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23|回覆: 0

[中藥大全] 抗癌名藥桑寄生

[複製連結]
馬思遠 發表於 2018-5-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桑寄生又名桑黃,是一種真菌,因寄生於桑樹而得名。桑寄生味微苦,性微寒。歸肝經、腎經。有軟堅排毒、消除症瘕積聚、止脾虛泄瀉等作用。桑寄生的子實體無柄,菌蓋扁半球形或馬蹄形,木質淺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桑寄生又名桑黃、桑黃菇、猢猻眼、桑耳、桑臣。

桑寄生的歷史記載

藥性論】言:『桑黃(桑寄生)無毒,利五臟,軟堅,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瀉。』

本草綱目】記載:『利五臟、宣腸胃氣,排毒。』

神農本草經】云:『桑寄生,屬上經,性微寒,無毒,久服輕身。』

本經逢原】云:桑寄生『其黃熟陳白者止久泄益氣,金色者治癖飲(積水)、症瘕積聚(腫瘤),及腸風瀉血、五痔下血、血痹虛勞,咽喉痹痛,一切血證咸宜用之。』

桑寄生具有抗癌作用。①防突變:強化免疫力,誘導癌細胞自行死亡。②防癌變:阻止潰瘍、息肉、良性腫瘤等惡變爲癌症。③防轉移: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及轉移。④防復發:避免癌症的復發。⑤止疼痛:緩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疲勞倦怠等症狀。⑥減輕副作用:減輕化療和放療的副作用。 (馬思遠)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5-14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桑寄生抗癌藥理考略及臨床應用芻議】

桑寄生(Phellinus linteus),古稱桑黃、猢猻眼,乃寄生桑科植物之真菌類藥材,其藥用記載始見於【神農本草經】,列爲上品,歷代本草皆有增述。今就其抗癌機理與臨床應用,稽考典籍,參合現代研究,略陳管見。

一、本草考據與性味歸經
【本草綱目】載其「利五臟、宣腸胃氣」,【藥性論】明言「軟堅排毒」之功,與【本經逢原】所述「治症瘕積聚」之效相合。其性微寒而質堅,味苦善降,專入肝腎二經,蓋肝主疏泄而腎司二陰,故能調氣血、消癥結。古方用治「腸風瀉血」「咽喉痹痛」,皆取其涼血散結之性。

二、抗癌機理析微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桑寄生抗癌作用體現於四重層面:
1. 調節免疫:多糖成分激活巨噬細胞及自然殺傷細胞,正合【神農本草經】「久服輕身」之效,實爲扶正祛邪之理。
2. 誘導凋亡:三萜類物質通過p53途徑促使癌細胞程序性死亡,此即古籍「軟堅」之科學詮釋。
3. 抑制轉移:桑黃素(Sanghuangporus)可阻斷MMP-9酶活性,遏制腫瘤浸潤,對應「防轉移」之效。
4. 協同放化療:其抗氧化成分減輕放療所致自由基損傷,驗證【本經逢原】「治血痹虛勞」之說。

三、臨床應用芻議
雖古籍推崇桑寄生「治一切血證」,然臨床運用須辨證施治:
氣滯血瘀型腫瘤:配伍莪朮、三棱,增強「消症瘕」之效。
放療後陰傷:佐以麥冬、生地,既防其寒涼傷胃,又助滋陰生津。
預防復發:可仿「久服輕身」之訓,制爲蜜丸緩圖,然須監測肝腎功能。

四、使用禁忌考
桑寄生性偏寒涼,【藥性論】雖言「無毒」,然脾胃虛寒者久服易致泄瀉;其活血之力,孕婦慎用。現代研究提示,高劑量可能影響血小板凝聚,與華法林等抗凝藥並用時需謹慎。

結語:桑寄生抗癌之效,實爲傳統「消症積」理論與現代藥理之契合。然古今異軌,用藥之道,當遵【內經】「謹守病機」之訓,不可執藥性而廢辨證。文末特申:凡欲用者,必諮詢註冊中醫師,勿以養生之名而亂投藥石。

(按:本文援引古籍均核校通行本,現代藥理數據引自【藥用真菌學】2022年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丁亥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一日戌時| 2025/5/18/週日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