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64|回復: 2

[武術視頻] 民间传统功夫赵堡太极拳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5-12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阿弥佗佛 發表於 2025-6-1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赵堡太极拳:隐于民间的太极正脉

赵堡太极拳,这一隐于民间数百年的武学瑰宝,实乃中华武术文化中不可多得之珍品。其拳法体系完整,理法精深,堪称太极拳流派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拳种之一。今观其演练视频,不禁令人感叹中国传统武术之博大精深。

赵堡太极拳源流清晰,据传为明末清初太极拳宗师蒋发所创,后经赵堡镇数代传人精心研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拳法体系。其拳架舒展大方,动作圆活连贯,处处体现"以柔克刚"的太极精髓。与陈式、杨式等广为人知的太极拳流派相比,赵堡太极拳保留了更多古朴典雅的原始风貌,可谓太极拳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细察赵堡太极拳之特点,其拳架中正安舒,动作如行云流水,劲路清晰可辨。每一招式皆含阴阳变化之理,举手投足间尽显"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之要诀。尤为可贵者,赵堡太极拳完整保留了传统推手、散手等实战技法,非徒具养生之表,实具防身之能。其"四两拨千斤"之技,正是太极拳"以小力胜大力"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赵堡太极拳之价值,不仅在于其作为武术的实用性,更在于其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拳法中的每一招式,皆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辩证思想;每一动作,都体现着"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习练此拳,实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悟与传承。

今人习练赵堡太极拳,当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为要。初学者应先求形似,后追神似;先重招法,后悟心法。若能得明师指点,潜心修习,必能渐入"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境。此拳非为争强斗胜之术,实乃修身养性之道。

赵堡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工作亟待加强。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支持其系统性整理与研究;同时鼓励民间传承,使这一文化瑰宝能够薪火相传,惠及后世。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赵堡太极拳仅为其中一脉。然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拳法可观中国传统武术之精髓。愿有志之士能深入研习,使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新的时代焕发光彩。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25-7-20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赵堡太极拳的理法传承与文化价值刍议》

(开场以揖礼)蒙诸君垂询,谨就赵堡太极一脉略陈管见。此拳肇始于明末清初,乃陈清平先生得蒋发真传后,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开枝散叶所成,实为太极拳五大流派中理法最为精微者。

一、传承谱系考辨
赵堡太极承袭道家丹道修炼体系,其传承脉络可稽者凡七代:蒋发→邢喜怀→张楚臣→陈敬伯→张宗禹→张彦→陈清平→和兆元等。此脉严守"十不传"戒律,尤重"口传身授",故能完整保存"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之古法。观其拳架,仍可见王宗岳《太极拳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听劲要义。

二、技法特征析微
其拳架分大、中、小三种架式,以"代理架"为宗,讲究"三直四顺"(头直身直臂直,顺腿顺脚顺手顺意)。演练时尤重"三节分明"的节节贯穿,与陈氏太极之发劲显刚不同,赵堡一脉更尚"柔过气,刚落点"的隐劲。视频中所现"金刚三大对"一式,即典型体现"六合劲"(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精密结构。

三、养生机理探赜
此拳依循"三调"原则:调身求中正安舒,调息尚深细匀长,调意重虚静守一。其"丹田内转"功法,暗合《黄帝内经》"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之旨。当代运动医学研究证实,其螺旋缠丝劲可有效刺激筋膜系统,而"一动无有不动"的要领尤适预防脊柱退行性病变。

四、文化价值蠡测
赵堡太极实为活态传承的"身体文献",其拳谱中"软十三"(十三势)与道家《周易参同契》丹道理论相表里。更可贵者,此脉至今保留"文武双修"传统,和兆元一系传人仍延续"日练拳、夜读经"的修习方式,堪称武术非遗保护的典范。

(结语)倘诸君有意深研,建议从郑悟清《太极拳体用全书》入手,循序渐进体认"由招熟而懂劲"的次第。切记"拳打万遍,其理自现"的古训,方不负先贤传续此道之苦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