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5|回复: 2

[医药临床] 益肾健脾、祛痰化浊治疗脂肪肝

[复制链接]
刘志明 发表于 2018-5-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调脂化浊丸由制首乌75g,丹参50g,桑椹80g,杭白芍45g,生黄芪75g,党参50g,麦冬45g,生地60g,西洋参60g,南山楂45g,红曲45g,五味子25g组成。

用法:上方一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10g为丸,每日服2次,每次1丸。

功用:益肾健脾、祛痰化浊。

方解:方中制首乌、桑椹、生地、麦冬,滋阴益肾;白芍、五味子,味酸入肝脾心经,补脾益肾;黄芪、党参、西洋参,补益脾气;山楂、红曲、丹参,活血化瘀、化痰降浊。

主治:肝浊(脂肪肝)。

症状:体型肥胖、精神萎靡、周身困乏、不耐劳累、纳食无味、夜寐欠安、大便黏腻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腻,脉弦或滑。

验案举要

王某,男,60岁。诉乏力、易疲劳3个月。近3个月来,常觉精神萎靡、乏力、容易疲劳,以致工作效率降低。曾于体检时发现脂肪肝,高脂血症,于当地医院就诊,用他汀类降脂药治疗后,因患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均升高,考虑药物性肝损害而停药。就诊时见:精神欠佳,体型偏胖,面色红润,纳食无味,睡眠一般,小便正常,大便黏腻不爽;舌质淡红,苔白稍腻,脉弦细滑。血压140/90mmHg。腹部B超提示:脂肪肝。

诊断:肝浊(脂肪肝,高脂血症)。证属脾肾亏虚,痰浊困阻。

治则:益肾健脾,祛痰化浊。

处方:调脂化浊汤一料,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每日2次,每次1丸。

服上药1个月余,患者自觉精神转佳体力渐增、纳食知味、大便成形,每天1次;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仍宗上方两料加减继服3个月,复查血脂正常,肝功能亦正常。由于本病治疗需长期服药方可获效,故变换剂型改为丸药,便于患者携带、服用。临床用之,常收显著疗效。(刘志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邹角旭 发表于 2025-5-28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脂化浊丸方证阐微与临证思辨》

脂肪肝一症,古医籍虽无专论,然其病机与"肝浊""痰饮""肥气"等证多相契合。今观刘志明先生调脂化浊丸一方,深契"脾肾为本、痰瘀为标"之旨,其组方之妙,颇堪玩味。

立方要旨有三:一者重脾肾双补。制首乌、桑椹、生地、麦冬滋肾填精,暗合"乙癸同源"之理;黄芪、党参、西洋参健运中州,取"土旺则木荣"之意。二者注重化痰消瘀。山楂、红曲、丹参相伍,既消膏脂之积,又活络脉之滞,尤妙在红曲一味,现代研究证实其含天然他汀类物质,降脂而不伤肝。三者佐以酸敛之品。白芍、五味子酸甘化阴,既制参芪之温,又收浮越之气,深得"肝德在散,以酸补之"(《辅行诀》)之奥义。

细究验案,患者年届花甲,肾气已衰,复因过用西药伐伤肝体,呈现脾肾两虚、痰瘀互结之候。方中西洋参、麦冬之设,尤见匠心——既防参芪温燥,又济首乌滋腻,更合"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之训。服药月余即见转机,实因丸剂缓图,符合"渐积之功"的治疗规律。

临证运用需注意三辨:一辨虚实比例,若苔厚腻者可暂去地黄加苍术;二察瘀热轻重,见舌暗红者可佐虎杖;三度体质差异,阳虚者宜加仙灵脾。尤当警惕者,现代脂肪肝多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故疗程中需配合"食饮有节"的调摄。

此方之妙,在于融汇了三大治疗智慧:以"补不足"治其本,以"泻有余"治其标,更以"调和枢机"为纽带。然须申明:凡肝病治疗,必以定期监测肝功能为要务,丸剂虽便,仍当在明医指导下辨证施用,方保无虞。
把酒忘韵 发表于 2025-7-6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脂化浊丸治疗脂肪肝的理法方药析微》

脂肪肝属中医学"肝浊""积聚"范畴,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肾两虚为本,痰浊瘀滞为标。调脂化浊丸组方深契"治病求本"之旨,融益肾健脾、祛痰化浊于一炉,今就其理法方药析论如下:

一、立方要旨
本方以"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为理论根基。制首乌、桑椹、生地、麦冬滋肾填精,取"乙癸同源"之意;黄芪、党参、西洋参健运中州,遵"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训。更佐山楂、红曲、丹参化痰行瘀,暗合"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奥义。全方补泻兼施,标本兼顾,实得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三昧。

二、配伍精析
1. 滋肾组:制首乌为君,其性微温而不燥,《本草正义》谓其"专入肝肾,补养真阴";桑椹、生地相须为用,取"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义。
2. 健脾组:黄芪配西洋参,一温一凉,共奏益气升清之功;党参佐麦冬,气阴双补,深得东垣脾胃论之精髓。
3. 化浊组:南山楂配红曲,既消食积又化瘀浊;丹参伍白芍,养血活血而不伤正,暗合"治风先治血"之旨。

三、验案印证
案中患者年届花甲,肾气已衰,复因过用西药戕伐肝脾,正合本方主治。其效验体现在三方面:一则脾运得健则纳谷知味、大便成形;二则肾气充盛故精神转佳;三则痰浊得化而血脂复常。尤妙在剂型转换,丸者缓也,契合慢性病调理特性。

四、临证要点
1. 辨证关键:必见舌淡苔腻、脉弦滑之痰湿征象,若见舌红少苔之阴虚火旺者非宜。
2. 用药法度:红曲用量宜控制在45-60g,现代研究证实其含莫纳可林K,与他汀类同效而性平。
3. 调摄配合:须嘱患者节制饮食、适当运动,方收全功。

此方之妙,在于将补肾固本之品与化痰消脂药物有机融合,较之单纯化痰或一味补益,更符合脂肪肝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然须注意,临床运用当随证加减:若兼胁痛加郁金、香附;苔厚腻者酌加苍术、荷叶。学者若能参透其中阴阳配伍之妙,则于代谢性疾病治疗思过半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