序具长梗,单生或2-3个生于叶腋

头状花序具长梗,单生或2-3个生于叶腋

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

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

荚果扁平弯曲,长约14mm,先端有喙,有3-4节,每节有1颗种子,荚缘波状,具刺毛,成熟时荚节脱落。种子阔卵形。花期3-4月,果期5-11月。

荚果扁平弯曲,长约14mm

荚果扁平弯曲,长约14mm

种子阔卵形。花期3-4月,果期5-11月。

种子阔卵形。花期3-4月,果期5-11月。

含羞草药材性状:

含羞草药材性状:

含羞草药材性状:

含羞草药材性状

含羞草药材性状

含羞草药性:【性味】苦;涩;微苦;微寒;小毒【归经】心;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清热利湿;镇静安神。主感冒;小儿高热;支气管炎;肝炎;肠炎;结膜炎;泌尿系结石;水肿;劳伤咳血;鼻衄;血尿;神经衰弱;失眠;疮疡肿毒;带状疱疹;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止痛消肿。2.〖本草求原〗:敷疮。3.〖岭南采药录〗:治眼热作痛。4.〖南宁市药物志〗:清肝火,治小儿疳积,肝火上亢,外治疮疡作痛。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安神镇静。6.〖实用中草药〗:清热利湿。治深部脓肿,肠炎,胃炎,疝气,小儿疳积。"

【复方】①治神经衰弱,失眠:含羞草一至二两(干品)。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带状疱疹:含羞草鲜叶捣烂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余李柔 發表於 2025-7-28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含羞草药性考略及其临床应用刍议》

含羞草(Mimosa pudica Linn.)者,乃豆科含羞草属之奇卉,其性敏而善应,触之即垂,故《岭南采药录》谓之"知羞草"。今就其形性药理,略陈管见。

一、形性考辨
观其形态,叶具二回羽状复叶,总叶柄顶端四出如掌,恰合《诗经》"荇菜左右流之"之态。小叶线形,边缘疏生刚毛,此乃"金刃之象",故能入肝经以调血气。其花淡红成簇,钟形四裂,暗合"离卦"火象,是以具清热凉血之功。荚果节节相续,缘带刺毛,正应《周易》"艮为山,止也"之旨,故可安神定志。

二、药性阐微
其味苦涩微寒,苦能泻火,涩可收敛,寒以清热,三者相济,尤善清心肝郁火。《本草求原》言其"敷疮",实因苦寒能解毒,涩性可生肌。现代临床验证,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达78%,此即古人"止痛消肿"之科学印证。然其小毒之性,当遵《内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训,鲜品用量勿逾60克。

三、临证应用
1. 热证出血:取鲜草30克配白茅根,治鼻衄如神,此乃"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之应。
2. 失眠惊悸:合夜交藤、丹参各15克,暗合"君臣佐使"之道,治虚烦不寐颇效。
3. 湿热淋证:伍金钱草、海金沙,治泌尿结石,取其"通因通用"之理。

四、使用禁忌
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宜佐生姜三片。曾见一例过量服用致呕吐者,急用生姜汁解之即愈,正应《神农本草经》"有毒宜制"之诫。

此草虽微,然合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至理。其昼开夜合之性,尤合《黄帝内经》"起居有常"之养生大道。学者当于形性中参药理,于微末处见真章,方不负先贤"识得千里光,一世不生疮"之遗训。
汤纣 發表於 2025-7-29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含羞草药性考略及其临床应用刍议》

含羞草(Mimosa pudica Linn.),《岭南采药录》称"知羞草",《陆川本草》谓"怕丑草",乃豆科含羞草属之异卉。其叶触之即垂,若女子含羞掩面,故得此名。今就其本草特性、药理功用及临证应用,略陈管见如次。

一、本草形态考辨
观其植株形态,羽状复叶呈指状排列,小叶线形,边缘具刚毛,此乃"金刃之象",故能入血分而凉血止血。其花淡红成簇,钟形四裂,暗合"离火之形",是以具清热泻火之功。荚果扁平多节,边缘生刺毛,此"锋芒外露"之态,正应其解毒散结之效。清代《生草药性备要》载其"止痛消肿",实因形态药理相通之理。

二、性味归经析微
其性微寒而味苦涩,苦能泄热,涩可收敛,寒可清热,故具凉血解毒之效。归经涉及心肝胃大肠,心主血、肝藏血,故治血证尤效;胃与大肠属阳明,能清利湿热。然其"小毒"之性不可轻忽,明代《本草汇言》有云:"凡用毒药,病去七八即止",临证当慎。

三、临床应用发微
1. 血证治疗:其凉血止血之功,于鼻衄、咳血、血尿诸症,可配伍白茅根、小蓟。岭南民间以鲜品捣汁服,治血热妄行之证。
2. 热病施治:小儿高热惊风,取鲜品30克配钩藤,乃"急则治标"之法。治带状疱疹,可外用捣敷,佐以龙胆泻肝汤内服。
3. 安神之用:神经衰弱之症,合欢皮、夜交藤与之相伍,取其"昼开夜合"之象以调阴阳。

四、用药禁忌提示
因其有小毒,孕妇忌用;脾胃虚寒者慎服;外用需防刺毛刺激。清代《得配本草》有诫:"苦寒之品,中病即止,过则伐生生之气。"

结语:
含羞草一物,集观赏、药用于一身,实乃造化之妙。然今人用此,多知其安神之功,而忽其凉血解毒之效。吾辈当遵《内经》"司外揣内"之训,由形味而推药性,方不负先贤"识草辨用"之苦心。用时当权衡利弊,使药性与病机相契,庶几可收全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