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49|回復: 2

[医药临床] 中药外敷治腰腿痛

[複製鏈接]
武平 發表於 2018-5-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腰腿痛属中医痹病范畴,风寒湿邪凝结于关节,使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有关。笔者临床采用中药外敷腰部疼痛处,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处方:伸筋草、透骨草各30g,宣木瓜、生地各20g,肉桂、牛膝、续断、桑寄生、羌活、乳香、没药、川芎、元胡各15g,连翘10g。

用法:上药一同放入瓶中,加入白酒2000ml,浸泡1周备用;再将同样处方的上述中药研成细粉,混合均匀,将药粉用药酒调和成膏状。使用时,取适量药膏摊在棉垫上,上盖一层纱布,可加热,外敷于腰部疼痛处。每日外敷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

方中桑寄生、牛膝、肉桂、生地、续断补肝肾、强筋骨,以固正气;伸筋草、透骨草、羌活、宣木瓜散寒凝、祛风湿以除邪气;乳香、没药、川芎、元胡行气活血、疏通经络;配以少量连翘散寒湿所化之热。主要配伍,共奏扶正祛邪、散寒通络之功效,故腰腿痛症状获明显改善。(武平)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5-21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药外敷疗法在腰腿痛治疗中的配伍机理与临证要义》

武平先生所述之外敷方,实为融汇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之法的典范。此方配伍深合《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旨,其组方思路可溯至《伤寒杂病论》外治法要义,今试析其理法如下:

一、君臣佐使结构剖析
君药以伸筋草、透骨草为对,取"轻可去实"之意,尤善透达筋膜骨节。《本草备要》载二者"专治筋脉拘挛",现代药理证实其挥发油成分确有抗炎镇痛之效。臣药分三组:羌活、木瓜祛风胜湿,遵"风能胜湿"古训;乳没、川芎活血定痛,暗合"血行风自灭"之理;桑寄生、牛膝补肝肾而引药下行,体现"治病求本"之旨。佐以肉桂温阳化气,生地制其燥烈;使以连翘清郁热,防辛温化火。

二、酒剂载体之妙用
白酒浸泡既萃药物有效成分,又借酒性"慓悍滑利"之性增强透皮吸收。《本草纲目》特别指出:"酒为百药之长",其温热之性能助药力直达病所。现代研究显示,乙醇可改变角质层脂质结构,促进生物碱、苷类等活性成分的经皮渗透。

三、临证应用要点
1. 辨证关键:此方适用于舌淡苔白腻、脉沉紧之寒湿型腰痛,若见舌红苔黄、脉数者当慎用。
2. 操作精要:药膏加热不宜超过40℃,以免挥发性成分流失。建议先涂凡士林打底,可防皮肤过敏。
3. 疗程设置:10日疗程符合软组织损伤修复周期,间隔2日既防皮肤耐受,又合"七日来复"之数理。

此方之妙,在于外治法中蕴含内治之理。然需申明:痹证成因复杂,久病入络者当配合内服汤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疼痛,尤须慎防皮肤破损。诚如《医宗金鉴》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所异者法耳",临证当详辨病机,不可执一法而治万病。
尖脚到底 發表於 2025-5-26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痹证外治方药配伍要义与临证应用》

武平先生所载腰腿痛外敷方,实得中医外治法之精要。此方配伍严谨,深合《内经》"邪在筋则屈不伸"之旨,今试析其理法如下:

一、组方机理探微
此方暗合"三因制宜"之道:以桑寄生、牛膝、续断为君,取《本草备要》"强筋骨而利机关"之义,针对肝肾不足之本;辅以羌活、伸筋草等祛风胜湿,正合《证治准绳》"痹证当分新久虚实"之训。尤妙在乳没、川芎相伍,既承《医宗金鉴》"血活则风散"之理,又得酒剂行药势之助。

二、外治特色解析
1. 酒浸取汁法:遵《本草纲目》"酒行药势"之说,使辛香透达之性倍增。现代研究证实,乙醇可促进生物碱类成分溶出,提高透皮吸收率约40%。
2. 药粉酒调法:既保留全成分,又形成半透膜结构,符合现代药剂学缓释原理。加热外敷时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率可达60%,此即《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现代表征。

三、临证加减要诀
1. 寒重者加附子15g(先煎),取法《伤寒论》四逆汤意;
2. 瘀甚者加土鳖虫10g,效仿《医林改错》逐瘀汤方义;
3. 年高体弱者宜减羌活量1/3,加杜仲20g,此即《景岳全书》"攻补得宜"之变通。

四、使用禁忌提示
1. 皮肤破损者禁用,防酒精刺激;
2. 阴虚火旺证见舌红少津者慎用;
3. 过敏体质者当先作斑贴试验。

此方之妙,在于外治而不离辨证,局部而兼顾整体。然须谨记《千金要方》"善用药者,须知药性之偏"之诫,临证当详辨阴阳虚实。今人用之,建议配合红外热像仪检测局部微循环改善情况,使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